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三旦高原上追寻绿色梦想

2009-04-08王恩光宋晓英

绿色中国 2009年12期
关键词:沙棘三江青海省

王 纯 王恩光 宋晓英

曾闻青海省林业局局长李三旦是位传奇式人物,他从乡村教师、乡管委会主任、人民公社书记、县长一直于到副州长、省林业局局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他付出的汗水和努力,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就《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投资75亿元,这个巨大的数字是青海省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政府投资;李三旦曾积极参与维护生态的一系列行动,从亚洲开发银行为青海省成功争取到86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专门用于遏制当地的土地退化;他还与四川兄弟单位一起,向欧盟成功申请了3lO万美元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资金;他还曾经在一句英文都听不懂、不会说的情况下只身赴澳大利亚成功地“洽谈”了一笔2000多万澳元的合作项目……李三旦总是在不断地编织梦想,他的追梦之旅不乏风景与故事,同时伴随汗水与艰辛,精彩与希望。

三江源区,“中华水塔”一大亮点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之源”之称。三江源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和乱采金矿、滥挖药材等不合理行为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雪山开始大规模消融,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三江源头甚至数次断流。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李三旦意识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势在必行,这对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持青藏高原原始地貌、为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极其重要,于是这成为他2000年5月到青海省林业局上任后的头等大事。他先后多次到北京向国家林业局等部委进行专题汇报,并积极争取各方媒体单位的支持。

其实早在2000年初,中科院专家就曾提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5月正式批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李三旦深感欣慰,这不仅因为他曾为之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心血,更因为他曾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州工作了29年,对三江源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保护区的纪念碑选址位于通往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通天河大桥旁。建碑施工持续了一个月,李三旦自始至终呆在玉树州,亲自指挥施工。在工程接近尾声时,悬吊碑体上方的两只花岗岩雕琢的巨形手,因“巨手”过重,竟使吊车略微翘起,情急之下,又高又大的李三旦一边迅速爬上吊车,一边号召旁边的人也都上来“压重”,这样才确保“巨手”顺利被吊到指定的位置。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揭碑,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碑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了,这时李三旦又开始着手联系两院院士专家对三江源区进行科学考察,起草三江源工程建设规划。2005年,总投资达75个亿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这成为目前我国在一个区域内实施的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项目,掀开了三江源保护的新篇章,从此,三江源成为青海的生态品牌,打造出“中华水塔”一大亮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三江源的生态治理已初见成效,区域内植被有所恢复,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有了一定改善。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曾经是三江源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4000多个湖泊中有90%干涸。经过几年的生态治理后,现在这个县的湖泊大都得到恢复,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湖水涟漪的千湖美景。

退耕还林,贫困县冒出个“小康村”

岗岔村曾经是青海省湟中县有名的贫困村,2002年人均年收入仅为665元。全村共180户人家,总共只有4户砖混结构的房屋,其余的都是土坯房。李三旦决定真抓实干,对该县进行重点帮扶。

若说“扶贫”,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出些钱补贴一下,再组织干部职工捐点钱物,但这种方式并非长久之策,也非上策。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岗岔村农民通过自力更生真正富裕起来,这才是根本之策。

李三旦亲自带了局里处级以上的干部,走进岗岔村搞调研,最终统一意见,决定将苗木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途径。

于是李三旦又带着干部们再次来到岗岔村,说服村民接受沙棘种植的建议。毕竟是个新鲜事物,长期封闭保守的农民认为退耕还林风险比较大,尽管林业干部极力劝说,摆明利弊,最后仍然有四五户村民没有接纳建议。

2003年,青海省林业局为岗岔村落实育苗资金23.6万元,精心选购沙棘种子6915公斤,并协助岗岔村对外签订了苗木购销合同。次年全村销售沙棘的总收入近130万元,户均增收7600余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那些前一年拒绝沙棘种植的农户都馋红了眼,后悔不迭。尝到甜头后,几代人都靠种地为生的岗岔村农民由此开始退耕还林。

育苗是个技术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三旦一方面组织专家技术力量,到岗岔村对林农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与此同时,一个由局机关干部组成的小分队深入一线,和岗岔村农民一起学习扦插技术并实践,真正送去政府的关怀。沙棘分为雌株和雄株,只有雌株能结果,沙棘果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而沙棘在结果以前是分不出雌、雄的,队员们的任务就在雌株上挑选铅笔粗细的枝权(这种粗细的苗木采摘扦插后成活率较高),将其剪下重新栽种,这样在经过一个生长期之后,就可以收获沙棘果了。

队员们至今对这件事印象深刻:那还是二月份,初春的青海天寒地冻,机关干部自带工具和伙食,和岗岔村村民一起进行沙棘雌株的扦插育苗。沙棘带刺,很多领导干部的手都被沙棘刺出了血。就这样在地里劳动了三天,机关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融合到了一起,培养了农民对林业干部的深厚感情。

通过几年的帮扶,岗岔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还被评为“青海省创绿色家园绿化示范村”。2008年,仅沙棘种植就为全村创收64.9万元。村庄早已旧貌换新颜,农民富裕了,90%以上的农户都盖起了两层砖混结构的新房。

吸引外援,拓宽林业发展之路

都说李三旦是个“拉拢”外援的能人,这些年,经他组织筹办的外援项目一个接一个,无论是从资金的数目还是从项目的影响力来看,个个都是大手笔、大动作。

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是中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间的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2130万澳元,其中澳方投资1230万澳元。由青海省林业局和澳发署共同实施,于2002年启动,执行期5年。该项目旨在提高青海林业资源管理水平,对青海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脱贫做出贡献。

2007年初,根据澳发署中期评估结果,认为该项目在青海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取

