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作文”与“教做人”

2009-04-09史延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2期
关键词:真话三毛做人

史延虎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老师就扔过一支黑板刷,并拍着桌子大声呵斥道:“乱写!乱写!什么拾破烂的!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滚出去好了,对不对得起父母……”

可能是出于职业的原因,读了这个故事,笔者不禁想到了现在的作文教学。三毛时代早已过去,我们的教学中没有了老师向学生灌输职业尊卑的做法,更没有了“扔过一支黑板刷,并拍着桌子大声呵斥”,但在习作教学中批评学生“立意不深”“理想不远大”“所选材料无意义”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习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向学生过多地灌输特定意识形态的东西,过分强调思想性,强调文以载道,非要把孩子的习作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来。老师发出的一些诱惑性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敞开心扉表达心声的愿望,成了他们自由表达的精神桎梏。学生在作文时为了迎合教师的口味,沿着教师的意图,说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套话,作文中充斥着模式化的表达和成人化的语言也就见怪不怪了。这是违背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的,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反映,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新课标在习作要求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提倡自由表达,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不能写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假话。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告诉学生写作无禁区,允许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或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学生的笔下自由表现,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写出有真情实感,有独到见解,有新意,能成分展示个性的佳作。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文教学就是只教作文不教做人。我们应该反省的是如何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作文教学中的条条太多,框框太窄,是达不到“教作文,教做人”的教育目的的,也是与新课标的写作要求相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孩子的梦想更是丰富多彩、发自内心的,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当年那个老师的一只打偏了的黑板刷和“惊天动地”的斥责,并没有改掉三毛内心坚强的信念。在她后来的流浪生涯中虽然没有真正以拾荒为职业,却是“拾着垃圾长大的”,并且“越拾越专门”,“拾”到了无穷的乐趣,“拾”到了审美的情趣,可以说这圆了她的拾荒梦。三毛毕竟是一个早在少年时代就有独特个性的人。若换了其他孩子,还能如此“执迷不悟”吗?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此精神要落实到教学中,关键是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习作中放飞心灵,激发他们追求自我个性的品质,不仅要内容真实,还要态度真诚,让学生说真话,做真人。教师要对那些能写真情实感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尊重他们的感情。对积极正确的思想予以爱护培养;对有点偏激、不太正确的思想,不挖苦、不讽刺,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保守秘密。这样,就能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说真话、吐真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真话三毛做人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真话都可以写吗
从零开始做人脉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