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四点问题
2009-04-08王乃宁
王乃宁
一、现状与期待
应该说,目前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热情非常高,社会对高考作文的关注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非常难得。但深一层来看,这样的关注里一部分是急功近利,被应试驱赶,相当多是浮躁的。对作文本质问题科学有序的解决,实践成功的范例不是非常多。就拿作文辅导类的书来说,不外乎三种类型:一类是范文选、竞赛优秀文选、高考满分文选。它直接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文本,甚至满足了学生照抄的行为。于是,屈原便不断跳下汩罗河,韩信是赖在胯下干脆不起来了。第二类是作文指导方法,类似像作文辞典、作文技法这些书。这类书为方法而方法,特别是把方法教得过于细,过于辟,过于深,过于枯燥,因而对作文教学的直接推动不是很大。第三类是作文课堂实录、作文教案。这类书的出版意义是把优秀的作文教育资源开发出来,但名校名师的作文方案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校条件不同,尤其是学生个人状况不一样,用一个教案、一个模子去套去指导,往往会陷入误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整理型的多。汇编型的多。
写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状态,“立人”“立言”是相统一的。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生命状态是不同的,他们生存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是有差别的,所以作文应该有差异性的指导方法。作为一名多年执教在高三一线的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辛苦探索外,我真的十分期待在新课标这个广阔的空间,一些名师名家或出版社能多出版一些有创新精神、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作文指导书。这也是实践、发展新课标理念的需要。
二、作文与做人
欲写作文先学做人,作文也是为了做人。特级教师赵谦翔认为要写绿色作文,也是这个理念。但大家似乎只是这么说,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实现。《新语文写作》杂志提出三个阶段的写作:儿童趣味写作、少年率性写作、公民自由写作,就较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笔者认为这三个阶段的写作理念就是为了与学生的生命发展、身心发展、情感发展相吻合,也与他们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历程相一致。
目前学生作文存在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层面是应付写作文,老师出什么题目,就用一套现成的东西对付,言不由衷,说的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也不是他们的心理、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情感所应该表达的内容,从语言到情感到形式都与他们的生命状态相差甚远。另一层面是他们私下的写作、交谈,他们那些带锁的日记、传递的纸条,很多情况下不给老师看,不给家长看。他们是寻找知音,寻找同伴。那些文章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反映了他的本质、真实。现实状况是我们老师无法深入到这个真实的情感世界,开发不了这些作文资源,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命题要宽泛再宽泛,形式要自由再自由,才能实现新课程理念说真话、抒真情,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的目标。老师要允许学生从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甚至对他们一些出格的言论都应该用一种爱护、宽容的态度对待,不要苛求,过于理性地脱离他们的年龄、身心、情感发展去规范他们,这才与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相吻合。笔者十分推崇“我手写我口”的倡导。降低要求、激发兴趣、从说到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一种做法。首先“我口”表达得很流畅、很丰富。其次是让他们有兴趣。我们现在的作文有三种状况。从心理层面讲,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他们觉得是负担,讨厌、害怕。从生活层面讲,学生没有内容写,他们的生活是“家-路-学校”,没有生活空间,没有源头活水,学生笔下必然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没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或者说没有引导他们描绘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老师的失职。从方法层面来说,是不懂得写,或者写不到自己所想的境界。这个问题需要引导。要渐进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不要分割开来,不能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要提倡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他们放得开,追求真实状态。这可能与现实的规范脱节,也许有某种冲撞。老师不用着急,相信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里的相。信、尊重、信任从我们的作文教学技法来讲是什么呢?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领悟,自己去修正。笔者认为的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还有一个对入的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强调模式化,过分追求共性化,这是违反人的发展规律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有个性的。如果老师尊重他的差别性,尊重他的个性化发展,就不应用千篇一律的题目去规范他们,这样作文与做人才能真正地结合。虽然,高考作文只有一题,如果我们每学期安排两次自由写作实践,这肯定不是坏事。一方面能体现做人与作文的理念。另一方面,让他流畅地写心中所想。脑中所思,至少可以提高他作文的信心,减少对作文的畏惧与敷衍。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每一届学生坚持做好五件事:一是推行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二是推行作文案例教学法,把正反两种典型文章选出来,在对比中讲优劣:三是狠抓二次作文,注重修改,既有老师的修改,也有同学改,好的文章是自己“写”出来,“改”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四是每学期编印100篇美文,以百字感悟、以小作文、同题作文、朗诵比赛、文句赏析来引导强化阅读,直至烂熟于心;五是每周布置写周记。任他天马行空,用墨如泼,彰显写作的真谛。当然,如果老师自己不会或不愿写作,照本宣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三、阅读与写作
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不外乎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吸收、内化,写作是表达、外化。吸收与表达是双向运动。有了阅读,积累了智慧,积累了材料,同时就有了抒发的渴求。阅读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的对话。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联想到自己,也是与自我的对话,这种对话很自然地就会转化为学生的表达。表达又是一种形式的对话,写出来给老师看,给同学看,是与老师与同学对话,写出来给家长看,给更多同龄人看,是与他们的对话。现实情况是,不少学校,不少老师,学生的读与写往往是两张皮。只写不读,不读就写,读写不能同步,愈是重视作文、强调作文愈是事倍功半、永远是低水平的重复或翻版。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一定要首抓阅读,重抓阅读,因为这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了这一前提,任何作文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通过大量的有指导有序的阅读,让学生观摩、思考、借鉴,这是对作文课堂的一种补充,是一种对比,一种启发,或者更大气一点,是一种创新,一种挑战,一种超越。
四、个性与生成
作文个性化是新课程标准谈得最透,谈得最好的话题。人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前人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的人写下来的,反映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我们用模式化、肢解方法来分析文章,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搞得枯燥乏味,败坏了学生的胃口。让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而作文常用一些千篇一律的老话题来规范学生,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所以新课标鲜明提出“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情,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
笔者以为个性化写作首先不是表现在选材方面,也不是表现在实际的层面,而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层面,表现在做人的追求上面,表现在作者的性格、品位上面。老师只有从这个更高层面上看待个性化写作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文章要靠自己写,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要尊重他的表达形式,尊重他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生成。这样个性化写作才会落到实处。个性化写作要重视三个层面:在课堂操作层面上,要致力追求个性化的生活状况。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想象,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活动,个性化的修改能力,要从常规的作文方法进入到个性化的写作方法,逐步提升。在教学层面上,教师首先要有个性化的追求,也要有个性化的实践。只有个性化老师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教学管理的层面上,也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允许老师自由发挥。个性化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会走弯路,也许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应该相信它是方向。所以,管理者要改变评价系统,不要用一堂课一次教学的成败来衡量一个老师,老师也不要用一次作文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一个学生,应该以发展的心态看问题,转变评价系统,用发展的眼光看老师,看学生。这样,我们的个性化写作就会走向成功。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