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典范匡衡从偷光到盗地
2009-04-14观博海
观博海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年少时便到大户人家打工,但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他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应允了。因为白天要干活,匡衡只好在晚上看书,但他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于是就凿穿了墙壁,借邻居家微弱的光亮而发奋读书。
匡衡天资聪颖,精力过人,很快就博览群书,学有所成。他对《诗经》的理解几乎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时人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的赞语。后来,匡衡受到太子师傅萧望之的推崇,博得了喜好儒术的太子刘爽的赏识。刘爽即位后将他召人京城,封为博士、给事中。进入中央高层的匡衡经常上疏奏事,他的治国之策皆以儒家经典为立论基础,以“仁爱”大义为落脚点,深合元帝的心意,这也使他一路扶摇直上。公元前36年,匡衡升为丞相,受封乐安侯,位极人臣。
一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小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以广博的学识位极人臣,匡衡的成功可谓后世无数出身贫寒又好学上进的有志青年的榜样!但令人意外的是,熟悉儒家经典的他虽然以“凿壁偷光”而名留青史,但最后竟以“偷盗土地”而身败名裂!
汉元帝晚年,宦官石显仗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还怂恿皇帝加强对百姓的剥削,自己趁机中饱私囊。匡衡作为百官之首对石显的胡作非为听之任之,有时还曲意逢迎。几年后,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匡衡立刻联络其他大臣弹劾石显,出手之迅速,堪称老辣。
当时,司隶校尉王尊上书弹劾匡衡,说他早知道石显专权误国却不闻不问,甚至还阿谀逢迎,而到新皇登基时才跳出来弹劾奸臣,自表其功,这完全是奸佞之徒的做法,应该予以治罪。但因匡衡为先帝老臣,汉成帝没有追究此事。
匡衡被封侯时的封地应为31万亩,由于地图的错误多划了4万多亩,匡衡的下属发现后,为了讨好上级,并没有声张,匡衡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可一时的贪心让他完全忘了圣贤们的教诲,他佯装不知,并心安理得地将多余的地租收入囊中。可惜此事最终还是被司隶校尉查了出来,并联合廷尉向成帝上书,弹劾匡衡盗取土地。成帝念其往日有功,没有对他处以重刑,只是将他免为庶人,让其回家终老。
从当年那个除了一肚子学问一无所有的少年,到享尽荣华富贵又孑然一身回到家乡的老叟,匡衡的一生因“偷光”而走上辉煌,又因“盗地”而身败名裂,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足以让后人深思!
我们只知道匡衡“凿壁偷光”发奋读书的感人故事,却不知晚年的他因偷盗土地而身败名裂,正如我们不了解西方人眼中的贾宝玉是什么样;不清楚玄武门之变乃史官的杰作;不知道袁枚为何有官不做,甘愿在随园做一名山人隐士:更不知道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原来是如来佛祖的一枚棋子,也很少了解央视易中天、孟宪实等人的近期动态……
这一切,你都能在本期《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找到答案。本刊特邀著名主讲人及知名博导、硕导、专家与资深编辑、作家共同为你揭秘历史世界,解读文化中国。百家讲坛纵说风云,让智慧充盈你的人生。
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