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摄影家丁慎忠

2009-04-14

西部大开发 2009年4期
关键词:原子弹摄影家飞机

王 非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常人看来,军人以扛枪为天职,而他却以照相机为武器。大漠戈壁,他参加了我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拍摄工作;雪域高原,他拍摄了我国“运八”飞机试飞的全过程。这些影像成了国家重要的机密档案和技术资料,他也以军事摄影家的身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亲历我国核武器实验

丁慎忠是上世纪50年代参军的摄影工作者,他有幸参加了“两弹”试验的拍摄,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上个世纪60年代,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国际风云变幻的困难时期,过去和我国友好的邻邦突然变脸,撕毁国防技术合同,撤走了专家和技术资料,妄想让我国搞不成原子弹。当战争的威胁、核大国的讹诈、滚滚寒流向我们压来时,毛泽东主席庄严提出:“我们也要搞原子弹!”这时,国家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紧研制原子弹,以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升腾的巨大蘑菇烟云,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为了使我国的核武器不断成熟,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料。作为部队摄影工作者的丁慎忠,1965年至1968年,三次赴罗布泊参加了我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拍摄工作。他随部队来到大西北的戈壁荒漠,才知道是参加原子弹试验。

起初,部队首长告诉他要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绝密任务,并交给他一台禄莱双镜头进口照相机,还配备了大量胶卷。核武器的试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兵种配合。不仅有一线科技人员,还有军事工程、军事医学、防化辐射、核能测试等多方面人员。试验之前,要提前半年修筑工事,在掩体里布置器材,放置狗、猴子、荷兰鼠等动物,然后进行测试、拍照。爆炸之后,对光辐射、冲击波、地面沾染、核能威力都进行测试。搞摄影的人,一个人一辆汽车,隔窗进行拍摄,不能下车,以防沾染。

在核试验现场拍摄,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大漠戈壁,条件艰苦。丁慎忠一去就是半年,此间不能与外界有任何通信来往,为了保密,连家里都不能知道在干啥。尽管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为了国家利益,他和战友们默默地在茫茫沙漠里工作着。他在核试验地拍片,胶卷、相片都是自己冲洗,但这里水奇缺,真比汽油还紧张,取水要到百里外的河里拉,遇到冬天,冰冻得很厚,要取水必须砸开冰层。因此,大家用水都很节约,生活虽然艰苦,但却过得充实、快乐。丁慎忠在军事禁区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但决不能带走,甚至连一张纸条都不能带。他将这些资料交给国家,后来由军事科学院编辑成册,列入国家机密档案。

为了表彰丁慎忠在核试验摄影的功绩,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回到北京后,还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

为“运八”试飞留影

丁慎忠在国防工程部队干了11年,由于过去工作性质的特殊,他被转换岗位,调入陕西省军区宣传处任副团职摄影师,后担任宣传处副处长。他从北京来到西安,尽管岗位几经转变,但从事的仍是军事摄影工作。

陕西是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航天、航空工业发达。特别是陕西研制生产的“运八”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后盖打开后可装得下两辆汽车或坦克,就连大炮也可以装进去。民用时可抢险救灾、运送物资。按照航空界规定,每架飞机都得通过一系列试飞,才能投入使用。我们自行研制的飞机,要取得完整的技术数据,同样必须先试飞,以便更好地装备部队。

1982年,丁慎忠受命承担了“运八”飞机试飞的摄影宣传任务。他作为《解放军画报》的特约记者,前后跟踪了近两个月。先在汉中陕西飞机工业公司与飞行员接触,熟悉情况,对飞机进行拍照,还拍摄飞机起航、降落时的夜景。

在跟踪试飞过程中,同行的还有中央和陕西当地媒体的记者,丁慎忠的任务是专搞摄影。投入工作后,他很快就在《解放军画报》发表了一组照片,反响很好。有位国家领导人当时在四川视察,要求将“运八”从汉中开到成都,他要好好看看。经过察看询问,“运八”飞机性能很好,可连续8小时不用加油。这位领导人非常高兴。

“运八”在成都短暂停留后,又从成都飞往西藏,在西藏待了一周时间,又启程飞往新疆。这次随机拍摄,丁慎忠感触颇深。他坐在驾驶舱,视野非常开阔。飞机飞过雪域高原,飞过天山上空,脚下峰峦叠嶂,白雪皑皑,景色美丽极了,伟大祖国太可爱了。通过试飞,“运八”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很安全,性能良好,空军部队、海军部队都愿意装备“运八”。就连巴基斯坦等国,一次就订购了5架。

在近两个月的采访拍摄中,丁慎忠把“运八”整个生产流程及飞行过程完整地拍摄成资料,交给科研部门,同时还出了《运八飞机》画册和明信片,发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安康抗洪救灾

1983年7月31日,陕南安康发生了40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城区一片汪洋,道路冲毁,房屋被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当时国务院代总理万里代表党中央赴灾区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社会各方面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灾情就是命令,作为军人的丁慎忠,第二天就奔赴灾区,拍摄了一组《当洪水袭来时》的照片,发往解放军报。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他每天都和抗洪部队、群众在一起,坚持到第一线采访、拍摄,将镜头对准那些抗洪救灾的英雄们。他勤于奔波,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用相机记录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及时通过省内外媒体作了宣传报道。有110幅作品在陕西省和兰州军区举办的《安康军民抗洪救灾专题摄影展》上展出。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肖华和陕西省委书记的马文瑞为展览题词。有50多幅照片被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有3幅被新华社评为年度好稿,还被《陕西日报》评为甲等奖。一些照片还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显著位置刊出。抗洪救灾的新闻照片,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表彰他做出的贡献,兰州军区政委肖华亲笔为他写了“风雨同舟”的题词,勉励他再接再厉,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抗洪救灾回来后,兰州军区和陕西省委在表彰抗洪英雄时,肖华、马文瑞、李庆伟等省上领导还和丁慎忠合影留念,肖华政委特意将他拉到身旁说,就站在这里,咱们一块照。如今,这张照片成了他珍贵的纪念。

老兵再展当年雄风

作为一个老兵,丁慎忠在部队工作了26年,是军人总有解甲归田之日。1985年,他从陕西省军区转业到省文化厅工作,先做副处长、展览馆馆长,后又到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任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专职负责影协的日常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如鱼得水,再展雄风,就像他说的,“我就是喜欢摄影,摄影就是我的职业”。

影协工作事务性多,只有两名专职干部,却要协调全省1000多名会员,组织各种活动,团结其他同志,共同做好协会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大型摄影比赛、展览、研讨会等,都要认真筹划,组织作品和论文 ,通过这种形式,宣传西部、宣传陕西,展示西部的魅力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他多次组织全国的摄影家到陕北和西安采风,同时还组织陕西摄影家积极参加全国《可爱的中华》摄影比赛,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队伍,还荣获文化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组织工作奖。此外,还负责组织《陕西风情》赴日本展出,弘扬了陕西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推动各地摄影事业的发展,随后又组织举办了《榆林之春》全国摄影大赛,并在西安举办了大型主题摄影展。

进入新世纪,为让摄影服务于经济建设,丁慎忠组织协会举办了推动西部大开发《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摄影大赛,并在赛后出版了一本大型画册,受到广泛好评。

丁慎忠,一个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摄影家,无论是搞军事摄影,还是做影协工作,都尽心尽力,发挥一个老兵的作用。尽管现已退出了领导岗位,但仍情系摄影,他的事业之树将永远常青。

猜你喜欢

原子弹摄影家飞机
飞机失踪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