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鬼方”这个话题

2009-04-09范同寿

当代贵州 2009年4期
关键词:西北学者贵州

范同寿

甲骨文卜辞中有“鬼方”二字,却没有更多的记录。后来,人们在金文、《易经》和《诗经》等古籍中又发现了有关“鬼方”的记载,《周易•既济》进一步记载说:“(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由此人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有一个被称为“鬼方”的地方政权。

让人闹不明白的问题是鬼方的地理位置。

由于此前的文献说得都比较含混,谁也无法断定这鬼方到底在什么地方。直到《今本竹书纪年》出现“(殷)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的记述,人们才开始将鬼方定位在与荆邻近的地区。并有不少学者明确提出,《竹书纪年》中所说的荆,指的就是“北条荆山”,具体位置在今陕西省西部。后来的一些工具书据此进一步解释说:鬼方是中国北方与西北的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山西、河北南部,势力西及陇山、渭水流域支流及泾水、洛水一带。鬼方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自商周到春秋,与中原一些王国有战争,亦有交往,并互通婚姻,周以后不见于记载。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写过一篇名为《鬼方•昆夷•猃狁考》的文章,支持“鬼方西北说”,认为古史中时常提到的鬼方,应该在西部及北部一线,因为西周的记述中发动战争的方向就是那里。王国维分析鬼方“全境犹当环周之西、北二垂”,因此,商朝时的鬼方和以后的猃狁、戎狄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这样鬼方便被定格在古代北方的民族上。但是,这种观点并非所有的学者都能够接受。宋元以后的学者,就曾针锋相对地提出“鬼方西南说”。

持“鬼方西南说”的学者,并不同意“荆”一定是陕西境内的“北条荆山”。他们除依据前面提到的《竹书纪年》那条记载外,又举出该书中“三十四祀,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的记载,印证所谓的“荆”就是荆州,即今天的湖北江陵。因此,殷高宗讨伐的鬼方应该在荆州的南面,具体范围包括今贵州大部,湖南西北、四川东南,并涉及到桂北与滇东的一些地区。

大概因为有大师级人物的支持,很长一段时间里,“鬼方西北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以至持西南说的学者只有三缄其口的份儿。但这种沉默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观点,不少学者就曾经提出如下的提问:

其一,还在夏禹治水之时,被称为“荆”的地方便已经有两处,一是今湖北境内的荆州一带,另一个在今陕西西部。《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都提到了这一点。《竹书纪年》既然没有明言“次于荆”即西北的“荆”,为什么不可以是今湖北境内的“南条荆山”呢?

其二,“鬼方西北说”的观点认为,鬼方位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族之一,是商朝时期的外患。但从当今农业史的研究看来,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今山陕北部长期以来就是原始农业的分布地区,后因气候变化,才逐渐演变为半农半牧区,山陕北部发现的鬼族考古遗存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战国匈奴出现之前,在山陕北部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骑马游牧民族。因此,鬼方应该是殷周时代的农牧混合族群,而不是如后世匈奴那样的游牧族群。

其三,“鬼方西北说”将鬼方定格在古代北方的民族上。但《梁伯戈》上的铭文却清清楚楚的有“鬼方(蛮)”的记载。众所周知,“蛮”是先秦时期居于我国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其中的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由此可见,认为鬼方在西南的观点,并非一点没有根据。

关于“鬼方”,学术界也许还会继续争论下去,毕竟这个几千年前古国的族属、地望等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发展脉络。但有一点是可以看到的,那就是:鬼方是殷商时期的一个地方政权,它既与中原王朝有着许多交往,甚至是殷商时代能“与周同参加商王祭祀活动作杀牲人”的座上宾,甚至因为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商周时期最大的军事对手。以至殷武丁用了3年的时间才将其征服,周人也因为对它实在鞭长莫及,只好无奈地将其称为“远方”。

既然“鬼方”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长达几个世纪,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呢?学术争论当然应该继续下去,作为与此问题有关的贵州,必要时还应当尽力为学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平台和必要的支持。不过,在学术结论做出之前,作为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如果不抓紧时机去开发利用,那就会应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句老话。

有鉴于此,重拾“鬼方”这个话题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它应该引起所有关心贵州、热爱贵州、希望贵州能在文化层面上走出自己独特发展道路的人们必要的重视。

猜你喜欢

西北学者贵州
缠海鞭杆—西北棍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程门立雪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大学者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