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2009-04-03陆军
陆 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写作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进行,从口语交际发展到写话,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从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本人认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情境性原则
情境创设是敲开口语交际的大门,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更不可能有双向互动。在小学课本里的口语交际部分,依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创设情境,一是从课本上的情境图,创设情境,这种类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实地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进行教学。二是从课本上的文字叙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如:“说说自己家乡的好”,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说自己家乡的好,学生一定会觉得问题好大,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假如教师自己先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乡有多好,这样学生在语言组织上就有了一个参照,就可以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了。
二、关注日常生活,生活中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周围的事,比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周围的变化,让学生实地去介绍自己看到的春天,去实地体会春天的美丽。由于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同学们畅所欲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续编故事》时,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小兔的动画并配了声音,当平时发言少的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时,“小兔”就会笑着竖起拇指说:“你说得真棒!”或者说:“你的进步真快!” “相信你还能说得更好!”学生听了这些话话,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参与表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奖品如故事图片、知识卡片或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等。有效地使用激励手段,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赞扬,都会在学生心中鼓起希望的风帆。所有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学生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能行”。只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