当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弊病与对策
2009-04-15徐展
徐 展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国内地电视谈话节目的弊病,对节目传播质量及效果不佳、主持人能力及魅力不足、节目社会功能单一三个现存问题作了阐释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包括话题分级、嘉宾设置、主持个性以及媒介整合等四方面的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伪沟通”;话题分级;主持个性;媒介整合
方兴未艾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态势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超200个。
纵观当下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三大弊病。
一、节目质量及效果:
“伪沟通”传播与“虚假感”产生
本文所说的“伪沟通”传播就是指打着“沟通”“交流”的旗号“实施”“搬演”一场对话传播。笔者在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及江苏卫视《情感之旅》等十余档谈话节目为考察对象的基础上,概括出现存电视谈话节目基本结构模式:
1主持人上台开场、介绍嘉宾、给出话题;
2主持人让嘉宾发表意见;
3主持人或自己或请若干位观众现场提问、谈谈经历或者感受,与嘉宾互动;
4主持人阐发意见、做出结论,谈话收场。
按上述四个步骤运行的谈话节目在当下电视媒体中十分普遍,而在“搬演”基础上进行的谈话节目很难看做是一场有效的沟通。在这里,“伪沟通”传播成为“虚假感”产生的前提,而“虚假感”产生成为“伪沟通”传播的必然。
由于编导和主持人对上述结构模式的“熟练”运用,“伪沟通”与“虚假感”在谈话过程中并存。主持人的开场白陈1日不堪,而接着给出的话题也常常是“人人都能插上嘴”的话题,注重的是教育性、指导性和政治性。嘉宾所发表的意见对于观众来说通常过于老套,有的甚至还以大话、套话、空话、官话、假话替代了原本应该的真情与实话。由于节目直播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现场观众的提问以及与嘉宾互动事先进行了“安排”和“预设”。所以,即便是所谈的自身经历或者感受也大都是从“应和”“迎合”的角度来印证、辅佐嘉宾的意见。最后。主持人的总结没有太多启发性意义,草草收场。按这样的步骤操作下来的谈话节目雷同且低劣,实在令观众失望。
西方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提出,任何一项成功(有效)的沟通行为需满足四项要求:言辞意义是可理解的,言辞内容是真实的,言辞行动是正当得体的,言辞者的意向是真诚的。…考察目前的谈话节目,不难发现,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谈话在言辞意义、言辞内容、言辞行动、言辞者的意向四个方面没有一个达标,这样的沟通只能是无效的沟通。
二、主持人能力不足、魅力缺失
主持人作为谈话节目的驾驭者,其身份异常重要,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决定了谈话节目风格与成败。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至少有以下几个缺陷与不足:
1主持技巧生硬搬弄。笔者认为,主持技巧生硬搬弄的主要原因是主持人培养来源的单一。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培养还是在艺术院校为主。实际主持经验也靠在大型文艺晚会和综艺节目中操练积累,而受众需要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谈吐风格明显地不同于综艺晚会主持人。在这一点上,主持人的培养没有实现一次良好的替换与过渡。
2知识结构残缺,社会阅历浅薄。当前大量谈话节目主持人谈不上拥有广博的学识,谈话过程中“硬伤”不断,有的甚至在常识上出差错。加之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缺少深刻的见解。个别主持人对事件、话题根本没有自己的看法。
3应变能力不强,缺乏机智幽默。当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普遍的一个通病就是呆板地倾听,不失时机地提问,没有用机智与幽默调动谈话现场的气氛,游刃有余地去应对现场突发事件实在很困难。
由于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机制中。过于看重年龄、性别、相貌,过多侧重于容貌、仪表等外在素质,忽视了经验、阅历等内在因素,更使得现有的主持人或感情不充沛、或矫情无度、或机械地背诵、或无知地发问。
三、节目社会功能单一
当前电视谈话节目不仅话题的约束性比较强,其社会功能尚未完全施展,其选题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国际化潮流的引领有相当大的差距,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宣扬、成功人士艰辛奋斗的鼓吹、老、弱、病、残等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层面上。尽管在弘扬社会美德、交流思想情感上有所成功,但诸如解决私人问题、处理不正常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紧张情绪、安抚受伤心灵以及树立人生态度等诸多方面还有欠缺,功能显得相对单一,而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其社会功能应该是极其丰富的,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了稳定调和功能、人际沟通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审美娱乐功能、知识传播功能和政治教化功能等六个功能。
针对当下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一)将话题的设置分级、扩大、多元,消除现有的封闭性和含蓄性
谈话节目话题范围能否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我国谈话节目创新的一个突破口。由于受传统文化与现实国情的影响。现有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上局限过多,所谈及的话题深度也不够。新世纪在进展,新事物、新观念会层出不穷,社会舆论环境也将会进一步宽松,所以,笔者认为谈话节目的话题需要实行“分级制”,进一步扩大拓展。
笔者设想把谈话节目话题设置分成以下四个级别:
1“软”话题:例如社会生活、恋爱婚姻、家长里短等等,具有普世价值;
2“硬”话题:例如时事新闻、经济改革、教育机制等等,具有时效价值;
3敏感话题:例如人民民主问题、政治改革问题、台湾问题,具有现世价值;
4边缘话题:例如三农问题、民工现象、同性恋问题,具有伦理价值。
