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师王金战:最难教的是女儿
2009-04-09吴影
吴 影
他是一个教书匠,从老家山东沂水一路教到北京;他的专著《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再版18次,发行上百万册,而新书《中国英才家庭造》同样位居教育类图书排行榜之首……他就是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王金战。
王金战有许多头衔,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组组长、人大附中网校校长、美中英才教育联盟理事长……然而王金战认为这诸多角色中,最难的是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王金战常说:“女儿读高中前,我是个不及格的爸爸;女儿上高中之后,我又是一个可以打满分的爸爸。女儿曾经的叛逆让我反思:一个父亲的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那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疏导出来,同时不断地激励他们挖掘潜能、挑战自我,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就能自发地成长为英才。”
孩子最缺的是
父母的尊重与倾听
2003年,对于王金战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他所带的人大附中高三(12)班,全班55名学生有37名考进清华、北大,还有10人以全额奖学金被剑桥、牛津、耶鲁、杜克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录取。此时的王金战完全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与他心爱的学生们分享着成功的快乐。
然而十几天后,王金战的快乐却戛然而止—自己的女儿中考失利,无缘重点高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的心情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谷底。
下班回家的路上,王金战越想越觉得满肚子都是苦水和委屈:当初,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才毅然决定放弃青岛二中教导处主任的职位,带着全家进了北京。可是时至今日,女儿竟然连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恐怕以后也会跟名牌大学失之交臂。
一时间,这位教育“大拿”也没了主意。他固执地认为,自己身为一名老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哪有颜面教育别人的孩子。
回到家里,妻子红着眼睛告诉王金战,女儿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大哭。听着孩子的抽泣声,他突然意识到此时不应该去打扰女儿,而是应该让她尽情地宣泄。孩子受到挫折,自信心遭遇重创,如果家长也跟着失态,那样只能是火上浇油。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走进孩子心里,找出症结所在。
正当王金战琢磨如何让女儿敞开心扉时,却意外地看到了女儿的日记。在满是斑斑泪痕的日记本上,女儿写道,她曾经无数次地想和爸爸交流,却老是找不见爸爸,因为爸爸的心思完全在他的学生身上,爸爸的忽略让她感到很受伤;而妈妈又总是严厉有余,耐心不足,成天唠叨个没完没了,这让本来懂事的女儿起了逆反心理,学习没了兴趣,少了动力,最终中考失利。
看完女儿的日记,王金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回忆起以往的点点滴滴,王金战发现,原来自己和妻子都曾经不经意地扮演了最愚蠢的家长角色,眼里只有女儿的缺点,无视女儿的长处。女儿取得了好成绩,兴高采烈地回家报喜,得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女儿遇到难题来问自己,讲第一遍,她不懂的话,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如果第二遍,她还是不懂,他就已经有怒火了;如果第三遍,女儿还是没懂,他差点儿就要动粗了,因此搞得孩子在自己面前非常紧张,越是紧张越是不会。经常性的否定和批评,不仅造成了女儿学习的信心尽失,更使得孩子的心和自己越来越远。
王金战读懂了女儿的心声—女儿缺乏的是父母的尊重和倾听。王金战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放下做家长的架子:承认自己以往忽略了女儿的感受,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后一定虚心接受女儿的批评,希望孩子重新接纳爸爸。女儿听后大受感动,父女俩的心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从这一天起,王金战决定要和女儿一起成长,每天陪着女儿在人大附中的操场上跑6圈。这2400米,对于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王金战来说多少有点儿吃不消,但是为了给女儿树立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榜样,他咬牙坚持。女儿看老爸都能拿下6圈,自然不甘落后。渐渐地,锻炼身体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风雨不误。
