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空间设计
2009-04-15田冯庆
田冯庆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居住区 环境 空间 景观
1 对我国目前居住区模式的思考
纵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大多是按照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也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思维模式。居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塑造人的生活。
2 模糊性空间的含义
模糊性引发的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传统民居中的很多运用模糊性空间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叉,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
2.1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
2.2 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公共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
2.3 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地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
3 模糊性空间在现代居住区环境中的运用
丹麦城市设计家杨·盖尔在《交注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三种类型当中,必要性活动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基础,即当空间中包含了居民的必要性活动如上下班、买菜、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行为时,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如散步、晒太阳、攀谈、打招呼等也就自然被引发了。模糊性空间在居住区环境中表现的方面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道路: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本人在对兵团农一师三团四连的新型连队规划设计中就对道路进行了特别设计,没有按照完全的人车分流的传统模式设计,而是更人性化地将路网与绿地景观有机结合,路网看似自由,但又不失简约,路网的张合划分出了多种合适的空间尺度,使路网与住区环境有机融合,使得道路的空间不再那么生硬,而是增添了许多灵动之感。
3.2 廊道: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廊道的这种处理手法在目前我们新疆自治区和兵团的小城镇住宅建设中不宜大面积推广,新疆的气候条件是雨水少,风沙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南沿海等地区较为落后,这样的开敞式连廊只适合雨水多,经济较好的地区,如果硬性推广这种模式的住宅无疑会增加当地居民的买房负担,在廊道的地域适宜性上也无太大的益处。
3.3 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居作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这种住区规划的模式在我们新疆也不宜使用,我们新疆的春秋两季风沙大,如果在住宅底层设置架空层的话,不但不能发挥架空层的优势,反而会对院落的景观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冬季对住宅的保温节能也有不利影响。
3.4 院落空间:现代意义上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体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这种院落空间是我们新疆在进行住区规划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如果总是注意规划那种大型的开敞空间,那就不能体现规划真正以人为本的理念,那种大型的开敞空间居民使用率抵,而且建造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高。所以对院落空间的精心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者的理念。
4 模糊性空间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模糊性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我们在对新疆的住区规划中对这种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着并不是一种硬性的空间围合,例如什么砖围墙,盖门面房等,而是要将这种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柔化,让住区空间与周边空间相互渗透,在景观环境上形成一种相互借景。最好是用使用绿化,内部道路等手段使这些空间的划分弱化,而不是过于生硬,给人容易产生一种相互的距离感。
5 结语
居住环境中的模糊性空间设计是对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功能主义、国际主义缺乏完善的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本身的空间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住户的参与下而最终完成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也就是说,只有当它被打上使用者的烙印之后,模糊性空间才真正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富有诗意的家园的组成部分。住区环境建设的好与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的城镇建设的整体效果,并且新疆作为一个移民省份,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多,而我们兵团作为新疆的一部分,在进行住区建设的同时,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不光应该注意到上面这些对环境的空间设计手法,还应深刻思考住区环境的设计对居民心理产生的影响,以使自己规划的住区在空间上不但能满足居住生活需要还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小城镇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