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谢晋电影中的反面角色

2009-04-15汪开庆何培华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关键词:谢晋多元时期

黄 璜 汪开庆 何培华

[摘要]谢晋电影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至本世纪初,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中,谢晋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谢晋”早已经超越了其名字本身,成为一种符号。他的作品在中国电影画廊中留下了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页,他塑造的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形象长久地在观众心底引起了共鸣。虽然这种具有“时效性”的轰动对今天电影观众的影响力已然不具当年。本文以不同时期谢晋电影中反面角色的特点作为谢晋电影的一个现象来分析并阐述。

[关键词]谢晋;多元;反面角色;时期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叶,要举出影响最大的一些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在20世纪,电影是无可置疑的文化强者。文化的层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实现方式,则是社会大众的群体性投入。一部优秀的电影上演,常常成为一种全民的节日,谢晋和其他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就是这种节日的执掌者。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足迹》一书中写到:“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如果没有他导演的那一大批电影可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失落?在我看来。评论谢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早已成为了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谢晋电影常常表现出随时代波动的特征。在他的电影中。对反面角色的刻画并非自始至终的单一。在对反面角色论述之前,我们先对“反面角色”做一个界定,因为从特殊的角度看,所有的反面角色身上也会有人性上的“非反面”特征,而正面人物也不见得是纯粹的正面,它具有相对性。本文对于反面角色的审视集中于作品中的具体对象,以人物为中心,纵向剖析反面角色的典型及其演进,总结谢晋电影反面角色的特征及其演进历程。

二、谢晋电影中的反面角色及其演进历程

纵观谢晋的电影历程,革命、政治、历史和时代变迁都在其电影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本文以时间为轴线,将对谢晋电影中的反面角色的演进,做一个简要的分期。

(一)“初期”初步确立的反面角色

从谢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女篮五号》开始,其后一系列作品如《黄宝妹》《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这些作品共同的主题为歌颂新中国光明、控诉和揭露旧社会的罪恶,这一阶段被理论家陈犀禾称为谢晋电影的磨合期。

《女篮五号》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谢晋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显露其导演才华,成为人们关注的导演界新秀。影片描写了一对恋人同时也是篮球员的故事,影片把这对恋人的经历和悲欢离合与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结合在一起,不但题材新颖,角度也有独到之处。影片男主人公田振华回忆在旧社会的痛苦经历,在影片的叙事上起到了渲染主人公情感的重要作用,影片对于旧社会恶势力的描写具有了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中国恶势力和洋人勾结的现象。对这些恶人丑恶嘴脸的刻画也形成了一个相对标准,这些恶人一开始占有优势,压迫篮球队员,但队员们通过顽强的意志挫败了他们的阴谋,最终让他们以失败而告终。

《红色娘子军》和《舞台姐妹花》讲述了两种不同生活的故事,一个是红军女战士,另一个是越剧女演员。《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花》描写的是琼花和春花的命运变迁到最后创建了一个崭新的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两部影片是政治性的。在旧的“权力与服从”的关系中,琼花和春花的身份是童养媳,这一身份设计表明她们在这一权力关系中的位置是纯粹被动的,而她们与“革命”的关系却是自主的、自觉的。但是,这种自愿的选择却需要诱导,使人物的行为动机从利益考虑转变为价值和信念的选择。

(二)“禁锢期”受局限的反面角色

钟惦斐先生这样描述建国后到“文革”时期中国电影的一个转变:“长镜头变成了短镜头,广角镜头变成了夹角镜头,变成了只能‘写十三年,再从十三年变成了写英雄人物是‘根本任务,再从英雄人物只能写主要英雄……电影在十年中,甚至连这一点也谈不到……要么复制‘样板戏,要么靠边站。”

谢晋拍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海港》《春苗》和《磐石湾》等影片,主要表现了当时主流政治所强调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基本思想,《海港》是从革命样板戏移植而来,叙述的是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带领众码头工人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抓革命、促生产的故事,影片中主要的反面角色是钱守维,他在旧社会就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以至于后来没有改造成功,依然试图破坏革命。谢晋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完全符合“文革”中反动人物的形象。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也标志着这些红极一时的影片永远束之高阁,不得与观众见面。此后的许多谢晋研究专题论文和传记也都回避他这一时期的电影。

这期间,谢晋塑造的反面人物虽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在有限的刨造范围内他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在这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时期,因为受政治制约,谢晋和所有的艺术家一样,泯灭了个体,艺术的多样性也自然消失。所以考量谢晋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应将其放在具体时代中去了解。

