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动漫产业看中国动漫的现状
2009-04-15刘学文
刘学文
[摘要]中国动画业所遇到的低迷期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一个产业的困惑,它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许多产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国产动画要想在国际上一展身手,动画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学习、了解国外的先进经验。要用中国特色的内容与情节以及人物造型创造出不同于美目的动画,发挥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的特色。
[关键词]动漫;艺术品;民族特色;风格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日本作为当今动漫产业的大国,其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成熟度十分高的商业化产业,具有已形成一定模式规范的工作流程。而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动画和漫画的产业整合化。
(一)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较好的原因
日本有三大文化:漫画、动画、卡拉OK。日本民众对于漫画发自内心的喜爱是日本漫画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作为世界第一漫画大国的日本。其漫画产业的规模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日本,看漫画几乎是一项全民活动,不仅是小孩看,成年人也看。在整个日本的出版物中,漫画作品占了40%,漫画杂志达350种,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仅2001年,日本发行漫画杂志就达15,9475亿册,单行本7,835亿册,纯利润5864亿日元,相当于350亿人民币。在动画方面,日本的动画产业发展较好也是因为日本民众对于漫画的喜爱继而支持动画的结果。日本动画产业的一般流程是:漫画杂志连载一漫画单行本一电视动画一剧场版动画一授权衍生。日本动画产业的特点就是以漫画来推动整个动画产业,除了漫画与动画本身就有很强的联系这个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日本是一个漫画大国,选择从漫画人手最符合日本的国情。足够的发行量是一个杂志社盈利的保证,漫画应该先培养漫画的读者,再去发展动画市场、游戏市场,在日本,动漫杂志大约有50--80万份的发行量。
(二)日本动画的辉煌
以动漫为依托的动画界更是在手冢治虫、宫崎峻、大友克洋等大师的带领下,将动画片变成经典艺术品,同时动画产业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一个稳固支柱。日本动漫席卷全球,似乎成为可以与迪士尼分庭抗衡的动画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的创作风格和产业操作模式,产生精品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商业利润。2001年,一部动画片击败了众多大导演制作的高成本影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再次引起了二维动画狂潮。这就是随后在2003年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奖的宫崎峻的《千与千寻》。它超过了众多好莱坞大片,仅在我国就创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在日本更是创造了2.7亿美元的惊人票房。同样是宫崎峻制作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在一年内也获得了lO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另外,日本二维动画《千年女优》在美国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
(三)日本动画的特点
“日本动画片”的基本情况是,吸收志向于漫画家的少男少女来改编漫画原作,并沿用漫画的人物作为主人公,汲取漫画的活力。而电视动画连续剧的出现和铺天盏地的漫画促使日本动画片放弃“动”的元素的,正是漫画手法的导人,使每帧画面都显得具有张力,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人物多数是俊男美女。人物的生命力不是靠连续夸张的动作或表情来进行表现,而是在一幅画中展示其所有的视觉魅力。登场人物不是复合体,而是强调其某种属性,并加以意向化描写,如:人物的鼻子往往是一根线或两点加以代替。意向化比较突出,不但登场人物的造型和性格,连空间和时间都是彻底意向化。日本的动画片都是游戏,登场人物的生死都游戏化了,故事结构复杂,情节曲折,从而弥补画面过于“静态”的不足。
二、我国动画历程与现状
(一)动画片在我国已有80年的发展历程,万氏兄弟为我国动画片拉开了帷幕
他们在上海创办的动画工作室也成为中国动画的摇篮。1947年在东北兴山建立的美术创作基地于新中国成立后和万氏兄弟的动画工作室相合并,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创作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动画片。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动画片的制作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手工制作为主,在“走民族风格之路”口号的激励下,艺术家们努力寻求动画片艺术风格的突破,出现了一批艺术风格独特的动画片,如借鉴京剧艺术风格的《骄傲的将军》、借鉴剪纸艺术风格的《渔童》、借鉴水墨画艺术的《小蝌蚪找妈妈》、富有敦煌壁画特点的《九色鹿》以及集剪纸与水墨画艺术于一体的《鹬蚌相争》等。以《大闹天宫》《鹬蚌相争》《三个和尚》等为代表的动画片多次在各种国际赛事上获奖,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好评。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大规模地介入动画制作。有力地推动了国产动画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动画片的整体创作水平与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需要,影片的整体质量也不够高。20世纪末,针对国外动画片占据我国电视荧屏多半壁江山的态势,国内多家媒体、各界人士发出了呼吁:振兴国产动画片,让我们创作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动画片,打破外国动画片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影响中国动漫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1管理层缺乏政策的宏观调控
中国动画业所遇到的低迷期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一个产业的困惑,它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许多产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只是作为动画这个既有产业特征又有文化内涵的行业更加复杂和特殊一些罢了。国产动画的发展正处在探索阶段,相对于动画发达国家对动画业扶持的情况而言,管理层没有配套的管理方法与政策,对动画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市场意识与市场操作技巧的缺失
