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诊断与防治的误区

2009-04-03揣德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4期
关键词:猪病养猪病原

揣德强

摘 要:我国猪病日趋复杂,其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亲身经历草草总结了十条对养猪生产影响深远的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不妥之处竭诚欢迎指正。

关键词:猪病诊断;防治

自去年5月以来,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养猪业经历了一言难尽的尴尬境地:首先,“无名高热”搞得几乎所有从业人员力不从心,而且似乎是适得其反,专家、学者使尽浑身解数,猪场的损失却仍然空前惨重,至今还让人不堪回首;其二,生猪行情随“金猪”一路攀升,但众多的从业者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路观望,不敢冒进,以致补栏消极,生猪严重供不应求,遥望“利好”兴叹。笔者著此拙文别无他意,仅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从业者以史为鉴,牢记血的教训,避免惨案再次重演。

1 耳朵发蓝=猪蓝耳病?

多少有点专业背景的人都应该知道猪蓝耳病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它一个方面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生产实践中仅有部分发病猪耳朵发紫(蓝);再则引起猪的耳朵等边缘部位“发蓝”的因素很多,如败血症、呼吸困难、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均可见到。如此以局部症状给病命名本身就犯了盲人摸象的“学术”错误,加上许多“技术顾问”也常以“专家”自居四处误导,非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自是在所难免,“蓝耳消”、“圆蓝康”之流的狗皮膏药能如火如涂也就不难理解了。

2 病原分离=疾病确诊?

以附红细胞体病为例,有很长一段时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诊断的依据大多是因为发病猪浑身发红,血液涂片镜检看到了“附红细胞体”,用治疗附红细胞体的“特效”药物处理有效,等等。事实上,体温升高的患病猪皮肤发红是常识性问题;另外,据权威人士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发生过附红细胞体病的多种动物(包括人)体内也可检出附红细胞体;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西、湖南、辽宁等省,猪、牛、羊、鸡等动物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检出率甚至接近100%;有些动物甚至可以终生检出附红细胞体却不曾表现出任何症状。发病猪只使用所谓的“特效药”处理“治愈”后仍然可以从其体内检出附红细胞体,而且病原体的数量与用药前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即便从病猪体内检出了附红细胞体并不能说明该猪患的就是附红细胞体病,最多只能算作疑似病例。

随着ELISA、PCR、RT-nPCR等先进实验室诊断手段的应用,与此类似的过分依赖实验室诊断手段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无外乎就是分离病原、镜检组织切片/血液涂片、检测抗体/抗原……然后据此下个诊断书,忽悠老百姓了事。

笔者认为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确实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根据病原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便断章取意的做法是非常欠妥的,它极有可能让我们在疾病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延误对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的诊断和处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 疫苗接种=不再发病?

典型的就是“疫苗都接种了为什么还发病?”“抗体水平很高为什么也发病?”这类问题。能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一般都比较好学,换句话说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的深入分析研究

对上述问题笔者听得较多的解释是疫苗质量问题(灭活不彻底或被强毒污染,储运方法不当,使用方法不当);动物健康状况(如免疫抑制、免疫耐受、抗体水平整齐度不够、遗传因素等等);免疫时间太迟;环境中病原数量过多,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病原血清型太多,所接种的商品疫苗跟养殖场的血清型不是一种,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比较低。再深入一点可能就是病原致病基因发生变异,毒力增强;病原靶位受体改变,与相应抗体的亲和力不高。总之,疫苗接种并不是万能的。

4 加量用药=效果更好?

一则因为我国过去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权威部门通报在2005年12月31号以前,我国的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仅为60~75%),老百姓用得不放心,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似乎成了惯例;二则是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增加,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有时收效甚微;第三,当前我国猪病复杂程度加剧,从业者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笔者第一手资料显示,去年“无名高热”肆虐期间有相当比例的病猪是被药物毒死的,剖检可见其心包积液、心肌出血,肝脏坏死,肾脏出血/淤血、坏死、肾盂有结晶。

随着农业部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工作的推进,我国的兽药品质肯定会越来越有保证。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已经成为事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高度关注(包括小报记者)。

5 预防保健=花冤枉钱?

或许是长期的贫穷与落后造就了国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本身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表现在健康问题上的“扛病”现象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正常情况下,机体确实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抵御或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素。适应才能健康,不适应就可能生病;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发病致死。“扛病”就形如拼刺刀、肉搏战,长此以往必然致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更易于发病;相反,预防保健却能有效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对分娩前后的母猪及处于断奶、转群、免疫接种、运输等疫病多发环节的猪群进行预防保健是非常必要的。

6 联合用药=百病包治?

养猪生产集约化,交通便捷化,生猪及其产品转运频繁化,使得我国陈年猪病未绝,新的猪病又不断涌现,尤其是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日显增多,如笔者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无名高热”患猪均伴有多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仅靠单一成分的药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充分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防控效果:

荷本泰妙灵+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荷本泰妙灵+磺胺六甲等磺胺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弓形体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荷本泰妙灵+头孢菌素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荷本泰妙灵+氟本尼考等防控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增生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

荷本伊星(伊维菌素+芬苯哒唑等)控制猪群体内外寄生虫;

荷本赛诺津(环丙氨嗪)等控制蚊蝇滋扰;

同时辅以清热解毒中药、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机体体质,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合用药能解决所有问题。再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多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联合使用药物也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加强饲养管理的,因为粉尘超标、有害气体超标、霉菌毒素中毒、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贼风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我们确实很难真正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笔者认为“综合征”顾名思义应当综合防控,过分依赖药物极有可能让养猪生产“赔了夫人又折兵”。

7 环境消毒=资源浪费?

笔者所见,有些“规模化”养殖场也门洞大开,车人畅通无阻,消毒池要么是干干的,要么就是绿绿的,或者搞点干白灰撒撒,猪舍里边整天开着紫外灯“消毒”的也不在少数……“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猪无名高热”等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消毒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能因为肉眼“看不到”效果而走过场。

8 节约成本=能省则省?

“既想马儿快快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情在养猪生产中也很多见,如泔水养猪、放牧养猪等。前者省下了饲料成本,后者甚至连建圈舍的钱也给省下了。他们把猪当成了产肉的机器,我姑且称其为猪肉制造者吧,因为在他们眼里没有猪,只有猪肉和金钱。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对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公共卫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9 养猪生产=投机倒把?

2005年7、8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加上饲料原料价格走高,笔者所到之处无不哀声一片,当时许多养猪生产者最关心的不是怎么养好猪,而是行情什么时候才能有所好转。试问如果猪没养好,就算大好行情摆在面前又能怎么样呢?

10 硬件过硬=万事大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大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猪病第一大容器。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养猪生产绝对没有“征地盖房、高调引猪、雇人喂猪、卖猪点钱”那么简单,因为集约化养猪场并不是猪的集中营,除了吃喝拉撒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疫病防控问题需要时刻面对。笔者认为硬件设施和员工素质形如一根轴上的两个车轮,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并在利好市场和优惠政策的驱动下,才能确保养猪生产安全提速。

猜你喜欢

猪病养猪病原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养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