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青春剧折射90后现象
2009-04-10
本报驻美国、英国、日本特约记者 王海 尹丽木一 郭若逸
最近在英美日等国颇为红火的电视剧都跟90后有关:美剧《绯闻少女》的第二季里面,纽约上东区贵族学校的俊男美女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走时尚和奢华的路线。英剧《皮囊》则着眼于一群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编剧放弃了青春剧中常用的说教方式,引入了一系列大胆话题来表达欲说还休的少年隐秘欲望。长达7年的日本青春校园剧系列《极道鲜师》终于在这个春天落幕。剧中的学生似乎全是不良少年,奇装异服不说,说脏话、爱打架,却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不同的电视剧集,折射出了不同国家90后一代的不同生活状态。
财富和名气是美国90后的人生目标
《绯闻少女》的热映再次证实了《今日美国》早在2007年就说过的:“财富和名气是美国的Y世代(相当于中国的90后)的人生目标”。美国的Y世代伴随着互联网和真人秀长大,看的是《美国偶像》和《老大哥》,一夜成名和一日暴富的梦想通过电视和网络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此外,康奈尔大学的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认为,Y世代面临的经济压力比他们的父辈要大得多,因为在过去20多年里,房价、油价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的涨幅大大超过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的收入涨幅,贫富差距加大,高中生开始追求金钱和名气的趋向也就不难理解了。
反映美国高中生活的影视作品近年来并不少,比如《朱诺》和《歌舞青春》等。它们跟《绯闻少女》一样,抓住了一些精彩片段,并进行了艺术的夸张。比如现实中的高中生很难有《绯闻女孩》的主角们动辄奢华品牌的架势。而真正的贵族学校,很多要求穿校服,校风严谨,赏罚分明,跟《绯闻少女》所描绘的疯狂派对也有相当差距。
英国“皮囊党”影射破坏行为
《皮囊》中的高中生的生活被引入了吸毒、滥交、偷盗、同性恋、宗教等话题,剧中充斥的大量暴力粗口和高中生们浓厚的烟熏妆,也给这部电视剧带来了更多备受争议的话题,甚至连剧名Skins本身都含有毒品卷纸的意思。不过,对于本剧的拥趸来说,正是这些真实细腻的生活状态,毫不矫情的动情表演,才使得剧中人物个个都如此鲜活可爱,才更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下英国青少年的生活原态。
《皮囊》在英国有多火呢?《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丹尼·保尔的女儿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因此丹尼从《皮囊》中挑了戴夫·帕特尔出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男主角。此剧播出后,英国青少年中还开始流行“皮囊党”一词,特指组织荒淫派对和酗酒嗑药等行为的群体。据英国媒体报道,早在前年复活节,就曾有一个称作“私人皮囊派对”的200人迪斯科聚会,在达拉谟镇公共场所造成了超过两万英镑损失的蓄意破坏。而后,类似事件屡屡出现,尽管这些攻击并未显示出和电视剧有直接联系,但新闻媒体已经开始用“皮囊党”这一名词来报道类似事件中的相关人士。
日本校园剧放大消极生活
看日本的青春校园剧,似乎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描述少男少女们成长过程中纯纯的爱恋情愫,洋溢着萌动的青春气息。《花样男子》、《水男孩》、《我的帅管家》就属于这一纯情派。另一类可以称为激情派,怎么极端怎么编。从《麻辣教师GTO》到《龙樱》再到《极道鲜师》,这些大热的电视连续剧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老师形象,如果不耍酷不标新立异不会打架,就镇不住学生。
电视剧反映了真实生活的一个侧面,只是加以夸张。今年初,中日美韩四国曾经做过一个联合调查。日本的中学里,“使用暴力”或“语言侮辱人”的学生仅次于美国,校内不良行为则为四国中比例最高。对待不良行为,日本学生普遍显示出消极的态度,认为“旷课”、“离家出走”、“买春或卖春”等行为是“个人自由”的比例最高。
电视里表现出来的日本高中生不爱学习的形象,实际也相差不远。在接受调查的日本学生中,希望成绩提高的只有30%,中美韩为70%;希望进入理想的大学的日本低于30%,中韩则将近80%。相比之下,更多日本学生信奉的是好好享受现在,将来差不多就行的人生态度。生活中的日本高中生也越来越早熟。关于恋爱,更早的调查表明六成以上的高中生接受过爱的表白,30%以上有过性经验。如此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难怪有日本人对此忧心忡忡,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呼吁社会给予关注并予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