四个级别的话题选择的频率也不同,“软”话题应该继续得到关注,“硬”话题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适当比例地涉及,敏感话题、边缘话题不能回避。在谈话深度方面,话题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加强分析力度,不仅仅停留在展示情况这一表面现象,不单单求得伦理回归这一情感层面。应该让不同观点交锋碰撞,激烈有余,却不失精彩;在一元观念主导之外,应该听到多元化的声音。
(二)将嘉宾的设置复合化,改变现有嘉宾的单一倾向
在谈话节目中,“谈什么”和“怎样谈”很关键,“谁来谈”理所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因子。嘉宾既然是谈话节目的一个卖点,不同年龄、身份、地位、出身、职业的嘉宾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层次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话题。笔者就把嘉宾分为三种:一是名人,包括了政坛、商界、影视圈等;二是专家,主要是从事某一领域研究的知识分子精英;三是平民百姓,主要是指生活在老百姓中间,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普通民众。由于来自不同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电视观众才可能聆听到多种声音。
(三)迫切加强主持技巧,树立主持个性
1主持技巧:倾听、均衡与交锋
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的表达与阐释组成了谈话的交流与碰撞。这种信息平台、观点语境的建构是依靠主持人的利用嘉宾、设定议题、组织问题、调动现场等一系列行为得以形成的。美国CNN节目主持人韩玉花女士曾说过:“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世界我的看法,而是让嘉宾说出他们的想法。我在这里只是媒介,而不是专家。”“·因此,主持人的倾听比阐释自己的观点更有价值,倾听是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
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呈现信息流动不均衡的情况,嘉宾之间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因为嘉宾的地位、背景、媒体经验各异,表现方式也不同。“个人知识获得的可能性将影响到个人话语的文化能力,包括话语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类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机会显而易见不是均等的。”主持人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嘉宾创造较为均等的发言机会。这样才可能获得观点的全面与多样化。
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应该以自身固有观点为准则,明确地表达观点。“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这样的词应该有适当的表示,而不是出现“很多人都说”“好像大家觉得”。在此基础之上,应该鼓励主持人与嘉宾出现相左的观点,这样的交锋并不是说谁的观点一定正确或者谁的观点一定错误,而是避免主持人与嘉宾意见的同质化倾向。
2主持个性:倾向性与权威性
谈话节目已经给了主持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每个主持人都应该凭借自身实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然而,这种个性的展示是通过表达与阐释完成的,表达与阐释中应该孕育倾向性与权威性。
主持人自身的话语或者观点必须要有个人倾向性。这里所说的个人倾向性,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角度甚至是偏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没有人能真正摆脱倾向性。加达默尔称,“偏见乃是人们理解正确的前提”。所以,主持人的表达应该是一家之言,但绝对不是话语霸权,因为话语霸权是个人倾向性的过度彰显。
主持人的权威性并不是以谈话数量为标准,而是以谈话水平为准则的。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在于说话的数量,而在于说话的质量,主持人的表达应当在谈话节目中具有权威性。BBC(英国广播公司)声音培训员大卫·邓希尔曾指出:“权威性不是指声音,权威性是种状态。”那么,作为状态的权威性来自于深厚的理论根基、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判断意识和即兴的发挥补充。一个好的主持人不单单是做一个倾听者和协调者,更应该成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话语的来源者和使用者。
(四)技术手段的提升——媒介整合
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媒介和技术性工具一样,都是人类感觉器官或身体功能的巨大延伸。电视作为声音、画面同时具备的一项媒介,是对人体耳朵、眼睛的极大延伸。传播中最本质的东西不在于传播内容,而在于传播媒介自身。麦克卢汉认为,“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社会的形成在更大的程度上总是决定于人们相互交流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传播的内容。”科学技术的演进推动了传播媒介的进步,这就为电视谈话节目获得进一步“有效沟通”实现了技术上的可能。
依照现有的技术,电视媒介完全可以将电信、电视、网络、广播整合在一起,而不拘泥于单一种类的媒介通信系统。电视谈话节目的信息传输可以依靠规模网络建设,以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为核心载体。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以手机为代表的流动媒体等多元媒介整合的信息传播。受众所需要的谈话节目的传播形态并不是传输载体物理属性的一次更新,而是一种传输观念的转变,是对当前多种传播介质的整合。
四、结语
电视谈话节目的重要性在于人们需要表达和阐释,这一点毋庸置疑。国外电视谈话节目经过长期发展相对成熟,而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在直播性、表现性、参与性、对抗性、后续性上仍有不足。媒体的影响力不在于创造,而在于表达。因此,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技术的努力和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