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革大调整持续深入推进
2009-04-14高祖贵
高祖贵
进入2009年,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可以预见的是,金融危机的效应将继续蔓延,大国关系将在新的形态下演进,地区热点既可能取得新进展也可能爆出新火花,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将在人们的反思中进一步展开。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推动世界发展加快转型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不仅使美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世纪变局”,直接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而且严重拖累世界经济,使全球资产可能缩水10万亿美元。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承受出口下降和外资减少等多重压力,不发达国家因外援和侨汇减少等面临生存危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0月的预测,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分别降至3.7%、2.2%,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2009年将分别降为-0.3%和5.1%。冰岛、巴基斯坦、匈牙利、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韩国等16国被列为“处境危险国家”。世界普遍面临保护主义上升,企业破产显著增多、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矛盾激化、执政风险增大等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由此,国际社会政治生态脆弱性可能进一步上升。这种脆弱性的上升,在世界层面表现为变革和转型成为潮流,改革与反改革的较量激烈,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问题、危机和风险的全球化趋势可能进一步突出;在国家层面表现为政局普遍不稳,领导人更替和换代问题突出,呼唤政治强人登台引领走出困局:在社会层面表现为焦躁感和不安全感突出,多种矛盾越来越容易激化。在此背景下,世界发展转型和“绿色经济时代”前进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面对经济困难,世界应该更加注重追求“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大国纷纷加快战略调整
在金融危机的冲刷下,世界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更趋明显。美国的超强地位和实力经过布什政府8年的折腾已大打折扣,特别是经过全球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的严重损耗,财政赤字超过万亿美元,相应软硬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明显滑坡。相比之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在对“金融海啸”的顽强抵御中,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放缓,但继续保持比较突出的群体性追赶态势,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作用依然比较突出,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中的地位仍在上升。英、法、德、日等国受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拖累,承受着被赶超和边缘化的巨大压力,经济社会矛盾可能激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4月和10月公布的数据计算,发达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07年的57%降至55.8%,新兴经济体所占比重则从15%升至15.7%,美国所占比重从26.7%下降到25.6%;美国、西方七国、“金砖四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约为9%、21%、50%、20%。世界力量对比分散化、均衡化、重心东移的趋势将持续深入发展。
基于世界力量对比的这种深刻变化,主要大国为了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确保比较有利的战略地位和更好地实现及维护各自的利益,纷纷加快战略调整。美国将进一步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既强化与欧、日、澳、韩等传统盟友的同盟关系;又强调积极应对中、俄等“实力更强的国家”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要与这两国开展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并达成战略一致,使之成为利益攸关方;还要同印度、巴西建立良好关系,将印度引入国际体系以制衡中国;在亚太地区重点推进与印越两国的战略对话与合作,加大反恐力度。奥巴马“新政”将更多关注国内多重难题,对外势必在坚持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加大策略调整。英国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成立美式国家安全委员会,把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疾病和贫困等作为应对重点,促进“大国责任全球化”,积极推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乃至形成彼此合作、目标一致的“真正的全球社会”。法国把欧盟和北约作为安全基础,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使之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对国防政策进行自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把太空作为推进军事变革的突破点;致力于改善法美关系和促进现行国际多边机构改革;加强对中、俄、印度等国的外交力度,,俄罗斯将巩固周边地缘依托,加大控制中亚力度,推进与蒙古关系;与中、印、巴西等“战略伙伴”发展紧密关系,推动建立以联合国和国际法为依靠的“全球安全新架构”;积极应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在高加索、中东、拉美等多个方位对美国进行反制。日本加快实施“海洋立国”战略,力图扩大自卫队海外维和范围,提高太空军事能力,重视扩大“国际贡献”和塑造全球大国形象,使日美同盟与对亚洲外交“共鸣”。印度强化太空科技开发与海空力量建设,争当世界大国意志更加坚定;与美、日分别签订《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和《安全联合宣言》,加强战略合作;坚持北上中亚、东进亚太。澳大利亚发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现在正值“亚太世纪的开端”,要发挥“中等强国”的作用,以澳美同盟为“核心支柱”,加强与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伙伴的关系,扩展与中国的安全对话以及与印度的安全合作,推动在2020年前建立“亚太共同体”。由此,大国关系将展开新一轮调整,彼此互动将变得更加复杂。
三、全球性问题挑战增大推动国际机制加快调整应对
“基地”组织活力重现,孟买系列爆炸案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已经有了新的发展。自然灾害密度高和破坏力强日益成为一种趋势。海盗问题凸显,索马里成为海盗大本营,海上能源通道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全球货船绕行增加行期和运费。金融危机可能导致2000万人失业,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世界的失业人数因此将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2009年的2.1亿。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热度不减。
面对这些问题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国际社会依然更多地使用传统手段来加以解决。尽管尚能应对,但局限性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一方面促使各国加紧调整传统力量和手段的职能定位,另一方面推动国际机制加紧因应调整,改变落后过时的状态。在粮食危机上,联合国组建由潘基文出任组长的“全球粮食危机工作组”,与世界粮农组织牵头举办罗马“粮食峰会”;世行启动12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并为非洲国家另设1.15亿美元专门资金;八国集团设立谷物储备制度;上合组织将在巩固地区粮食安全和刺激农业生产方面制定联合方案。在自然灾害方面,联合国设立25亿美元的救灾基金和常设金融机制;上合组织决定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领域展开合作。在打击海盗方面,联合国安理会相继通过四个决议,授权各国军舰进入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