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乐长寿的母亲贝聿玿

2009-04-13许唯物

世纪 2009年2期
关键词:家务母亲

许唯物

我的母亲贝聿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元旦上午,母亲和往年一样,起床漱洗,吃过早餐后,稍事休息,就带上围巾、手套等“全副武装”,高高兴兴地同我们一起冒着寒冬外出去拍“新年第一照”了,脸上的微笑还是那样的和蔼、那样的开心。近十年来我们年年如此,似乎已成了家中不成文的规矩,无意中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元旦一般不下雨,基本上都是晴好天气。

母亲生于清光绪末年的1908年,按中国人的习惯现在已是虚岁102岁了,1980年汪道涵市长聘她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母亲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名门望族,外祖父贝祖善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校电气系,曾留学日本,当时被称为“洋举人”。生前历任吉林发电厂厂长和南京发电厂厂长等职(至今家中还珍藏着一张当时的“南京电灯厂送电区域全图”)。母亲童年时的启蒙教育来自外祖父、外祖母的言传身教,来自家中聘请教书先生的孔孟之道和朱柏庐治家格言等传统礼教。青年时代的她进入苏州女子职业学校美术专科,学习绘画和刺绣,当时执教该校刺绣课程的是邹韬奋先生的夫人沈粹缜老师(近代绣圣沈寿的姪女),在校期间母亲有幸和沈老师同寝室居住,更在学业上得到沈老师亲传,绣艺进步甚快,毕业作品“无量寿佛”中佛面善眉慈眼、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受到众师生称赞。1946年,上海英文版的“大陆报”记者看到后曾专题刊登文章介绍这幅绣品,称之为价值一万美元的艺术珍品。可惜“文革”中蒙“四旧”之名被拿去,之后即下落不明,成为母亲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母亲的山水画受国画大师郑午昌、吴湖帆先生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师从吴湖帆先生成为“梅景书屋”的入室弟子后,对大师的作品和中国历代名画如痴如醉,潜心研习临摹,奉为画学经典。她作画认真,构图起稿,笔致秀逸中和,用墨温敦淡荡,着色明洁、典雅,一丝不苟,每件画作几乎都忠实、执着地追随着大师的遗风,处处传递着中国画传统笔墨、丘壑、气韵的特色和信息。

母亲是家中的长女,由于外祖父、外祖母身体都不太好,为此她从小就开始料理家事,而且把操持家务和以后的相夫教子都看作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是作为女儿的责任,是为人妻、为人母的天经地义的责任。所以,她在家里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下。要照顾好外祖父、外祖母的起居饮食和一家人的生活。基于对责任的定位和理解,她仍然非常热爱生活。虽然家中有做不完的事,很辛苦,她却能妥善地处理好家务同艺术创作的关系,处理好家务同一家人事业的关系。她烧得一手好菜,直到九十岁时因骨折卧床方退出厨房。平时,她的画桌就放在距离厨房不足3米之处,常常一边烧饭一边作画。好在她对青绿山水的设色十分讲究,从不一种颜色一笔画到底。故上色后画纸未干时,就可以交替做家务,做好家务再作画,如此反反复复……。有时画到得意之处还会微微一笑,把生活中的所有烦恼都抛至九霄云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艺术追求的意境之中。真是苦中作乐,自得其乐,真正做到了辛苦而不苦恼,生活始终十分充实。

母亲的身体谈不上强壮,大约她进入五十岁以后,长年的辛苦操劳和倾心于艺术创作,使她的身体时有病痛,每到夏季都会出现“疰夏”状况,家中常备薄荷、青蒿泡茶作为渡夏饮料,有时感到身体不舒服时,还会用些金银花露、白花油等中成药。冬天,母亲会想办法去买羊腿,做几次羊肉烧胡罗卜,全家人既当菜吃、又作为冬令进补。总之,她比较相信中草药,更相信药补不如食补的理论。

母亲的晚年生活十分平静,起居饮食极有规律。长年吃粥(据说过去相当一部分苏州人家都有此习惯),早餐是牛奶、鸡蛋、麦片,下午烧粥时先喝一碗米汤,米汤中加一调羹蜂蜜和蛋白粉,中餐和晚餐都吃粥。南瓜和荠菜肉末豆腐羹是家常菜,她还喜欢吃点红烧肉或蹄膀汤中的肉皮等。她特别偏爱甜食,每天都要吃一些糖果和甜品。为弥补蔬菜、水果的食用量不足,每天吃一粒类似“善存”片的多种维生素。

值得一提的是母亲晚年的两次主动“退居二线”,完成了对自己主持家政的角色转换。第一次“退居二线”是在1993年父亲去世时。我父亲原是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是中国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同母亲书画唱和,伉俪情深,但一生只做学问从不过问家事,家中一直由母亲理财操持。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便召开了家庭会,以健康和年龄的理由把家庭理财之事全部交给了媳妇。第二次“退居二线”是1998年,母亲因不慎摔伤,大腿骨折,宣布全部退出家务。以她自己的话说,过去她在家中是样样管,现在只吃不做,样样都不管。的确心态平和,既拿得起又放得下。其实她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能够相信我们小辈,能够接受小辈为其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等各方面所作的各种安排。同时她还能够和包括邻居及照顾她生活的保姆等所有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母亲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常以丈夫的事业和艺术为荣,以贝家有贝聿铭这样的世界级建筑大师感到自豪。在对历史的回忆中,经常想起在困境中帮助过她的叔叔贝祖诒、表姐赵萍……,念念不忘艺术上深受启迪的恩师。她崇尚读书,非常看重子孙们的学业和点滴成绩,也特别看重领导和同事们对她的关怀,看重政协、文史馆等组织安排的一些重大活动。近年来凡有领导前来慰问、看望,除表示衷心的感谢之意,还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唐诗表达自己的开心心情。

母亲出生在清朝,经历民国时期的日寇入侵和内战动乱,她十分珍惜国家改革开放后国泰民安的祥和局面。在世纪之交时她登上八十八层金茂大厦,远眺浦江两岸的情景,感慨万千地说:“回忆往事,不是战争不断就是连年运动,惟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才有如此盛况。”母亲确实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现在,她的口头禅就是人贵知足,“要助人为乐,要自得其乐,更要知足常乐,才能常乐长寿”。因此我认为她热爱生活,尤其是对生活安定、满足以及对政府和社会的感恩之情的心态,应该是她能够常乐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负责人)

责任编辑 张 鑫

猜你喜欢

家务母亲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母亲的债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不爱做家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如何指导孩子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