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潜射导弹试验探秘
2009-04-07徐峰
徐 峰
在共和国万里海疆,有一片常年硝烟迭起的神秘战场——中国海上靶场,这里见证着海军导弹武器试验的风风雨雨。
导弹通电。发射筒盖打开。发射进入倒计时。
这是一次某型导弹陆上发射试验。群山环抱的发射阵地上,硕大的发射筒高高矗立。
“5、4、3、2、1,发射!”顷刻间,群山颤抖,大地震撼。乳白色的导弹轰然出鞘,扶摇升空。
潜射导弹试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模型弹到遥测弹,从陆上发射到水下发射,每一个弹型,每一次发射,对导弹试验而言,都是一次实战检验。
导弹发射指挥程序犹如试验的神经中枢,试验战位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严格遵照程序,容不得一丝一毫差错。然而,将一个个独立单元、设备有机联为一体,非常不易。比如,两个不同的测试设备独立工作正常,但装潜后就会互相影响或干扰。况且,艇上测试设备、武器系统有数十个专业和岗位。
历时4个月昼夜攻关,指挥程序通过了各方验收,并成功组织了导弹发射。这些程序也是后续试验和部队作战训练的重要依据。
导弹水下发射信息远程实时传输,一直是我军水中兵器试验的难题。导弹发射试验信息量很大,从水下传输到陆地,影响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很多。就在某型导弹发射试验迫在眉睫时,一次陆上接收设备死机,课题组的科研人员终于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发现细小差错,通过在软件中增加一个“锡除”程序,数据传输成功实现实时对接。
该系统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军导弹水下发射信息远程实时传输的先河,武器试验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标志着海军潜射导弹武器试验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次潜射导弹试验,导弹撕开海面,轰然出水,但数十秒钟后却突然自毁爆炸,坠入大海。
“不,这不可能!”导弹生产厂家领导和技术人员不愿接受这一痛苦的现实,许多人更是当场伤心落泪。
然而,战争无情,战备无情。课题组专家给出的试验结论同样无情:导弹质量不合格!
某型导弹试验前的一次技术检测,一个参数出现瞬间异常。此时,导弹发射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
技术团队随即组织故障复现试验,1次、2次、3次……故障却迟迟没有复现。随着试验次数越多,大家承受的压力也越大。近100次试验后,故障终于复现。
某型导弹试验,导弹状态正常,但地面测控台却显示弹上漏电。对此,厂方代表不以为然:“将来导弹装备部队,我们把漏电量写进操作规程,告诉艇员这是基础值,并不影响导弹测试。”但试验技术人员拿着计算结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导弹真的漏电,不能真实显示漏电量就会影响部队作战使用!”后来,通过测试,证实真实漏电与漏电指示存在差异,厂方心悦诚服地对电路设计做了改进。
某型导弹射前检查,需要一个“起飞”信号。由于设计考虑不周,“起飞”信号不能自行给出。缺少这个信号,导弹测试将无法进行下去,某些功能和设备也无法得到考核。而改进导弹设计,周期会很长,发射试验将会被迫延缓。试验技术人员经过仔细分析,提出由集控台模拟发出“起飞”信号的补救措施,却遭到研制方反对。他们认为:本是信号接收方,怎么反过来变成发送方呢?
事关重大,部队领导找试验技术人员询问技术可靠性。于是,从技术原理、状态设置、操作方法等方面一一剖析,在试验各方参加的协调会上,技术人员拿出科学的分析依据反复解释,最终各方从导弹试验大局出发,接受了这个方案。试验结果证明,这一方案成功扭转了濒临终止的试验,不但保障了安全,还大幅度提高了试验数据比对质量。
在险象环生的试验场,一次出海试验,发射手按下“点火”按钮后,导弹却没有起飞。点了火的导弹随时可能在发射筒内爆炸,情况万分危急。技术人员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关机!断电!由于指挥果断,处置得当,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保证了导弹、潜艇和艇员的安全。
链接潜艇救生设备
潜艇失事时用于维持艇员生命、提供艇员脱险以及配合援救、打捞等设备。
维持艇员生命设施。每艘艇应设不少于2个救生舱(区),配有应急淡水、食品和提供人员呼吸用氧、消除二氧化碳等的应急器材。
艇员脱险设备。救生舱必须没有救生出艇通道,如救生平台、出入舱口,利用救生闸套保持脱险出艇通道,也可以利用鱼雷发射管、导弹发射筒作为脱险出艇通道,这些通道也可以用作接受外部援救食品和物资的窗口、还配有测定舷外、邻舱和本舱压力的压力计、救生浮标、备用气瓶、水下脱险装具等。压力计显示是制订脱险方案的依据;救生浮标由浮标球和有深度标记的浮标索组成,供艇员脱险时掌握逐步减压上浮;水下脱险装具由呼吸器和潜水衣组成,供艇员个人在出艇和上浮时呼吸使用。此外尚有应急电源用于全艇断电时照明;大量贮存的高压空气在失事情况下可用于建立舱室反压防止大量进水、扶助舱壁防止超压损坏以及应急吹除压载水舱自浮脱险等使用。为提高自浮脱险能力,有的潜艇还配有应急抛弃压载或删吹设备(由电点火装置和两种化学液体组成,二者被点燃后可产生大量高压气体,使潜艇排水上浮)。有的潜艇还配有快漂脱险装置和集体逃生用的浮力球、浮力筒等。快漂脱险装置由调压筒和快速脱险装具组成。调压筒一般可以在20秒以内完成调压;快速脱险装具包括头罩和浮力衣两部分,浮力衣充气后不仅供艇员呼吸而且增加浮力达到快速上浮,也能保暖。快速脱险上浮时间很短,在数十秒内浮出水面,不易形成潜水病并能防止长期冷水冻伤。可以重复使用,但每次只能一个人脱险。浮力球、浮力筒均是耐压结构,固定在潜艇上,松开后上浮,人员可以在常压下乘浮力球(或筒)集体(24人以上)逃生,但只能一次性使用。
配合援救和打捞的设备。救生平台用于救生钟、救生艇与沉没潜艇对口,并设有声纳导引装置。信号浮标由浮标和导索组成,与沉没潜艇连接,用于湿示沉没潜艇艇位和沉没艇与水面通话。也有专门的报警求救的投放式浮标。高压软管接头和舷外潜水员吹除阀,用于向艇内提供高压空气、流质食品和潜水员吹除压载水舱使艇上浮。吊艇孔、吊艇杆、吊艇环,用于打捞时固定潜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