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浙江省宁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查分析和四点建议

2009-04-14田海丹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4期
关键词:阳光工程宁海县培训基地

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各级有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更全面的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和农民的就业心理状况,特开展专题调查,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完善就业服务,切实提高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本文针对宁海县劳动力的基本情况以及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四点建议。

一、宁海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截至2007年,全县农村法定劳动年龄段(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内的劳动力总数为29035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57.3%,占全县总人口数的48.8%。其中,男性165893人,占总数的57.1%;女性124465人,占总数的42.9%,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高出14.2个百分点。据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236709人,未就业39960人,失业11834人,就业状况良好。归纳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占大多数。在290358名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35423人,仅占12.2%;初中学历人数152148人,占52.4%;小学及以下学历人数102787人,占35.4%。

2.农村劳动力年龄呈倒金字塔结构,35周岁以下青年人居多。调查显示,全县16~35岁农村劳动力124854人,占43%;男35~50岁、女35~40岁农村劳动力100464人,占34.6%;男50~60岁、女40~50岁农村劳动力65040人,占22.4%。可见,农村劳动力以中青年居多,有一定的年龄优势。

3.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不高,大部分无一技之长。在290358名农村劳动力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33354名,仅占11.5%。

4.据就业情况分析,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在第二产业中居首,第一产业居中,第三产业居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30.7%,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46.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22.7%。从数据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招生困难,生源综合素质较低。在全县实施阳光工程的第一年,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源不足和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认为学习费时又费钱,宁可用这些时间去找工作也不愿坐下来培训。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生工作。加之,招收进来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农民缺乏进取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2.培训资源缺乏,培训方法和专业设置创新不够。在全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一年中,农林科教信息中心精选的18家培训基地主要为教育系统现有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乡镇成校,而完全针对农民的培训基地较少。虽然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地区特别是乡镇的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师资和设备还跟不上,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企业急需的工种无法及时开办,且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这些都给创新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3.补助标准过低,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在阳光工程实施的第一年,虽然宁海县农林科教信息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但由于省、市、县级没有配套补助,因而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要用有限的补助经费来开展一些企业急需而培训时间较长、技能要求较高的技术工种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培训质量。

三、做好培训工作的四点建议

1.逐步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认识到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规范培训基地认定的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吸收有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加入到承办阳光工程培训的队伍中,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随着阳光工程的深入实施,各级阳光工程管理机构必须切实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此,建议各级阳光工程管理机构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培训管理办法,不仅要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管理、监督和审核,更要做好培训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积极参与农民工维权,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与乡镇农技站和劳动保障站的联系,有计划的组织农民参加各种培训。

3.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用工单位和培训学员的双赢才是阳光工程培训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内在动力。阳光工程办公室和各培训机构,要从方便学员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①“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实行“离土不离家,离家不离乡”式培训,动员结对企业在村庄设立培训基地和加工点,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②“培训基地+创业”模式。着重提高及培养农民专业技能和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农民学会技术后自主创业,实现培训一批、致富一批、带动一批。③“培训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开设农产品加工培训班,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和异地参观学习,增强农民的营销理念,有效提升农产品产、供、销的综合能力,拓宽致富道路。④“培训基地+企业”模式。组织培训基地主动和就业中介及各用人单位、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有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培训班办到乡镇、办到企业。培训基地要根据各企业的不同需求开设课程,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场地,进行实地培训。

4.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不断提高补贴标准。各地阳光工程办公室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从土地出让金和扶贫资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民培训。建议中央财政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可根据地区财政状况和培训项目分类实行补助差异化,切实提高对阳光工程培训的补助标准,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浙江省宁海县农林科教信息中心 田海丹

猜你喜欢

阳光工程宁海县培训基地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阳光体育工程”运作模式在高校体育的应用研究
加强油田“阳光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民市阳光工程项目实践经验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全国“三夏”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座谈会在聊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