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4-03梁清建
梁清建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创造、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理想,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 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应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课堂上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的内容,师生的角色随时动态互换,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优化组合更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3. 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内涵和外延,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
4. 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原题中某些条件,引出与例习题相类似的题目,从而加强此类题目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起到一题带多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准确性。如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深挖结论的多种形式和结论的延伸变化,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途径和方法。把原题中图形进行适当位置变化,而结论相同,使学生从图形变化中概括总结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流畅性等。
二、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恰如气氛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又是学生想知道的,便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充分展示自我,
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会成功的快乐
1.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与肯定。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2. 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作业等表示赞许。教学中常用的表扬的语气词,如:“太棒了”、“有进步”、“再努力”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气魄,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