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沿开放,三级中国

2009-04-08王志纲

中外书摘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疆战略区域

过去三十年的开放其实主要还是沿海开放,而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沿边开放的时机终于成熟。本文作者王志纲,曾任新华社资深记者、电视记录片制作人,目前是中国顶尖的战略策划师,是成都、丽江、烟台等城市区域规划的战略推动者。

四沿开放,三级中国

我把中国开放的总格局概括为“四沿开放,三级中国”。什么是“三级中国”?第一级是沿海中国,第二级是中部中国,就是长江中游,比如湖北、湖南、江西这些地区,就是现在讲的中部崛起这个板块:第三级是西部中国,广大的西部内陆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但是极具潜力。什么叫“四沿开放”呢?就是“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是从沿海开始的,逐渐深入从沿江到沿边。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决定的,沿海地区便于海运,便于物流,因此成为最早接受全球化浪潮的地方。伴随着开放的步步深入,沿江沿边开放也次第展开。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局。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内各个区域的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应该结合起来看。开放促进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会进一步深化开放。当我们回顾整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各个板块所拥有的发展机遇其实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按照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进行重新整合和发展的结果。

开放首先是从珠三角开始,广东一马当先,从1978年到1992年小平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就已经初见成效。它的成功为中国继续走市场经济道路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苏联解体以后,中国在继续开放还是关门之间摇摆,一摇摆就是一两年。这时候年近九十的邓小平先去了上海,发表了一些改革言论,包括“改革才是硬道理”、“不改革就要死亡”;紧接着去了广东,通过广东的实践说:“不改革就下台。看看我脚下的土地,发展才是硬道理。”当时我开了一句玩笑:安泰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就没有了力量,小平同志只有站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热土上,说话才有分量。由此终于让全中国人民看明白:中国必须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走市场经济之路,中国才有出路,才不至于被开除“球籍”。这之后中国才真正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遵守全球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因此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等到了90年代启动浦东开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发力,凭借良好的资源条件以及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一举超过了珠三角地区。

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秉承了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战略。这个战略基本上到了上世纪末就取得了初步成效,因为有一部分地区已经先发展起来了。如果还是效率优先,那咱们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的发展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了,就会出现断裂。所以1999年中央提出了一个战略,就是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就是要政治上解决东部和西部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到现在。从战略上说是非常成功的、正确的。在结果上我们看到这样几点:第一是天保工程,在西部构筑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加以保护,这个是功德无量的。我2006年到过西藏、四川、云南的很多地方,老百姓都说天保工程如果不做,那整个中国的生态就真是不可收拾了,所以说这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第二是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大事。这些大的投入必须由国家来做,因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要讲投资回报,它同样的投入放在东部和放在西部产生的效益是天壤之别,但这是微观经济的算法,不是国家战略的算法。

从国家战略上看,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都是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对于东北以及西部来说,沿海中国的这部发动机拉动效应有限,内陆省份要打造自己的外向性引擎。从内部的发展需求来说,沿边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从外部环境上讲,深化开放的时机也已经到来。三百年前,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分工和协作。只有做到了分工和协作,才能强化这个区域的竞争力,才能各得其所。这就是所谓的区域一体化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欧盟,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几十个不同的民族,政治背景、意识形态都不相同的国家,都能够形成一体化,这足以说明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确是一个挡不住的潮流。

沿边开放新格局

中国三十年的开放说到底其实还只是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几乎没有多少效果,最早的鸡冠上——中国的东北早在二十年前就喊出了沿边开放,但是许多年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往下走到吉林图们江流域,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向全世界宣布了由多国共同开发图们江三角洲这一宏大设想。这一计划拟筹资300亿美元,联合多国共同开发图们江地区,希望把这块地方打造成为全球顶级的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区,但是到现在,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还有日本,在这么一块地缘条件十分好的地方,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也没能让这个构想落地。