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王金战放下架子和女儿沟通,换位思考,遇事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父女之间渐渐融洽,女儿一天天变得阳光起来。学习上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跟老爸沟通。影响学习的因素被排解掉了,孩子的心理变轻松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高考发榜,女儿以总分64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这成了王金战做老师以来,最骄傲的一件事。
“人都需要盐,但是,一颗颗大盐粒,让人生生吞下去,谁爱吃?要是把它放在菜里、汤里,那吃起来就很舒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发现,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可他们表现出来的为什么是拒绝呢?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教育方法不对头。”
王金战认为:孩子需要尊重与理解,这个道理很多家长都明白,但是知易行难。王金战希望各位家长遇事先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的想法,进而与孩子进行良性沟通。说白了,就是家长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好前程,需要提早规划
“受什么样的教育,是人一生的起点、永远的名片。虽然世界上不乏后来居上、自学成才者,但稀里糊涂选择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往往让人一生饱受磨难。”王金战认为,好前程,需要家长为孩子提前设计。
但是设计不能盲目,否则是揠苗助长。现在的家长,盲目跟风,看到人家孩子学小提琴,也让自己的孩子学;看到人家学舞蹈,也跟着学。殊不知,这种不顾孩子意愿,不管形势发展的一味跟风式培养,不仅不会为孩子未来创造机遇,反而会耽误孩子前程。就如同毛毛虫的寓言故事:
有4只喜欢吃苹果的毛毛虫和一棵苹果树。头两只毛毛虫由于盲从、跟风,最终都没有如愿。第三只毛毛虫带来了一副望远镜,经过一番搜索,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选择好了路径,不慌不忙地爬。但是,因为这只毛毛虫爬行相当缓慢,当它到达时,大苹果已被别的毛毛虫捷足先登了。
第四只毛毛虫也带着望远镜观察这棵苹果树,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终于,它如愿以偿,得到了最大最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经过多年执教,王金战发现像前两只毛毛虫一样糊涂的家长越来越少,但能为孩子提前规划、步步为营、积蓄成功资本的家长也确实不多。虽然现在家长们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用各种学习填满孩子的业余生活,但这种做法并不是拿着望远镜给孩子规划前程,而是攥着聚焦镜强迫孩子跟风。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反而失去竞争力。
因此王金战倡导家长应该给孩子提前规划,他所说的提前规划,并非是家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未来,而是根据孩子特长,尊重孩子的意愿,结合当下教育形式,做出综合选择。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王金战曾经像前两只毛毛虫那样迷茫过。上个世纪80年代末,王金战还在沂水县城一中任教,每个月工资不到100元。有一年,他和几个老师合编了一本书,一次赚了一万多元,王金战就用这笔钱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王金战当时的愿望也很朴实,想让孩子接触点高雅的东西。然而女儿学得很不愉快,有时候一边弹琴一边哭诉:“让我这么痛苦地学钢琴,就是为了考级、为了排名吗?”看着女儿痛哭流涕的样子,王金战想:算了,别逼她了,顺其自然吧。
来了北京以后,看到一些孩子通过特长加分,敲开名校大门,王金战的心又活了。在清华、北大四处咨询,经过多方考证,最后选择了民族乐器中阮。鉴于女儿学钢琴的经历,王金战几经考虑觉得只能采取迂回战术,诱其上钩。他发现女儿对民族服饰很感兴趣,收集了很多民族服饰的明信片,王金战心中有了主意。
在一次散步中,王金战问女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乐,知道吗?”
女儿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王金战继续说:“你看你长得漂漂亮亮的,将来穿一身民族服装,站在舞台上—一曲民乐蓬勃而出,技惊四座,所有的目光都聚在你身上,那感觉……”
女儿被爸爸描述的美景打动了,兴致勃勃地说:“老爸,有意思。可是民乐……”
看女儿有点儿信心不足,王金战赶紧给女儿鼓劲儿:“民乐当中像二胡、琵琶、古筝这些都需要从小练习,而且学的人也很多。但有一些民族乐器,像中阮、大阮、三弦等等,学的人相对较少,而且也很有个性。你个子高,背个中阮一定合适。”于是女儿愉快地接受了老爸的建议。
就这样女儿开始学习中阮。让王金战惊讶的是,一个对钢琴不感冒儿的孩子,竟然对中阮情有独钟。可能是那天他描绘的美景深深烙在女儿心里,她把中阮完全当成了一种爱好,没有了负担,学得顺风顺水。2006年女儿顺利地通过了特长考试,提前拿到了加分权,为自己上名校加了个保险。
独立精神需刻意培养
小鸟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翱翔的。女儿初高中阶段,因为还不成熟,所以父母需要为她合理规划。女儿进入大学,心智日趋成熟,王金战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独立精神。
女儿大一的时候,王金战给了女儿一万块钱,鼓励女儿去投资,炒股票、炒基金,并保证“亏了算我的,挣了是你的”。
女儿欣喜若狂:“老爸,这也太刺激了!”
