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09-04-07
读者心声
永远的老师——《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盆景爱好者,虽然从十年前就开始栽种花木,但真正迷恋盆景也就六、七年时间。2004年经朋友介绍才正式拜师,老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玩盆景近三十年,家中一亩多地的大庭院有四百盆盆景,地栽的还有几百棵,树种之多、规模之大,都使我大开眼界。记得不久后的一天,他捧出厚厚的几本《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交给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他推荐给我的第二位老师。从此,两位老师走进我的生活,引领我在盆景广阔的领域里翱翔。
在此之前,我喜欢栽一些中小型的三角枫、榔榆之类的杂木,通过《花木盆景》我才知道不但大型的可以做盆景,而且满山遍野的黑松、侧柏等都可以。我还知道了并不是每棵树都是一带二扎三年成型,而是要给它足够的时间,投入大量的心血才能制作成真正的盆景……这一切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因为乡镇邮局的管理混乱,订阅的许多杂志常常收不到,所以我经常骑摩托车到四、五十公里以外的市里的一个零售书店购买。时间一长,书店老板和我成了朋友,哪怕迟一个月,他也帮我准备好每一期的《花木盆景》,而我有时因为一次拿了两本,总是彻夜不眠。每一期杂志都让我有新的收获,给我以新的启迪。有时看着看着突发灵感,忍不住就到院中的某一棵树桩前秉灯观摩,乐此不疲。五年来,《花木盆景》真的成了我最好的老师,孜孜不倦,谆谆善诱。只要你肯学,看透每一页,她会给你无尽的知识,让你的眼光境界突飞猛进。
改版后的《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装帧精美,容量更大,物超所值,充分显示出她在盆景杂志界鹤立鸡群的姿态。接触她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她却成为我书架上众多盆景书籍里的最爱。我想,如果贵刊能在发行宣传上再花点功夫,让许多还不知道《花木盆景》的盆景爱好者早日了解、订阅,那样会让一大批虽有悟性与热情,却投师无门的新人,成为盆景界高素质的生力军。
《花木盆景》是我最好的老师,也将是我永远的老师。
安徽明光华新明
永远陪伴你
我是一个看重心灵生活的年轻女子,对我来说,《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因为这份精美实在的杂志提升着我的素养,净化着我的灵魂,燃烧起我对生命的热望。它使我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到了我们的最爱,找到了属于我精神享受的美好东西,当然更找到了我业余生活的最好追求和无限乐趣。这就是《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这份杂志能够深入我心灵,让我无比陶醉,让我乐在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它多年未一直相伴我左右的最好理由。
细细想来也真是,《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杂志,可以说真正汇集了我心中的经典东西——美好的盆景与美好的赏石。而置身于其中,我常常是得意忘形的、无比沉醉的。通过走近它、阅读它、陪伴它、守护它,所有生活的琐碎烦恼通通都离我远去。这里是令人慷慨激昂的美景陈述,是使人拍案叫绝的美妙文笔,是给我们读者体贴周到的最大精神享受。也许我资浅质薄,对盆景赏石这个既非常感兴趣又比较生疏的领域,无法达到我十分渴望的欣赏入迷高度,但说句心里话,作为它的忠实“拥趸”,作为它的亲密“粉丝”,我会一直努力把它当作我前行的灯塔,来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朝着自我的目标踏实前进。
行文至此,心情十分激动的我不想啰嗦多言,也不想喋喋不休,只想把一首我心中的小诗献给《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杂志和各位辛勤劳动的编辑老师,不管这首小诗到底质量如何,却是发自我心底。那就是《永远的你>:不甘媚俗,是你/洒脱豪放,是你/实实在在,是你/深沉冷峻,是你/流泉溪水,是你/春风化雨,是你/知识渊博,是你/感人心扉,是你/解惑释疑,是你/服务周到,是你/永远永远/你是我读不尽的诗篇/天上人间/你是我弹不断的琴弦/一言以概之——/花木盆景好风光,乐在其中惠读者。我想,这不仅是我这位年轻女子的内心独自,恐怕也是广大忠实读者们的共同心声吧。但愿《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杂志越办越好,今后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上海阿丽
读者评刊
韦金笙的“愤慨”与“立志”——兼评《花木盆景》第6期
《花木盆景》B版2009年第6期发表的由李茂柏先生撰写的《韦金笙的中国盆景情怀》一文写道:“在他与国际园艺界朋友交流时,对方纷纷将中国传统艺术——盆景——称为‘Bonsai(盆栽)并认为——‘盆栽起源于日本!这些言论令韦金笙极为愤慨。他立下志愿:一定要刻苦钻研中国盆景历史,早日拿出令全世界盆景界信服的证据,证明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读到这里的我震惊了l激动不已,无法平静下来!我要向韦金笙老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并且我要感谢《花木盆景》第6期的编辑们,组织安排了这样好的文章!感谢李茂柏先生撰写了这样好的文章。
它好就好在《花木盆景》的编辑们,突破了常规,不回避盆景界现实中的矛盾,让读者清清楚楚地了解到盆景界深藏的真相!它好就好在《花木盆景》的编辑们,实事求是,将中国盆景人面临的困难与危机,以显要的版面和形式提示出来。中国盆景人应当清醒振奋,共同努力,重视中国盆景历史文化,保护并捍卫中国盆景文化遗产!这是盆景业的命根子!
面对着“盆栽起源于日本”的言论,韦先生无法不“愤慨”!有关盆景起源的争论,盆景与盆栽的的称谓,并不仅仅是盆景理论范围内的事!
中国盆景经历了漫长的约8000年岁月,沿袭至今,有史可查、有物可证、有画可考的中国盆景绘画与陶瓷古盆等史料有数千种之多,构成了中国盆景文化史的一幅长卷,可谓有如黄河长江,浩浩荡荡、洋洋大观。它们始终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盆景历史文化信息和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展示着中国人广阔、平和、开放、包容的内在心境和纯净、优雅的情趣。中国盆景文化元素正在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盆景文化神韵让世界人民陶醉神往,且已成为影响并推动世界盆景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在中国诸多传统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在日本、美国、欧洲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一方面争相夸耀自己拥有的中国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却仍有些人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否认盆景源自中国并传播世界!
韦金笙老先生作为一位正直的中国人,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中国盆景理论史家,他有充足的理由表示愤慨,他表示的不仅是盆景人的愤慨,也是中国人的愤慨!我们应当向韦先生表示支持、呼应,并再一次表示崇高敬意!《花木盆景》编辑部在当前特别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时候,组织发表这样好的文章,反映了编辑们的眼光敏捷,观念鲜明,已经站立在一个历史时期的高度。它在引导读者共同努力重视中国盆景历史文化的同时,又用美观大方、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述了自己的语言倾向。毫无疑问,在保护中国盆景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历史将记下他们的贡献!
江西景德镇景盆博
“编读往来”栏目征稿启事
为加强与读者朋友的互动,更好地改进我刊的编辑工作,特设立“编读往来”栏目。本栏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者心声”,欢迎读者朋友将您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之间的感人故事与深深情谊,用散文、诗歌等形式表达出来,字数1000字左右;二是“读者评刊”,欢迎读者朋友就我刊的装帧设计、栏目设置、文章内容及图片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点评,字数300-1000字。
来稿请寄:(430079)武汉市洪山区方家嘴特1-号《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编读往来”栏目收
E-mall:hongzhi365@163.com
传
真:027-51796163
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来稿一经采用,即付薄酬并赠当期杂志一册。
栏目编辑:刘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