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09-04-09潘卫军
潘卫军
《机械制造基础》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普遍反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听课如同听天书。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本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知识。在较少的教学时数内,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能达到合理选择材料和毛坯生产方法、合理设计零件的结构、对中等复杂零件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加工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实验技能、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此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应调整教学内容和试验内容。
(二)教学方法不得当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难以消化、理解和吸收,学生越听越糊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降低学习难度,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独立和分离。课堂教学前未能预先安排金工实习。或金工实习与理论教学安排时间间隔太长,学生缺少实际经验。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变得十分枯燥难懂,本来形象具体的可以触摸感觉的东西,变成了抽象的不可以接受的东西。实际经验知识变成了抽象理论知识,可以理解记忆的东西变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
(四)受学生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未考入高中和高职的学生。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年龄小,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因此,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常常感到前途渺茫,因而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存在着一定的厌学情绪或倾向,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倦、逃避学习尤其是理论课学习,上课纪律差,讲话、看小说、睡觉、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在课堂上听课就像“听天书”一样,作业不能够独立完成,基本没有自己主动有效的学习,学习的动力完全取决于老师。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堂讲解透彻,并加强复习促进理解。
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分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繁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要淡化学科性,强化职业性;淡化理论性,强化实用性;淡化系统性,强化针对性;立足服务性。着眼先导性。以能力为本位,所讲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按“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工作,对所用教学内容可进行适当的删繁就简。如钢的热处理一节,我们只需讲清钢的热处理工艺、目的即可,至于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状态图等繁琐理论,可删除或让学生讨论、自学。
在优化教学结构、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不断吸收企业和科研的新技术、新成果,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可将目前企业中一些先进设备上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任课教师应摒弃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所学内容始终充满新鲜感。多样高效的教学方法可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作用。因此,笔者在讲授法基础上,根据各章节课程特点和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1,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技术新的矛盾,不可能经常现场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
如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车削加工”一节,投影的文字比粉笔板书清晰而快捷:投影的“CA6140型卧式车床传动系统图”比传统的挂图大而清晰;学生看完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多种卧式、立式车床图片后,到现场参观时机床类型很快就脱口而出;形象生动的动画使较难理解的滑移齿轮变速原理不言而喻;车削外圆、端面、锥面、螺纹等各种表面的加工录像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地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2,现场参观教学法
由于学校的加工设备有限,且多为传统设备,笔者在讲解到金属切削加工时,便安排一次“参观”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各种机床的运动、切削加工方法。除常见传统机床外,还包括一些学校不具备的齿轮加工机床、龙门刨床、龙门铣床,以及一些较先进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解加工、激光焊接加工、快速成形加工等加工设备或技术。参观法不仅使学生比听课多记住一倍以上的内容,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从而加深对工作环境的理解,激起学习的兴趣。
3,专题讨论法
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课,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促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和互相启发。课堂讨论的题目可以从两方面设计:一个方面是能促进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一些基本概念和工艺理论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的题目是材料和加工方法的选择与产品质量分析的综合题。教师可先作引导性讲授,明确本次讨论课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的预备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最后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讨论,教师可适当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而且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理实一体教学法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及时进行实践教学。一般理论教学和实验或实训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及时感受到机械制造的现场气氛,从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相关理论得不到很好的理解,等到实验时又要重新讲解,费时且效果差。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如“车削加工”课。在实训室讲解车床的结构、功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等,边讲解边演示操作,紧接着让学生分组手动进给车削平面。为确保效果,教师需精心备课,并强调安全问题。
三、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体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教学对象,摸清他们的基础、志向、兴趣及爱好等,针对学生的实际制订分类指导方案,以利于他们的个体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对全面掌握本课程缺乏信心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为拥有一技之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