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09-04-12胡颖森

成才 2009年9期
关键词:工学学期会计专业

■胡颖森

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胡颖森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创新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应知为用,应会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创新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力。

一、实施“3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以及社会和民营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在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计课程体系。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改革内容;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任务驱动方式加强产学合作;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结构和教学体系,更换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构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按中小企业基层会计岗位、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助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将知识、能力及素质融于教学过程之中。所谓“321”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3个学期(第一、三、五学期),实践教学2个学期(第二、四学期),顶岗预就业实习1个学期(第六学期)。通过具体教学分配,建设学训循环、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会计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帐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编制、财务信息分析、纳税程序与申报处理、审计工作流程和财务理财分析处理等。

二、实施“321”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要重点突出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学时必须达到全部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要既有校内单独实训的模拟仿真实训,又有校外的项目驱动、任务带动、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依托社会上的会计项目来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教学,例如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各类会计师事务所修订审计工作底稿,协助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的审查,实施企业仓库管理的会计核算,参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业群项目课题的社会调查。同时,可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到签订订单培养的企业顶岗工作等,重点突出培养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

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针,第二学期在校外开展专业基础课程实训,包括企业经营业务与流程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分岗位会计实训等。第四学期在校外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包括成本核算实训、纳税申报实训、纳税筹划操作、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财务报表分析实训等。第六学期在校外进行预就业的定岗工作,包括校外实习、定岗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调查等,重点培养社会急需的、能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基层一线的会计管理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改革和创新会计课程体系

解构原会计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按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结合民营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大对会计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点体现在:(1)突出职业能力课程主体。在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高职人才教学内容模式,先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感性认知教学,到一定阶段再进行理性认知教学。(2)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所有专业群的专业课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一般占总学时的40%~50%。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学时占50%以上,重点突出对应用型、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3)实施和完善“双证书”教学制度。即“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制度,把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和技术等级考试融入课堂教学中,选用职业考证的教材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群的通用教材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毕业时每人能够拿到双证书,为以后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构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为方法,创新会计专业“321”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地方中小企业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会计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见习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工学学期会计专业
盐工学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工学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