(三)“成熟期”深入刻画的反面角色

文学“只有当它的发展是以时代的普遍要求为条件的时候,才会得到辉煌的发展。”这种文学时代性的基本判定,也可以用来考量谢晋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所取得的辉煌。进入80年代,谢晋的电影创作符合时代的节奏,所以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谢晋的道德情感密码又总是按规定程序编排,从中可以分离出“善必胜恶”“好人蒙冤”“道德感化”的道德母题。

电影《天云山传奇》通过罗群、冯晴岚、宋薇、吴遥4个人从1956年到1978年20多年间命运的变化,凸显了一个大的时代和社会变迁。着力描写被错划为“右派”的主人公罗群虽身陷逆境,却深爱祖国人民而怀抱忠诚、全心奉献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罗群、冯晴岚、宋薇等一代知识分子在“左”倾路线统治下遭受的种种磨难与不幸。小说以其真诚火热的笔触、新颖独特的心理叙事手法感动着经历过“文革”或有过类似亲身体验的广大知识分子,使他们既能回顾、反思痛苦不堪的过去,又能自信展望充满希望的光明未来,给他们以奋斗的意志和前进的动力。

(四)“新时期”强调人性的反面角色

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经过“85学潮”之后,艺术思潮逐渐走向平实,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引发了“谢晋模式”的大讨论,同时也引发了谢晋对前面的总结思考,反映在了谢晋这一阶段拍摄的电影中,如《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女儿谷》《鸦片战争》等作品。

《最后的贵族》影片当中已经没有明确的反面角色。但是,在这个没有反面角色的世界中,李彤的经历就具有一定的反面特征,她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转变成一个模特,最后又从生活方式上摒弃了中国的传统,完全放弃了任何

可能的回归。但是在思乡情绪上,她又向着祖国靠近,这种矛盾的心情既冷酷又无奈。《清凉寺的钟声》同样没有明确的反面人物,时代的变化也许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对于明镜法师来说,坏人不足以惩戒,好人也无可赞赏。所以影片的“坏人”,像从小看不起他的亲戚,后来收养他又虐待他的一家人,都没有被用来申述和痛斥,而是用一种淡淡的佛家的隐忍予以淡忘,抛弃明镜法师的母亲也没有被谴责,但是母爱也没有被宣扬,佛家思想成了笼罩全片的精华。

在这个时期谢晋电影中,人物的善恶界限已经模糊,以前那种浓烈的爱憎之情被淡化,故事也没有那么煽情。没有什么坏人或者都是坏人的故事,落脚点如出一辙地停留在了含蓄的情感上,这些故事都避开了政治生活,将人物的命运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外力对于人的影响明显减弱,侧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三、典型的反面角色及其演进

通过以上分析,对谢晋电影的反面角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由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谢晋电影中反面角色都有一些不同,所以,必须用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

(一)具有特色的反面典型

在谢晋电影中反面人物方面,有几个典型可以看做不同时期谢晋电影反面人物代表。第一阶段的典型是南霸天,这个阶段的反面人物形象一般以集团形象出现,南霸天之流的反动人物在旧社会的土壤里生长,在新社会的审判下灭亡。禁锢期反面人物代表是《芙蓉镇》里的王秋赦和李国香,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在他们身上体现尤深。导演借这些人物表达对于“文革”的反思。最后一个阶段的反面人物已经脱离了之前对立双方极端显现的特点,这些影片的背后所呈现的对于人生处境的触及是谢晋之前的电影所没有的。

(二)正面人物所具有的反面特质

在谢晋电影中一些正面人物本身也具有悲剧色彩。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使这些所谓的悲剧色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第一阶段的谢晋电影中,邢月红这个角色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她的出发和回归都是正面的,但是她自身也有一些反面的特征,如爱慕虚荣等。像所有禁锢期的作品一样,虽正反依然存在,但是类似这样的角色却销声匿迹。

《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自身有很多的缺点。但经过了思想斗争,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回归到了正确的方向。宋薇的错误和正确从人性角度来讲,其实就我们每个人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不可避免。这些中间人物的出现,标志着谢晋对于反面人物的理解和诠释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语

不同时期谢晋电影中的反面角色有不同的特点,在其前期作品中对反面角色的诠释,大都单一、机械地反映出他们的反面形象;随着谢晋对人物塑造逐渐深入,后期作品中对反面人物的诠释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如历史社会层面的人物、虚无的人生观、哲学层面的探究、政治生活的角度等。谢晋很好地完成了对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的反面角色的诠释。对于生活进行深层次的创作。所以谢晋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和领悟、概括与归纳,使作品直接显现出电影家的心灵运行轨迹,表现出了积极的大众影响力。谢晋重视的是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日常生活的经验,是时代的生活史、情感史。谢晋通过独特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反映历史风云,彰显社会与道德伦理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谢晋多元时期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清代时期
缅怀谢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