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很有特色的地方教材
2009-04-10韦志榕
韦志榕
我有幸读到了由江西省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编写的江西省地方课程通用教材。这套贯穿义务教育全学段的教材(共9册),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新颖的编排方式来打造,是对江西省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省情教育和现代公民必备素养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
仔细阅读这套教材,感到编者在处理以下两对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第一,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国家教育部一再倡导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既然是三级课程。它们之间就应该是互补式的。我认为。这套教材在开发时,找准了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的两个切入点,一是“综合”:在国家课程中,1~6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7~9年级的《思想品德》《地理》《历史》是单独科目;而在本套地方教材中,将与上述国家课程中相应的内容,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省情教育(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成一门课程,把国家课程的“块块”(不同的课程),变为地方课程的“条条”(不同的主题),而这些“条条”贯穿于每一册教材中。二是“地方”:国家课程中涉及的内容更强调“普适性”而这套地方教材更强调地域特色,因此,它是对国家课程相应内容的具体化或细化。例如。关于民族的内容,国家课程中多从全国的角度讲述,而地方课程中则细化到江西的民族情况。
第二,统一性与独特性的关系。教材中涉及到安全、健康、环保等专题教育内容和省情教育内容两大部分。前者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这一类教育内容是不分地域的,与所有的学生都有关;后者则具有独特性,只有江西的学生感同身受。作为地方教材,突出地方特色应是一条重要的编写原则。从教材编写的情况看,这条原则得到了较好的遵循:省情教育内容占到全套教材内容的61%(还可以再多些)。专题教育内容占到全套教材内容的39%。
从教材文本编写的角度看,这套教材在结构的搭建、内容的选择和布局、表达方式的设计等方面,也颇有新意。
好的教材结构,会给学习者一个眉目清新、思路畅快的感觉。这套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如果结构不当,会将内容写“散”。编者用几条主线贯穿其中,比如安全教育这条线索涉及活动安全、居家安全、灾害预防等;健康教育这条线索涉及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环境教育线索涉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省情教育线索涉及江西的地理和历史、江西的建设和发展等。这几条线索贯穿在所有教材中,而每条线索下的具体内容则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布局,读,来使人感到“形散神聚”。
给中小学生读的教材,选材一定要符合“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中小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套教材在选材上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例如关于“环保”的内容,1~6年级教材的选材紧紧围绕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家庭,事件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保护植物、节约用纸用水等,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编者关于学习过程的思考。这套教材以体验、动手和探究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生动活泼、启迪思维,使得教材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代之以若干个小板块串联,构成一个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课)。例如,小学教材就某一个课而言,以“启迪窗”提出问题,以“智慧泉”针对问题展开相关知识学习,以“活动场”作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最后以“冲浪区”进行总结提高的练习。这四个板块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在“做”中学习,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套教材总体上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地方教材编写方面进行了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套教材通过江西全省义务教育学段师生使用之后,再经过不断修改、打磨,一定能够成为地方教材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