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争议的核时代奠基人:奥托·哈恩

2009-04-13贝恩德·舒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期
关键词:奥托原子核中子

贝恩德·舒

本书介绍了人类史上最著名的50位大科学家,他们通过思想和实验推进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革命性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科学天才们也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种种缺陷乃至信仰或迷信的人。本书力图采用最新的观点,破除成见,用新颖的体例和周详的评介展现科学家的个性。

一个既没参与原子弹制造也没参与相关技术应用研究的人,一个曾说过“要是希特勒因为我的研究工作而获得原子弹,那我就去自杀”的人怎么会被称为是“核时代的奠基人”的呢?

奥托·哈恩是一位化学家,在大学期间他就全身心投入化学的研究。按照博士导师的推荐,哈恩本来打算进入工业企业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相应的职位,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1904年他自费来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威廉·拉姆齐的实验室工作期间,哈恩有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化学专长,拉姆齐当时正想进入令人疑惑的放射性研究领域,于是就让这位来自德国的年轻博士后干些粗活累活,他交给哈恩100克钡盐,并要求他从中提炼几毫克的镭出来,当时的哈恩对放射性虽然还不甚了解,但他却巧妙地完成了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并很快就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即射钍,今天人们称为钍-228),于是人们纷纷建议这位年轻的研究天才放弃进入企业的打算,从事科研工作。就这样,奥托-哈恩先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卢瑟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实验室,后来又在著名化学家埃米尔·菲舍尔在柏林的研究所工作,最终成为新兴的放射性研究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奥托·哈恩锲而不舍,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精准的计算为人类了解自然放射性元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奥托·哈恩的研究得到了莉泽·迈特纳天衣无缝似的配合和支持,俩人一起发现了许多在裂变过程中形成的新放射元素,共同开发了确定放射性射线数量和作用周期的方法,联手开创了放射化学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20世纪30年代,其他实验室也捷报频传,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中性粒子中子;巴黎的依莱娜和弗莱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以此发现了人工放射性;芝加哥的恩里科-费米尝试用中子来照射铀原子核,希望能从中获得比铀更重的元素。

迈特纳和哈恩也希望得到这种“超铀元素”,他们在柏林进行了相关的试验,1938年底,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中子照射铀原子核后不会产生超铀元素,只会使铀原子核分解为两个更轻的核,1939年初,莉泽·迈特纳和奥托·罗伯特·弗里施在斯德哥尔摩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核裂变”。奥托·哈恩在核裂变方面的贡献在于他不受其他物理学家的影响,坚持自己通过化学实验所得出的精确结果,他的实验表明,经过中子照射的铀样品分别含有钡和镧这两种元素,两种元素的重量只有铀重量的一半。尽管如此,谁都无法断定就是奥托·哈恩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个核裂变试验。1934年后,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室都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真正的第一次核裂变试验也许就不为人知地发生在这些实验室里。但毫无疑问,奥托‘哈恩和弗利茨·斯特拉斯曼是最先愿意承认在自己的试验中出现核裂变的科学家。

猜你喜欢

奥托原子核中子
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奥托归来
奥托奇遇记
最奇葩的吃醋:丈夫装聋作哑20年
再分给你看!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基于Mezei算法的FeCoSi中子多层膜极化镜优化设计
《奥托的第一次心碎》
第一个不稳定的丰中子双幻数核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