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华美展示

2009-04-08

北京档案 2009年1期
关键词:化妆师张艺谋化妆

张 新

2008年8月8日20:00,北京,鸟巢

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在风云变幻、流光溢彩的画卷上,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看到了中国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看到了邀游太空的“嫦娥”……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次第呈现,世界前沿的现代科技如梦似幻,洋溢着自信,挥洒着自豪,几十分钟的演出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

当人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时,当人们为演员华美的造型而感叹时,作为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的徐家华一直紧绷的心弦才算放松下来。为了这一天,她组建的8人核心创意团队、700人化妆造型师队伍在演出开始前,仅用四个小时就为一万多名演员出色地完成了造型,从击缶壮士、飞天仙女、唐朝仕女,到昆曲弹奏、黑衣舞者……所有的造型精彩纷呈,让全世界观众为之震撼。

15分钟成为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

徐家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化妆与服装教研室主任,曾任上海APEC会议开闭幕式的人物造型总监。同时,她还曾经是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上海舞美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形象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形象设计专家组组长。也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她先后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钢国家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2007年8月8日,徐家华接到北京奥运开幕式组委会的电话,问询能不能寄一份简历过来,他们在寻找一位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一向心态平和、不善抛头露面的徐家华教授感到很意外,但她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简历。

8月14日下午2点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约见了她。之前,徐家华并不认识张艺谋。见面时,张艺谋提出了三个问题。张艺谋首先问:“是否有时间参与到这项工作?”徐家华回答说:“学校领导都非常支持我参与奥运开幕工作。”简单的对话让张艺谋初步认可了徐家华。第二个问题:“你对于奥运开幕造型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当时,奥运开幕表演的内容无人知晓,根据内容谈设计理念是不可能的。徐家华说:“如果我担任总设计师,我会把很美好的东西在奥运开幕舞台上展现给全世界。”第三个问题:“你会组建一个什么样的造型团队?”徐家华回答很简单:“一流团队,因为国内很多知名的造型设计师都是我的学生。”

“只用了15分钟,张艺谋就决定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他给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招兵买马。”张艺谋对徐家华说:“你只对我负责,你招的人对你负责。”虽然完全放手,但对核心成员张艺谋还是提出了一些建议:“目光不要只局限在国内,国外也有一些很优秀的设计师。”当招募的消息放出去后,很多化妆造型师毛遂自荐,包括香港、台湾一些很棒的造型师。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和几番调研,她选择了三位国内知名造型师担任核心创意成员:毛戈平、陈敏正、莽姗姗。

“这三位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毛戈平的化妆造型作品很唯美,在这一点上,我们容易达成共识;别人向我推荐《闯关东》的化妆造型师陈敏正时,介绍他是中国影视界最优秀的造型师,我通过看他的作品,了解到他在发饰造型、饰品的制作上非常细腻,我们需要动手能力很强的成员;总政歌剧团的化妆师莽姗姗有很强的舞台造型经验。他们各有特长,是个完美组合。”

徐家华认为,奥运开幕表演很特殊。既不是简单的影视作品,也不是单纯的舞台表演,而是舞台、影视表演的综合体,在妆容设计上需要舞台+影视造型两方面经验。毛戈平、莽姗姗比较擅长舞台造型,陈敏正有丰富的影视造型经验,三个人在造型设计上可以互补得很好。“这三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是很优秀的,我一直认为,把最优秀的人组建在一起,才有可能产生出最优秀的作品。”

幸运的红色

核心创意团队成立后,9月份开始进入图纸设计工作。通过与张艺谋的沟通,徐家华知道了他对于开幕式的整个设计理念。“其实按照我们的工作经验,是不需要做很多的案头设计,直接在演员的脸上做造型就可以了。但是,多年的教学使我养成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方法,我希望这个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演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演出能够非常完美,整个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体现出很规范、很优秀的思路,所以我对整个组的要求是蛮苛刻的。我们要不断地画设计图,可能导演只要一款,但是我们会设计很多款,在不同的细节上做变动,把我们认为最好的造型都画出来。”