不论从动画片的创作还是作为商品走向市场以及延伸产品的开发,国产动画业都不成熟,没有形成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产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消费模式和投资模式。因此,国产动画业出现了企业形成不了产业、作品形成不了产品的状态
3创作理念的偏差
对动画片“民族性”狭隘的认识,束缚住许多动画创作者的手脚。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开始,到近年来的《西游记》《卦神榜传奇》等,民族性被紧紧地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捆绑在一起,创作题材的单一,使人感到不拍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内容就不是民族性的。一方面是对古典作品的紧追不舍,另一方面却丢失了民族文化中许多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风格。你能在《蓝猫淘气3000问》中找到迪斯尼的影子,甚至从《宝莲灯》中小猴子的身上看到国外动画片中熟悉的身影。近年来的动画片中,很少能看到如《大闹天宫》《天书奇谈》《骄傲的将军》中那种生动的造型、高超的画功和精美的画面,很难体验到那种或典雅、或强烈、或简约、或华丽的美感。盲目地追崇或舍弃。使近年来许多动画片创作者在创作理念上出现偏差,很少出现具有让人记忆深刻的造型或情节的动画片。
4动画人才的断代与断层
动画片制作是一个集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复杂的分工与各道工序间均需要大量的制作人员。多年
来我国老一代动画艺术家不断勤奋耕耘,为动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老一代动画艺术家年事已高,已有的一批专业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已离退休或转入动画加工企业,致使动画专业人员捉襟见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介入动画制作,需要更多受过系统训练的、拥有新知识与高能力的人员参与动画制作,人才的断层,影响了我国动画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化的生产运作模式
(一)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特色是使国产动画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有力的支撑,富有民族特色的《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优秀国产动画片充分说明了这点。作为动画片创作的首要一步,从剧本创作开始就要认真研究民族化的问题,将民族化融入动画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国外成功借鉴与运用传统题材进行动画创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改编自《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改编自童话故事的《海的女儿》和《白雪公主》、集多种中国元素于一身的《功夫熊猫》等。这些优秀的动画片在深入挖掘、汲取传统文学作品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再创造,融入新的观念,使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动画名作。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古典文学作品简单的翻版,而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文学作品进行新颖、独到的全新演绎;是在保留传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置换、转型的过程;是用现代的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的过程。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中国动漫市场的发展,卡通角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某些不法商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擅自将他人的卡通形象运用到商业中的行为、种种对动画角色的盗用、滥用、搭顺风车现象屡见不鲜,对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动漫作者的权利以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法律能够为动漫原创者提供法律保护,动漫作者及相关权利人应加强法律意识,积极从法律中寻求保护。当创作者创作出成功的动漫作品,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时,应及时注重对动画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化发展,制定出积极的知识产权策略,及时开发衍生产品。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动漫产业的良好秩序和繁荣发展。
(三)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国产动画要想在国际上一展身手,动画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学习、了解国外的先进经验。日本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对这些先进的创作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制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学会如何用我们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进行对话,学会理性地观察世界,既不“仅仅守望着曾经的辉煌或产生国际化的自卑”,也不会面临国际化的大背景而失却自我、手足无措。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本土化,走向全球化。我们惊喜地看到不少有志于振兴中国动画的仁人志士已行动起来,但动画的创作、生产与推广是一个充满艰辛与风险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热情与勇气,更需要理性的思考与成熟的运作技巧,是一个有待动画同仁继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我国动漫市场的“日化”比较严重。绝大多数青少年已接受了日本的卡通,他们认同日本卡通的表现形式与风格。日本动漫的表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国内很多动漫作品缺少自己的个性和本民族所特有的风格。中国动画也要用中国特色的内容与情节以及人物造型创造出不同于美日的动画,发挥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