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基地”士官笔记
2009-04-06辛刚
辛 刚
美国当年为什么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据说是因为硫磺岛和冲绳两次战役的惨烈,使美国估计,进攻日本本土,可能会牺牲100万士兵。1945年6月底结束的冲绳战役,日军共出动自杀飞机1500多架,击沉美军36艘舰船、击伤368艘美军舰船,击毁飞机700余架。仅自杀攻击,就使美军死、伤、失踪近万人。
我惊诧,能够在中国旧报上读到有关“自杀飞机”当事者的描述。这是当年“日本南九州某特攻基地某士官做的一篇记事文”,载于1945年6月2日上海《申报》,译自5月3日《读卖报知》。为这篇题为《生死如一,日本必胜一一日本某士官的笔记》所作的编者按称:“冲绳的决战,正在日以继夜地演进着……时时有特攻队出发歼敌的基地,充满了腾腾的杀气,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但“杀气”和“热情”,在那位士官的笔下却是这样:
……不过是四月初的时分,已是落英缤纷了。可是,兵舍前后,含露的八重樱的大蕾如云如雾,宛若梦境。清晨,莺声婉转……
他描述了攻击行动前一次早餐的情景:走向餐厅的路上,司令官吟着俳句“云消雾散兮只余春梦”,参谋长用俗调“川柳”吟着“壮哉孺子兮出发歼敌”。而屋外,一个青年大尉,正在和特攻队员讨论作战计划:
……队员们都嘴角含笑,静静地听着。在他们飞行服的袖臂上、背上,都缀着小的日章。飞行帽上,则一律插着一小枝樱花。头包白长巾的飒爽姿态,实比红绳铠甲的古武士更美……
作者特别注意到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飞行员,他戴的头巾上,一端写“精忠报国”,一端写着“南无妙法华严经”字样。
引擎声里,一架架飞机鱼贯飞向天际,去履行“以我一机,拼他一舰”的使命。头巾上写着“精忠报国”的少年,右手举到眉际,向送行者致敬告别。在描写这一刻时,那位士官流露出内心的冲突:
……他的飞机隆重离开了地面,我不觉紧合双掌。一想到壮士一去不返的不吉利,禁不住落下泪来。
“日本必胜!”我高举起了军刀。
上海《申报》当时受日本海军控制,鼓吹日本人“生于悠久的大义”一类的宣传色彩显而易见。但我仍相信,士官笔记中一些军人以为“殉国是日本人当然的事”是真实的。同一版上另一篇《神圣的小径——特攻队基地素描》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使我们对靖国神社等有更深的理解:
……看吧,这被无数特攻队员的足迹踏实了的红土。自从三月十八日以来,已有数百“神鹫”大踏步走过了这条路。这怎能不叫人感动呢?这条小径是国宝啊!胜利之日,此处的每一握土均有敬祀的充分意义。
是谁把这些永远令人痛惜的年轻生命推下地狱?不只是军阀,还有那种召唤“为神圣目的而献身”的文化。像剧毒的迷幻药,它是被美丽所包裹的残酷——殘酷的极致。
(摘自《杂文选刊》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