第一次向张艺谋提交设计方案时的情景,徐家华记得非常清楚。那是2007年11月中旬,她们准备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造型,每个朝代都有从平民到宫廷的各种样式,每个造型都比要求的数量多设计了3-5款。

即使有这样充分的筹备,汇报工作前,团队成员还是心怀忐忑。早有其他部门的同事打“预防针”说:“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哦,你的想法是很难在导演面前通过的,张导是永远不会说‘行,就这样的,他永远要求做到更好。我们有的方案已经修改了30遍才得到导演的认可。”徐家华说:“听了这话,我是蛮紧张的,也做好了被導演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的思想准备。”

去交稿审查的那天,同事特地建议她穿件红色的衣服,“红色是喜庆的颜色嘛,这样能幸运点”。可是,徐家华平常喜欢穿黑白灰色系的衣服,她根本没有红色的衣服,所以就披了条大红色的围巾。当她把草图交到导演手中,张艺谋特别满意。“没想到导演会那么喜欢,一次就通过了。首战告捷!”

消息传到组里,大家都十分兴奋,“因为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第一个造型这么快就通过,让导演觉得我们组的人工作十分认真,做的东西非常完美,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个激励。”

每个妆容都是重点

设计图完成后,就进入试妆阶段。在看设计图时导演组就有顾虑:“你们的设计图真是好,画得真棒。但是画得好没有用,还要做出来好才行,因为最终效果还是需要在演员脸上体现的。”当时徐家华就跟张艺谋讲:“导演你放心,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比画出来还要好。”

为《中华礼乐》的节目试妆时,设计人员同样是用画设计图的方法去进行,就是导演看一款妆,他们设计出五款,找五个演员来做出五种样子。“这个节目可能本来打算用一个样式,但我们做了几种款,他又觉得每一种都好,结果这个节目用了三种不同的造型。”

“其实我们搞化妆、搞造型设计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心情,就是付出再多,只要能得到认可,就很兴奋的。我们这些设计师,经常为了演员头上的一个饰品反复斟酌,这个不行就换一个,那个太亮再换一个,实在不行就抹点指甲油让它哑光。基本上每款作品都做到让我们自己已经觉得它完美了,才向导演组汇报,这样才能打动他们。但是也有很郁闷的时候,比如说飞天的那个造型,本来做得特别好看,可是后来这个节目改变表演方法了,它需要在演员的头上装灯,装灯以后头上的饰品就看不见了。这种大

型的演出活动,局部的表现必须要服从整体的效果,要服从导演的掌控,所以我们割舍掉了许多本来很喜欢的东西。”

“化妆造型这项工作,你说它重要吧,它又不像其他部门那样了不起,但是又不可或缺。节目彩排时,不带妆排练和穿了设计的服装、化了妆以后的排练,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我们也会有责任感在里面。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说得小一点,就是我们这些人丢不起这个脸,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名誉负责任。张艺谋信任我,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我要对得起他的这份信任,要对得起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给整个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留下瑕疵,留下遗憾。”

徐家华要求她的团队对每一名演员都要进行最细致的化妆,现场有200台摄像机,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最漂亮的。“对我来讲,开幕式所有的节目都是重点。”徐家华说,“我跟我们的许多化妆师说过,可能你化了很多妆,搞得腰酸背疼的,可是在电视里这个节目只有全景,一个脸部的镜头都没有,或者是从空中拍下来的,甚至看不到脸化妆的痕迹。谁都不知道哪个妆是你画的。但是,如果也有可能你漫不经心地画了一个妆,觉得他(她)只是两千个人中的一个,说不定摄像机就对准他了,所以对每一个妆我们都要抱着他会被曝光、会被作成特写、做成近景的想法去化。”