得了高于预期的成绩,而且这也是澳发署自实施援华计划以来见效最好的项目之一,于是决定以奖励的形式将该项目再延期一年,澳方再额外追加投资78万澳元。

就在大家都在欢欣鼓舞地津津乐道于这一卓越成就时,李三旦则从这个项目中悄然“撤退”,委任专人负责此事。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中国一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简称GEFOPl2)。

GEFOPl2项目旨在通过应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防止和遏制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安全。项目实施机构是国家林业局,执行机构是亚洲开发银行,实施范围是西北六省区陕、甘、宁、新、内蒙和青海。

2004年GEFOPl2项目在青海省启动,全球环境基金为此拨款86万美元。几年过去了,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央执行办对该项目的评估结果显示,青海省该项目的成效综合评定位居西部六省区的前列。

就在GEFOPl2项目渐显成效的时候,李三旦又“撤退”了,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它交给了专人负责,他又有了新的目标——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是一个日元贷款项目。

这是青海省第一次采用贷款形式开展生态建设,项目涉及青海湖周边。日元贷款4.04亿元,自2008年启动,为期5年。如今当该项目经过一年的艰难探索期渐入正轨时,李三旦又“撤退”了,下一个目标是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310万美元,实施范围主要在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的三江源区和青海湖流域周边,这将对青海省普氏原羚、黑颈鹤、大天鹅、马麝、藏血鸡等珍稀物种起到保护作用。该项目自2008年3月启动,如今已经开始见效。这个时候李三旦又“撤退”了,下一个目标是WWF(世界自然基金)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这项用于高原湿地保护、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的项目投资为250N元人民币。当然接下来他还有更多的计划。

以上种种外援项目在青海省的实施,不仅缓解了青海省在开展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而且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身是胆,独闯澳洲参加商洽

李三旦的外资援助项目做得可谓轰轰烈烈,可每每说起他那次孤身去澳大利亚洽谈项目合作的经历,谈笑风生当中既让人忍俊不止,又不得不让人对他产生由衷的钦佩。

澳方当时只同意负担李三旦个人在澳期间的所有吃住费用,并负责提供当地的一名工作翻译。按照常规,这名翻译只在工作时间内为他提供翻译服务。如果李三旦另从国内带一名生活翻译的话,这就意味着要多负担一个人开销。为了省钱,一句英文也听不懂、不会说的李三旦决定只身前往澳大利亚。李三旦要去的是堪培拉,需要在悉尼转机。在悉尼机场,他因不懂外语找不到国内出港口,最后他拉住一名机场工作人员,一通手势比划之后对方虽然仍是一头雾水,但终于明白了他是一名中国人。这位热心的工作人员帮他找来一位中国小姑娘,在小姑娘的帮助下,李三旦终于登上了去堪培拉的飞机。

他在澳大利亚总共呆了半个月,那些天工作之外的时间备受煎熬。他说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不敢看行人的脸,因为当地人非常热情好客,陌生人相见也会打招呼,每当在街上人家对着他叽里咕噜说上一大通话时,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该微笑,还是该表示点什么,究竟怎样的反应才是恰当的、礼貌的。于是,为了避免内心的不安和尴尬,每当看到有人迎面走来时,干脆提早避开。

尴尬事还有很多,人家厕所有的没有画上男人和女人,更没有画上裙子、烟斗、高跟鞋之类的标识物,怎么办呢?李三旦只好站在稍远处观察,耐心等待,看究竟男人和女人都分别从哪个房间走出来,这样他才可以万无一失。

在国外他可以不说话、不看电视、不逛街,可以不参加一切工作以外的活动,但他不能不喝水。当时他所在的宾馆房间没有电水壶,李三旦实在熬不住了,他把服务员找来,连比划带表演忙活了半天,人家还是睁着大眼睛看着他,实在不明白这位客人的意思。李三旦急中生智,拿来一个杯子,将打火机打开放在杯子下面晃来晃去,这时服务员才终于恍然大悟。

为期半个月的澳大利亚商务之旅给李三旦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带来很大收获和感触。其中有一点感受最深刻,那就是他发现国外和我们国内招投标方式在操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家比咱们科学得多:专家组成员要分别给每个投标者打分,同时要充分阐述打分理由,专家们在陈述打分理由的时候,会借鉴其他专家的意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会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另外,我们强化的是政府管理职能,这种方式相对粗放;而国外更强调政府服务职能,这种方式则更加人性化。具体到我们目前推行的林改工程,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民心工程,所以可以吸取国外的这种政府人性化管理方式,也就是说,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多关注老百姓的意见,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应该由“政府要求你做什么”变为“政府需要做什么由你来决定”和“政府能为你做什么”。

一路欢歌,寻梦之旅没有终点

自李三旦到青海省林业局走马上任后,一个个大项目在他的组织策划下接连孕育而生,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青海湖流域、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格尔木防沙治沙和祁连山保护建设……这些无不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为建设青海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切皆有可能”,“体操王子”李宁几十年的人生阅历让他总结出这句名言。李三旦也深信这句话,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并且深知“脚踏实地”、“精诚所至”的道理。

随着梦想一个个得以实现,他对今后的设想越来越多,他坚信通过种种努力后,青海会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不仅有青山碧水,还会有良好的生态平衡。他还决心将青海打造成“旅游名省”,以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景观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自然旅游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另外,他所提出的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流域、柴达木盆地“四大生态圈”建设,以及小治理大封育、分区施策、工程带动、全社会办林业、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的“六大战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实施。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李三旦在他的寻梦之旅中尽情施展着他的人生抱负,一路欢歌,尽显英雄本色,虽非一片坦途,但却风光无限。

猜你喜欢

沙棘三江青海省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沙棘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沙棘丰收红艳艳
三江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