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构建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

2009-04-08王许松

数据 2009年2期
关键词:大都市指标体系

王许松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把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北京正在朝国际大都市的方向迈进。北京统计系统,作为中国首都的统计系统,也在率先建设国际大都市统计体系。目前,北京统计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个宏大的目标在努力。日前,我们采访到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作为大都市统计体系的主要构想者,通过他的解答,我们看到,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框架已经搭建好,美好画卷也已展开,只需在上面描绘出最绚丽的色彩与图案,为此北京统计人正在努力。

■ 大都市统计部门积极应对发展挑战

《数据》: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北京市统计系统提出了大都市统计体系建设这个宏伟目标?

崔述强:首先我想谈谈全球化下大都市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体系中出现了重心转移的现象,即在制造业生产区位全球分散的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因专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向其集聚,逐渐成为引领并支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体力量,大都市也因此成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而作为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主要集中地的大都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都市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因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而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新的经济现象、新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和问题要求大都市统计工作及时跟进,迅速反映。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正在加速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迈进。近年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北京政府统计部门在城市统计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不仅提出了构建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战略目标,而且在统计指标体系建设、数据采集方式创新、统计服务方式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尝试。

■ 八大系统共同构建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整体框架

《数据》:北京政府统计部门什么时候开始具体实施大都市统计体系建设战略规划的?大都市统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崔述强:2004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提出了构建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战略目标。从全面反映大都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借鉴国外大城市统计工作经验,紧密结合北京统计实践,我们对大都市统计体系进行了全面规划,内容包括统计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汇总和开发、统计信息提供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核心系统,即统计指标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统计服务系统。

除上述三大核心系统外,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还包括由人才系统、技术系统构成的大都市统计体系支撑系统,由法律系统、体制系统和宣传系统构成的大都市统计体系保障系统。这八大系统一起构成了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整体框架。

■ 三大核心系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数据》: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三大核心系统,即统计指标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统计服务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及改进的方面?

崔述强:作为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核心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统计服务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其中,大都市统计指标系统主要研究统计指标,即大都市统计部门应该关注哪些经济和社会现象,应该统计什么内容,它解决的是统计对象问题。数据采集系统则研究利用什么样的统计手段和调查方法来收集整理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它解决的是统计手段与技术问题。统计服务系统是指如何把可以公布的统计数据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问题,它解决的是服务方式问题。

■ 构建符合大都市特点的统计指标系统

《数据》:统计指标就像建筑大厦用的钢筋和混凝土,是统计工作中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的最基本要素。能否说说大都市统计指标系统是如何规划的?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崔述强:指标体系是统计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统计指标系统必须要符合大都市的特点,为北京将来的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建设发展的需要做好考虑,拉好大框架,填好新内容,与时俱进。北京政府统计系统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在研究参考国内外主要大城市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北京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居民生活、城市建设和地方政府等6个大类共800多项能够反映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关键指标。与原有的指标体系相比,新指标体系在新兴产业统计、国际化统计、资源环境统计和社会统计等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和补充。经济、环境、社会指标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把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指数等等涉列进去。

■ 建立科学规范的北京大都市统计调查系统

《数据》:我们知道,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整个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因此对调查工作的要求是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为与三大核心系统之一的数据采集系统紧密联系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大都市统计体系建设里是如何规划的,有哪些改进?

崔述强:在统计调查工作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北京大都市统计调查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

数据采集相当于是生产环节,但采集结果仅为“半成品”;数据存储管理子系统完成数据汇总、加工,产出统计数据。大都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立大都市统计调查体系,就是要在确保方法科学、资料及时、数据可信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种调查方法和统计推断手段,广泛利用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记录,建立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改进了数据采集方式。按照“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思路,通过重构统计业务流程,规范统计标准,完成了系统建设所需元数据的整理和确认工作。建立了包括2200多个指标、100多个目录、130多张采集表、400多张汇总表、上千条审核规则的元数据库,实现了从制度设计到数据采集、汇总加工等常规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第二,我们规范了数据管理流程。在数据采集流程和管理方面,我们专门开发了利用网络传输数据的网上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

■ 建立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系统

《数据》: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统计的服务功能,统计服务不仅是只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参考,而且也要为公众提供服务。在统计服务上大都市统计体系建设是如何体现的?

崔述强:在统计服务上,我们的目标是建立高效能的统计服务系统。构建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以现代化电子应用技术为手段,以形式多样的媒介为载体,实现统计优质服务,发挥统计信息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是努力转变服务观念。努力实现由主要为政府服务向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转变。二是强化监测评价功能。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监测评价,并专门建立了“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与监测评价研究基地”。三是开通信息查询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北京市统计系统率先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北京市统计信息服务平台”和为各级领导机关决策服务的“领导查询服务系统”等。相关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和查阅所需要的统计数据、统计信息。四是创新统计宣传方式。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杂志等开展全方位的统计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如我们创造性地编制了《数说北京》系列电视短剧,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宣传统计工作、传播统计知识的做法,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统计工作的一大创新。

《数据》:能否用一段话描述一下北京大都市统计体系建设的前景?

崔述强: 2006年初,在我们的《北京市政府统计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我们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统计规则相衔接,全面准确反映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北京市大都市统计体系。到2010年,北京将初步形成体制顺畅、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服务更加到位、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信息化手段更加先进的大都市统计体系。

当前,北京统计人正在为此而努力!

猜你喜欢

大都市指标体系
Battle for Bohemia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大都市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City of Dreams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