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教学实行“双元制”的探讨
2009-04-15张艺
张 艺
摘要:基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探讨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改革,把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为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物理 双元制
1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1.1 德国“双元制”的涵义 “双元制”又叫“双轨制”,是指以岗位要求为目标,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学校负责教授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让学生在不同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跟师傅通过“在做中学”的方式学习专业生产技能。在几年的学习时间内,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学习,交替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
1.2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特点
1.2.1 同生产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1.2.2 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1.2.3 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1.2.4 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2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王国娟(2008)认为:职业教育应冲破传统学历教育的束缚,建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必须从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应摒弃“单干”的教育模式,树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理念,必须按照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课程是学校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和中心环节,学校的一切教育实践都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因此,课程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行业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 我国职业教育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获得启示
3.1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3.2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3 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4 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4 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与改革
对于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付淑英(2006)认为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调;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不够科学;教学资源不足;考核及评价方式简单化等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办成“浓缩型的本科”,表现在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恰当地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缺乏高职高专自身课程的特色。课程陈旧、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已严重地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要求为核心,课程实施要以双元合作为基础,教学活动要以学员为主体,变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抛弃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实践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教育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4.1 “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4.1.1 引导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去引发和诱导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支持,其中求知的需要就是一股很大的动力。而学生的求知需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激励诱发出来的。
4.1.2 过程性原则 高职高专物理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记住一些现成的结论,而应重视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性。布鲁纳认为:“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是去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参与知识获得过程,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
4.1.3 活动性原则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实现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源泉,列昂捷夫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他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学生主体的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学生的发展是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双重建构的过程,内部活动需要外化,外部活动需要内化,学生主体参与外部活动其实就是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高度的结合与互换的过程。
4.1.4 开放性原则 在“双元制”模式下物理课堂开放性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手段、方法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等等。物理教学不应该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与现代新科技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上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大胆的去思考问题。
4.2 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可采取的策略
4.2.1 做好与相关教学内容的衔接,多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与专业课程衔接。大学物理作为基础课,相当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中起基础性的服务作用。在教学中处理好大学物理知识与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与渗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学以致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其次,与科研内容结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科研实例进入课堂,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注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并不是一些枯燥的公式和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4.2.2 注重与实践性过程相关内容的结合 通过精选实验,引进最新仪器设备,尽可能缩小教学环节与企业实际的差距,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实验与理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鉴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日渐丰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信息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即必须采用配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每节课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总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实行双元元制教育,要结合高职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娟.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7):161-163.
[2]付淑英.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新余高专学报.2006.11(4):103-104.
[3]张建平.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密度[J].山东教育科研.2000.(4).
[4]伍建桥.构建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5]张文华.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