王金战有自己的想法,当今时代,孩子步入社会,如果不会合理消费,不知道资本运作,不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是一种很无能的表现。所以,他想给女儿补上理财这一课。于是女儿兴致勃勃地跑证券公司,一个月下来,女儿不仅没赔钱,还挣了几千块,甭提多高兴了!
女儿大二的时候,有一天满腹心事地向王金战讨教。
“老爸,我将来是出国深造、在国内读研,还是毕业了直接工作呢?”
王金战深知女儿即使上了大学,在精神上仍然十分依赖自己,有一种“不想长大”的情绪。于是他说:“你一个北大的学生,如果这样的事情都把握不准,还要问老爸,你们北大的牌子也该摘了吧?改挂一副人大附中的牌子得了!”
王金战觉得这个时候是锻炼女儿独立精神的好时机。大学是海量信息聚集的交流场所,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更快。这时,家长仅仅凭借自己的那一点局域性的、自以为是的经验,就试图去指导信息量、知识面比你大得多的孩子,就有班门弄斧的嫌疑了。
女儿意味深长地说:“老爸,你真的不管我了呀?”
王金战说:“真的不管了,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管。你将来出国留学,如果缺资金,老爸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你要在国内工作,老爸可以给你推荐,仅此而已。至于怎么选择,那是你自己的事,老爸不会替你做决定的。”
给女儿“断奶”远没有预想中的顺利,但是王金战心意已决,势在必行。鉴于女儿高中阶段忙于学习,接触社会较少,所以王金战经常鼓励女儿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想给女儿来一次综合考验。
暑假时间长,于是王金战帮助女儿联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并叮嘱对方多给女儿安排活儿,不要特殊“照顾”她。
过了不久,女儿就愁眉苦脸地跟王金战商量:“老爸,我不适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
“你学了法律,将来不想做律师,还可以当法官嘛。”
女儿说:“我也不想做法官。所以我想转系,转学中文。”
王金战有点儿着急了,毕竟学了这么久法律,再转学中文有点儿不太现实了。可是既然已经告诉女儿她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王金战只有诱导女儿回心转意。
“你想想,究竟是你不适合这个专业,还是你不了解社会?假如你真的转到中文系,过几天再找个地方去实习,结果又发现也不适合中文系,那时候该咋办?”
女儿显然没考虑过这些问题,她不说话了,静静地看着爸爸。
“孩子,你快20岁了,必须学会选择。不能因为实习中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就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你。年轻人步入社会,由于准备不足遇到困难很正常。依我判断,你不是讨厌这个专业,而是没有料到做一名律师会遇到这么多困难。”
女儿如此沉重地提出转系,一定有她的苦闷。王金战真想跟孩子说:“听爸爸的,就这么走,我给你安排好一切!”可是理智告诉他这样不行,自己不能陪孩子走一辈子,不能永远替她做决定。也许,女儿会在未来人生路上跌跌撞撞,但是她必须自己选择,一个人独立地行走。
后来王金战询问女儿转系的事儿想好了没有,女儿笑笑说:“老爸,我一时心血来潮,没那个事儿啦!”
“向女儿学习,和女儿一起成长。”王金战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乃是培养英才的关键。还是那句话,中国的英才是家庭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