往西北走到了新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学者们就喊出要打通大通道。构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东起连云港,通过新疆,到欧洲的鹿特丹。他们认为,第二欧亚大陆桥打通后东西方将会多一条沟通的桥梁。这个设想无疑是宏伟的,但也没有成为现实。

再往下西南边到了云南。十五年前中国沿边开放的时候,在云南邻近东南亚的国家,也就是从德宏到景洪,靠近缅甸、老挝、越南的地方,也喊过沿边开放,探索过经贸合作,但到现在还是没有大的进展。

很多地方在讲开放,边境贸易也一直都有,但是一直都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都是在小打小闹。我一直在关注这些事情,从最早在社科院,后来到新华社,到现在做战略咨询,都在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非常幸运的是,最近几年来,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沿边开放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都有我们的参与,比如最早的黑河、呼伦贝尔和绥芬河战略,这涉及的是中俄边境开放及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乌昌(乌鲁木齐与昌吉)一体化涉及的是上合组织中的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问题,往西南走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问题。再比如我最近从金三角回来,探讨云南如何促进与大湄公河流域合作的问题,还有珲春的大图们江规划问题,这更涉及东北亚五国的合作与开发。整个一圈走下来,我们对于今天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开放战略一直在讲,但是开放为什么总是“开而不放”?大家你有情我有意,为什么实际操作起来却那么难?一个理论提出来之后,要从理论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地区合

作,就是国内的区域一体化都很艰难。比如“深港一体化”,深圳和香港,同源、同宗、同饮一江水,磨合了三十年,还没有最终落到一个地方。再比如京津一体化,相距不过百余公里,优势互补也很明显,但是真正一体化也是近来才逐渐落到实处的。对于文化、制度以及经济状况差异更大的边境城市区域一体化来说,同样存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地利是早已经具备的。作为边境上的节点城市,之所以会在这里形成城市,本身就是因为这里是有地利之便的,而天时,今天终于到来。

首先结出果实的是广西。广西这个地方虽然也是沿海地区,但是并没有在沿海开放那一波的行情中尝到甜头,甚至在云南举办世博会引领旅游浪潮的时候它也没有抢到先机,但是这一次,在中国实力已经逐渐增强,周边区域与中国合作的意愿逐渐加强的大背景下,它抓住了这个机遇。广西泛北部湾战略浮出水面之后,引起了全中国的关注。

2007年我到了新疆,新疆希望首先是通过乌昌一体化把堆头做大。乌昌一体化以后再与中亚的其他几个国家变成国际一体化的区域,最后的结果是乌鲁木齐将会成为中亚五国的一个国际性中心城市。2007年10月。温家宝到新疆现场办公十五天,鼓励他们提升沿边开放,加速去跟周边的国家来往。因为新疆有地利之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八国接壤。边境线长5600公里,是中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之一。古代,横穿新疆的古丝绸之路就显示了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价值,今天,新疆如果真正搞好国际区域一体化,无疑将大有作为。

再说东北亚。2007年我们到了黑龙江的牡丹江和绥芬河,当地的领导告诉我,只要有了好的战略,他们的后劲更强。现在提出了哈牡绥一体化的概念,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一体化,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借港出海”,借用俄罗斯的港口,但是并不出口,而是通过海参崴的良港转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大家知道,牡丹江是个内陆城市,没有港口,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受到山海关铁路运输瓶颈的限制,而通过海参崴“借港出海,出海不出口”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2012年APEC会议将在俄罗斯远东举行,普京希望借此机会振兴俄罗斯远东地区,这样的背景给黑龙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图们江流域合作也喊了二十年了,这次中央又将有新动作。正在制定当中的“图们江规划”不是对接国家发改委,而是直接对接国务院,比北部湾战略的级别还要高。

我来简单梳理一下中国沿边开放的格局。从东北开始。黑河、绥芬河、牡丹江,往西到呼伦贝尔,再往西到新疆,然后到西南是云南与大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和广西的北部湾战略。

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地、理智地认清全球化带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就会坐失良机。

猜你喜欢

新疆战略区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区域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