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关过街石塔抒怀

2009-04-09

金山 2009年3期
关键词:石塔津渡白塔

张 轩

西津渡历史街区小码头街的最高处,独有一座过街石塔巍然屹立了数百年,显得古韵悠长,庄重典雅,格外引人注目。石塔跨街而建,属于喇嘛式的实心瓶塔。夕阳西下,白色的石塔背靠云台山,安静地凝望对面模糊不清的长江水面,显得那样的庄严和凝重。

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建造了这座塔,也就更无从谈起建塔的缘由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白塔的基座因年久失修,将要倒塌维修时,市里有关部门从北京请来了考古界、古建筑界的专家前来论证,过街石塔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专家考证,过街石塔是元代武宗海山皇帝下令于“西津冈颠”,将答石忽剌云山寺、都打吾儿忽木剌聚明山寺改建为金山寺般若禅院的一部分。主持修塔的刘高是曾参与维修元大都白塔寺的匠师。过街塔大约完工于元至大四年(1311)。这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塔。接着在维修过程中,从吊起的塔心室里发现了菩萨曼陀罗、黄财神曼陀罗等一批文物,过街塔才从漫长的岁月里,出现在世人面前,并惊动了联合国的保护专家,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为这座过街石塔的巧妙构思所折服。昭关石塔下面的云台,南北两面刻有“河清海安”、“天下太平”的汉字,白塔的塔身主体部分状似“瓶”,谐音平安的“平”。在佛教里,塔即是佛,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礼拜。这是考虑到过江人因时间匆忙,来不及礼拜,因而简化程序,这是人文智慧的再现。过街平台与两侧建筑相倚,在视觉上冲淡了过街平台与塔身的绝对比例,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十分协调。石塔之上是无际的蓝天和缕缕白云,凌空感也很好。当匆匆赶路的旅客步入这一环境中,仿佛步入了一处新的精神天地,也为过江的旅客精神上提供了安全保障,体现了津渡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完美融合、超世与入世的和谐关系。

昭关过街石塔是这座街区的标志性建筑,街区之魂。既是街区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文化积淀和文化品位的代表,也是一个街区所追求的精神、理念的象征。所谓一个街区的标志性建筑,并不在于它是最高的、最大的或最新的,而在于它能够体现一个街区的精神,展示一个街区的风格,表达一个街区的追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伦敦桥之于伦敦,皇居之于东京,天安门之于北京,恐怕更多的不在于建筑形式本身,而在于它们所高度浓缩的文化符号。建筑形式与文化理念达于高度一致时,便成为这个地区的象征。

作为曾经是长江南北交通的重要古渡口,过街石塔用它那深邃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回望历史,西津渡的每一处地方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这魅力,是几千年来,甚至更早的,那些萦绕着古老而璀璨的历史所带来的神秘却充溢着的文化气息,是现实与远古、与那些百舸争流、人流喧嚷的难忘岁月所交织的沧桑和怀想。

作为曾是江南的交通要道,历经数千年的沧桑,西津渡的渡口的面容已经隐藏在历史的尘埃里,逐渐模糊不清了。站在待渡亭旁的古街上,遥望远处的芦柴滩和隐约可见的长江,可以想见当年江上曾有过“舟楫如蚁,帆樯如云”的光耀,有过“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的繁华。如今,那些生动的画面已经沉默了,就是在史书里也无法找到多少关于古渡繁华的片言只语了。这里,只有过街石塔还在默默地雄踞高处,用它那孤独的身影无言倾诉着历史,风和云彩在空中回旋,只有寂静的阳光打在这些用乱砖砌成的清水墙上,还有街上那些来回走动的游客,他们来到了昭关石塔的旁边,一边欣赏这古人留下的建筑奇葩,一边和石塔亲密接触,用摄影把他们的身影和石塔融为一体。有很多人,他们绝不是趋附时尚的单纯旅游,而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文化的深度,并希望从这种文化的浸润中体验朴素的民族精神的回归,同时在建筑艺术殿堂的徜徉中使心灵得到愉悦。正因为昭关过街石塔具有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虽迟迟被外界认识,却能后来居上,成为这个街区的象征。

它为西津渡带来的独有魅力,让我们在历史时空里追寻那些遥远的往事。

当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谋和平发展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对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倡促和谐世界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白塔和谐平安的文化内涵获得了崭新的时代价值,即在实现民族统一、人民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月华如练、和谐如歌的社会氛围中,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在平安和谐的传统文化感召下,实现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石塔津渡白塔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西津渡古街忆旧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