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选文一定要名篇吗?

2009-04-08王家伦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名篇名家范文

王家伦

关于语文教材范文的遴选,有认为应选优秀文学作品者,有认为应选名家名篇者,有认为应选经典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搞清“选什么”这个问题之前,先必须搞清以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搞清范文在语文教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一、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

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都属于“名篇”,它们之间虽有共同之处,但也各自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如果把三者视为三个等圆,三者之间有交叉部分,但绝不是同心圆。不能混为一谈。

(一)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就是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的成品。在“文学作品”前冠以“优秀”,表明这个成品是不同凡响的,其语言运用必定达到高超的境界,其所塑造的形象必定丰满完整,其所反映的现实必定有一定的深度。诗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望岳》,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散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戏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如此等等。

对中小学生而言,优秀文学作品必须选读,因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他们吸收语言营养并了解现实生活的最佳途径。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列的“必读书目”中,优秀文学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名家名篇

“名家名篇”,显然指在某一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著名人士的著名作品。不可否认,“优秀文学作品”大多是“名家名篇”,但一些并非“名家”者也能创作出某些著名的“优秀文学作品”,只不过概率低一些而已。另外。一些并非“文学”的“名家”写出的著名的文字材料也能称为“名家名篇”——一些领袖人物的文章如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等即是。再有,一些著名文学家写出的“非文学作品”也可称为“名家名篇”,如茅盾的《论(水浒)的人物与结构》等等。显然,名家名篇和优秀文学作品是交叉概念。

对中小学生而言,名家名篇必须选读:因为这也是了解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

(三)经典

“经典”并不是由几个评论家举手、投票表决所能确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文件”将之公诸于世。对经典的概念,争议亦颇多,有认为优秀文学作品就是经典,有认为名家名篇就是经典,有认为经得起历史检验、时间检验或者其他什么检验者就是经典。我们认为,经典体现了一种话语的权力,它是当时权威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经典的产生与定型乃是现代民族国家权力意志运作的结果,说得具体一点,经典就是某一阶段被权威文化竭力推崇的作品。不可否认,经典的主体是优秀文学作品,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有时候,为了适应“积极进取”的政治需要,一些特别“优秀”而且特别“文学”的著名作品却不能称为经典,如上世纪80年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尴尬地位:而一些并非“优秀”并非“文学”的作品却可能一跃成为“经典”,如上世纪末在“控制人口增长”呼声下的清初洪亮吉的《治平篇》。当然,经典的形成也有其过程,在现代,《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中国文学经典,但在清代,它们其实是禁书。

对中小学生而言,经典必须选读:因为这是了解特定社会阶段的特殊途径。

二、教学范文的遴选标准

由上可知,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尤其是三者的交叉部分,即“名篇”的“菁华”部分,是中小学生必须选读的范围:但是,它们是否适合成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呢?

(一)范文就是“榜样”之文

“范”,榜样也,所谓“范文”(包括“范诗”“范剧本”),当然就是“榜样”之文。

这个榜样,首先指“语文”的榜样,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榜样,这就是说,范文必须文质兼美。“文”,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目标;“质”,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也就是说,语文课上借助这类范文进行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然,有一些“名篇”达不到这个要求,不应成为范文。它们或因表达方面没有特色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的维度上难有所得,诸如一些大人物的文章和一些因政治的需要而临时上升的“名篇”:或因内容不切时宜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歌颂人民公社)。

这个榜样,更指“课堂教学”的榜样,也就是说,在一两个“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能够通过这个“榜样”,有效地教会学生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的统计,在四套通行的义务教育教材中,人教版522篇课文共483937个字符,苏教版439篇课文共373855个字符,北师大版509篇课文共449876个字符,语文版539篇课文共526511个字符。四套教材平均每篇课文约913个字符,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范文字符取这个数字比较科学;当然,这仅仅是平均数字,还要考虑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随着年级的递增字符数也应相应增加等各种因素。总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范文最高不宜超过2000字符数,而高中课本最高不宜超过2500字符数,至于文言文,最多取其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部分的“名篇”因篇幅过长而难以适应这个要求。

这个榜样。还指“学生摹写”的榜样,也就是说,学生学过范文后,其“初级阶段”能以范文为榜样,写出自己的文章,然后逐步走向写作的自由王国。从这个角度而言,大部分的“名篇”因起点过高,常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那么,语文教学范文的遴选标准究竟应该怎样呢?