700:15000

全部的节目都做好造型试妆完毕后,怎么样给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万多人化好妆,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张艺谋曾经向徐家华表示过对化妆造型能否准时完成的担心,因为在很多很大场面的拍摄中,往往由于繁琐的化妆耽误拍摄时间。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除了军乐团和“活字模”的演员外,一万五千名演员的造型都要经过化妆师打理。

在徐家华参加过的演出活动中,也从来没有过一次有那么多的演员需要化妆,而且化妆的时间基本上只有短短的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因为还要给演员留出穿服装的时间)。经过测算,她认为化妆师人数保持在600到700是最合理的,人少了怕时间来不及,人多了又会增加鸟巢的人数。

2008年3月底,徐家華和她的核心团队就开始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化妆师队伍。最初确定了近千人的队伍,人员主要来自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毛戈平形象设计学校等。

5月1日开始对化妆师进行培训。为了保密,她把化妆造型都编上号,分给不同的团队,比如上海戏剧学院是做1号、2号,毛戈平形象设计学校是做3号、4号,但是具体的节目是什么,学校是不知道的。然后给他们一个设计图当样本,没有头饰、服装,只有一张脸,要他们照着练。“所以,他们直到进入‘鸟巢前都不知道自己是给什么节目做造型,只知道自己家的节目编号。”培训一个月后组织考核,由核心团队参加打分,分数低的淘汰。6月底,化妆师队伍确定为600余人。

在为开幕式彩排化妆的过程中,徐家华发现表演者的头套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头套还需要清洗、保养,于是又组织了几十人的应急团队,专门负责头套的修补。这样下来,整个化妆师团队一共700人。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徐家华带领着700名化妆师,从14点开始工作。化妆师们按节目分为多个小组,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打底、描眉、画眼都分别由专业的化妆师完成。即使被分配打底的化妆师,每人也只负责一种颜色。

抬不起来的手臂

在化妆造型创作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说《击缶》这个节目。最早设计时演员是要戴帽子的,不过在设计造型的时候,徐家华觉得2008个人都戴着灰色的帽子很压抑,就做了各种不同的造型,最后经过比较,导演组决定把演员的头发剃成有棱角的造型。另外一个节目《太极》,演员的头型则是浑圆的寸头。这两个节目的演员共有4016人,发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它要求演员头发长短有明确的尺寸。为了能将演员的头发修成一模一样的,300多名发型师练习了好几个月。2008年7月1日,为了节目彩排,徐家华要求发型师给4016名演员第一次理发。“每个人头发的生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头发的长度。”7月16日,领导审查,演员第二次理发。8月8号,第三次理发。“这三次理发,每次一理就是4000多人,好几个小时,完成后很多发型师的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8月的北京天气十分炎热,这也给化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开幕式当天,因为天热,化妆师们专门买了控油的化妆品,把演员的汗腺锁住,同时拿着粉扑和吸油纸站在边上随时补妆,还买了小电扇对着演员的脸上一直吹到开场。演员们几千个头套都是量身定做的,为了防止出汗脱落,都是用国外胶水进行粘贴的。

苦并快乐着

“其实,在北京工作的这段时间是很苦的,这种苦别人是很难想像的。那不是一直马不停蹄工作的那种苦,而是等待,等待导演的批准,等待导演的新构思。我的家远在上海,我只能在工作室等待,有时真的感觉很孤独。”谈起这一年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徐家华很有感触。她的工作时间是下午2点开始,晚上下班没点,一周工作六天,周日休息。为了方便工作,她特地自费在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附近租了间公寓。有时周六晚上飞回上海,周一再回来。2008年她带的研究生中有6个研究生面临毕业,为了指导研究生写论文,她只能通过网络与研究生们交流论文修改意见。

“虽然有时候感觉苦,感觉累,不过,我的内心是十分快乐的。我始终觉得,能够参加奥运会,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对我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使我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新高度。我非常感谢张艺谋导演,感谢奥组委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的。”

猜你喜欢

化妆师张艺谋化妆
小小化妆师
给语言“化妆”
我是公主的化妆师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化妆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探秘化妆师,没想到他们的包里装了这些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人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