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蕹菜甘薯天蛾的识别与防治

2009-04-05司升云司越望勇刘义满

长江蔬菜 2009年17期
关键词:天蛾蕹菜乳油

司升云 司越 望勇 刘义满

蕹菜甘薯天蛾的识别与防治

司升云 司越 望勇 刘义满

1 田间识别

1.1 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蕹菜的叶及嫩茎。初孵幼虫在叶背食害成斑痕,1~2天后食害成小洞,2~3龄幼虫为害呈缺刻状,4龄后蚕食寄主的全叶和嫩茎,严重时能把叶吃光,影响蕹菜生长发育。

1.2 形态特征

成虫中大型,体长43~52 mm,翅展100~120 mm。体灰褐色,胸部背面有两丛鳞毛构成黑褐色“八”字纹,同时围成灰白色钟状纹。腹部背面中央有一暗灰色纵纹,各节两旁依次有白、粉红、黑色带状纹。前翅灰褐色,翅上有许多锯齿状纹和云状纵纹,近前缘中央有2条黑褐色的斜向斑纹;后翅淡灰色,有4条黑褐色斜带。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触角棍棒状,末端膨大。卵球形,直径约2 mm,淡黄绿色,表面光滑。低龄幼虫浅绿色,随着龄期的增加,体色加深。老熟幼虫体长80~100 mm,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二型:绿色型幼虫体绿色,头黄绿色,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黑纹,腹部1~8节各节的侧面有深褐色斜纹,气门、胸足黑色,尾角杏黄色,端部黑色。褐色型幼虫体背土黄色,杂有粗大黑斑,头黄褐色,中部有倒丫状黑色纹,两侧还各有2条黑纹。腹部1~8节各节侧面有灰白色斜纹,气门、胸足、尾角黑色。蛹为被蛹,体长约56 mm,朱红色至暗红色,喙管弯曲如象鼻状。

1.3 生活习性

东北和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江淮流域3~4代,华南地区4~5代。以蛹在土下约10 cm深处越冬。田间世代常重叠发生,以8~9月发生数量最多,为害亦最严重。成虫昼伏夜出,有很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飞翔力强。卵多单粒散产在寄主植物的叶背或植株近地面部分。幼虫有5龄,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虫龄越大,食量越大,5龄食量占总食量的88%~92%。当食料缺乏时,幼虫能成群迁往邻近田块为害。甘薯天蛾可耐高温,但耐低温能力差。夏季雨量少,温度高,有利于其发生与为害。若秋季骤然降温或霜期提早,能抑制最后一代的发生,并降低越冬基数。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适时翻耕或进行大水漫灌,可破坏蛹的生活环境,增加蛹的死亡率。

2.2 物理防治

幼虫体形大,为害状明显,易于发现,可进行人工捕杀。

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可以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田间落卵量。利用成虫喜食糖蜜习性,在成虫期用糖液毒饵诱杀。

2.3 化学防治

在虫量大时要进行药剂防治,大多数触杀性和胃毒性药剂均可使用。3龄幼虫以前防治效果最佳。

可选择农药有40%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2000倍液等。

(本文配有图片,详见彩色插页)

司升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司越,望勇,刘义满,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09-08-03

猜你喜欢

天蛾蕹菜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南方奇蔬
——蕹菜
寻找中国“蜂鸟”
天蛾科在西藏的地理分布
空心菜入药,清热解毒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空心菜入药,清热解毒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属种检索表暨福建新纪录种名录(鳞翅目:天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