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开新力作
——评《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2009-04-12耿红卫

成才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育家陶行知思想

■耿红卫

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开新力作
——评《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耿红卫

“教育史学新视野丛书”之一《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周洪宇主编,蔡幸福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版),从中西文化交流与会通的大背景下,立足现实,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勾勒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与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的异同,与同期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成果相比,颇有独到和创新之处。通读全书,深感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选题新颖,立意深远

戴维德·汉森主编的《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介绍了20世纪最具影响的世界十大教育家。其中,亚洲教育家两位,一位是知名的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另一位是名不见“正史”的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基于这种定位,激发了作者研究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的兴趣,最终选定了这个论题。显然,这“不仅有助于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助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入,而且可以填补牧口常三郎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于日本教育史上的‘空白’”。该书突出强调比较二人的教育思想,挖掘其思想宝库中的和平精神,对于扩大和推动中日教育交流,增进了解,促进中日友好,共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结构严谨,内容翔实

全书包含八块内容,包括导论、结语和主体内容六章。以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的思想比较研究为主线,以二人的生平、信仰、教育活动为结合点,纵贯中西,思路清晰,谋篇得体,结构严谨。缜密的结构中蕴含了丰富的、翔实的内容。从逻辑体系来看,该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着重论述了研究的缘由及其价值,勾画了研究现状与学术动态,阐明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该书的核心部分,重点从本土文化的浸染、外国文化的洗礼、宗教文化的影响、亲身实践的结晶四大板块对二人从寒门之子走向教育大师的人生历程进行了论述(第一章),从哲学、宗都与政治三大视角就其教育思想的基石进行了披情入理的分析(第二章),重点就二人对教育目的、功能、内容、主法、组织形式和教育六个方面的论见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三、四章),对二人教育思想的性质和特点(第五章)及其影响与评价(第六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三部分结语,主要从二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所以受到世人瞩目的五个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丰富的资讯为我们全面把握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见解精到,亮点突出

人类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对现实的认同上,沉浸于对已有的成果的折服,那么,未来便成为我们永远不能到达的彼岸世界。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爬罗剔抉中坚持辩证的扬弃,着力在理性思辨上进行创造性地探索,体现了超越前人的理论勇气与实力。该著作亮点频出:作者在阐述陶行知的宗教思想时,提出并论证了陶行知信仰基督教并不排斥佛教的观点;在阐发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哲学、宗教和政治思想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教育目的观上,陶行知属于社会本位者”,陶行知“三创一改”(创造文化、创造人、创造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功能观的重要观点:对牧口常三郎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如他的教育目的观“在于培养创造‘得、善、美’价值的人”,教育功能观在于“对受教育者的生活加以往干涉与指导”,教育内容观在于“走向生活、走进自然和社会”,教育方法观在于“讲求‘方便’,讲求自然”,学校观在于创办“半日学校制”,教师观在于使教师成为“创价教育的表率”等,作者对此定位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该书最后对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力度大、研究范围广的原因作了基于历史事实的分析。这些见解,与时俱进,体现了作者的对比较研究的深邃的思考和精到的见解。

总之,该著作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不愧是中外比较教育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学术创见的开新力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教育家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家与儿童
思想与“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津派教育家成长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