(二)教学范文的遴选标准

文质兼美当然应该是首要标准。所谓的“文”,指的是范文的语言文字,既可以简约朴素,也可以铺陈华美,但必须规范、典范,既不能偏僻乖张,也不能生造词语。所谓的“文”,还指文本篇章结构的典型性、规范性。所谓的“质”,指的是范文内容的健康,符合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要求。如果把这个意义上的“文质兼美的范文”设想为一个圆,把上面所说的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的交叉部分也设想为一个圆,那么,“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个圆小于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的交叉部分那个圆。

适合课堂教学是重要标准。适合课堂教学,其一指篇幅短小。为了在一两个“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选用篇幅短小的文本。至于那些至少需用三四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文本则不适合成为范文。适合课堂教学,其二指文本的独立性,也就是说长篇小说节选要尽量少选,即使选,必须选那些相对独立的起承转合清晰的片段,即使学生未曾阅读过之前的情节,也能大致读懂。如节选自《水浒传》的课文《鲁提辖拳打镇

关西》等。适合课堂教学,其三指有明确的“点”和“线”,这个“点”,主要指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也就是说,既然你选这篇文章。就必须使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之后在有关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具体的所得,当然,这个“得”应该是微观的,只能通过这种微观的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这一个个的“点”还必须按学生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排列,使之能顺理成章地连成“线”。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全方位提高。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因为主要由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达成,作为辅助的语文课,“点”比较清晰即可,不必过多考虑到“线”。从这个意义上说,范文的采样范围要小得多,如果把这类范文也设想成一个圆,那只能在“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个圆中占一小部分,而在上面所说的三种情况的交叉部分之圆中占更小的部分。

适合做学生习作的范例是最高标准。在“合编型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下,阅读教学的范文选择不得不考虑到写作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写作这一要素。首先就得考虑到文本的篇章结构必须规范,起承转合一目了然:其次,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反映、表现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虽与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遴选、编辑时必须两者兼顾。实际上,还是一个“点”和“点线相连”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范文的采样范围更小,如果把这类范文也看作一个圆,那只能在“适合课堂教学”之圆中占很小的部分。比照上文所说的三种情况的交叉部分之圆而言,更是微乎其微。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语文教学必须涉及的“点”,如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等既难由优秀文学作品涵盖,也难由名家名篇涵盖,更难由经典所涵盖。

由此看来,如果将遴选范文的目光仅仅停留在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三者的交叉部分的那个圆中,显然是行不通的。

三、教材范文的遴选范围

上文已经对教材的选文标准作了探讨,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所讨论的标准来探讨一下范文的遴选范围。

(一)名篇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审美的原因,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这三者的交叉部分一向是范文遴选的主体部位,我们教材范文中的一些传统名篇之所以“久盛不衰”,都与此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范围内遴选,首先必须考虑到篇幅问题:在这个范围内遴选,更应考虑到明确的“知识和能力”的“点”“线”问题:当然也要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点的问题。

(二)时文

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大量的优秀文章涌现,这是必然。这些文章的作者或许暂时还不是“名家”,但这些时文中佳作颇多,却得到公认。其中,从来就不缺少文质兼美者、篇幅短小适合课堂教学者以及适合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者。更何况这些文章大都是“因时事而作”,切合当前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说,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当然,从时文中选材,并不能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从网上下载几篇按内容组元即可,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三)教师的范作和学生的习作

谚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们认为,“取法于上”的“上”不能过于“上”,过于“上”的范文诸如一些“名篇”,常会使学生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念头。适当选一些语文教师的优秀范作和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更是一条“捷径”,这也是一种“取法于上”,因为对一般学生而言,这些已经很“上”了;更何况这些文章一般比较规范,易懂,易接受,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一些著名的蒙学读物,何曾不是教师为教而特地写出来的。

(四)仿写作品

有一些篇章结构颇有特色的名篇,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驳论证后驳论点,是学生一学即会的驳论文的典型;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插叙中套倒叙,对指导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颇有裨益:再如吴伯箫的《猎户》一文写三人,通过层层铺垫突出中心:另如杨朔的《泰山极顶》以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取胜等等。可惜的是,这些篇章都因内容上的原因而被淘汰出语文教材范文的行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挽回”这种损失有两个办法:其一,按那些名篇的篇章结构涉及的“点”寻找替代品,在文献资料中翻检,相信总能有所收获;男一个办法是,按那些名篇的篇章结构涉及的“点”组织人员重写,如此简单易行,何乐而不为!

总之遴选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时,要从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中解放出来,将符合语文的特性、适合教和适合学放在首位。当然。其前提是制订严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否则,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永远只能处于被内行外行詈骂的境地。

猜你喜欢

名篇名家范文
千古名篇有矛盾?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春色几许(简谱)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
《国外修辞学名篇选译》专栏主持人语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