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2009-04-06雷明
雷 明
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是伴随着电视媒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专题片的发展历史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与社会的发展背景与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关联。目前它已从起步时期的枯燥无味的叙事和极其长沉的镜头,变化到今天所强调的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的风格上来,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全方位的表现形式。其中,对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是专题片整体艺术品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客观、真实、自然是专题片生存的生命线,而我们所说的包装并不是违背专题片的基本理念而进行的某种改变,它是在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处理,它的目的不是改变事实,而是使作品传递的事实更加醒目,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策划则是专题片的基础,专题片的提前策划设计会有助于对事实的更全面更客观的进行表现,使表现形式按照受众的思维、期望得以客观的展示,从而使专题片更加饱满,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主题更加鲜明。
任何一部专题片都是从策划开始它的创作过程的。在拍摄制作之前,要对片子的整体表现形式,整体结构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先期的谋划。专题片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文艺题材、人物专题等等。在选题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它的内涵价值。
一个策划首先要受到策划者思想观念的制约。所以,策划者应具备一个进步和先进的观念。多年来的电视专题片发展历史使电视工作者的观念逐步形成了追求专题片的真实性,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
没有策划与包装的专题片是黯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没有生命力的。专题片的创作需要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要求专题片的采编者要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素材和声画资源,全方位的进行包装。
电视媒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功能。作为电视语言也就是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包装是十分重要的。解说词作为叙述性语言,在写作中要设置高潮或安排与画面结合的兴奋点,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是语言包装的关键所在。兴奋点往往是解说词的神来之笔或点晴之笔,能够烘托气氛,深化思想,与观众产生情感碰撞,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由感官的画面认识进入理性的共鸣。
增强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的一个有效手法,就是运用音乐进行包装。
音乐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号,音乐语言的运用是直接表达艺术思想的有效手段。鲜明的主题通过文字淋漓的表述后,再加以音乐的烘托,会更加震撼。例如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就是成功运用音乐包装的作品。除部分解说词之后《长江之歌》主旋律的烘托外,最有表现力的就是每集中主题歌《长江之歌》的演唱,一下子把万里长江的雄伟气势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全片的主题思想被渲染到了极致。另外,在片子真实感的追求上,全片运用的大量现场素材中都带有现场声。由于现场声的合理使用,全片声话同步的魅力凸显出来,全片更显真实贴近生活,这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
历史再现,历史资料的运用,也是近些年电视专题片包装运用的手法。通过后期制作中画中画等技巧把人物放到历史影片中,或者利用演员进行情景再现等,都缩短了事件和时空的差距,使观众仿佛回到了历史的过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后期制作手法的进步,都为专题片的包装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各种特技、滤镜、漫画、图表、照片、字幕的恰当使用,都为专题片锦上添花,使之更趋完美。
尽管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是电视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电视专题片真实客观反映现实这一根本,摒弃那些人为的虚构现实粉饰世界的作法,强调真实自然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技术包装上也切忌光怪陆离繁陈堆积,一切策划和包装都要围绕着使专题片内容深刻、真实、自然、客观地反映真实的人文环境和现实世界为宗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策划与包装真正起到为专题片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