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出版人的传奇

2009-04-02

全国新书目 2009年3期
关键词:良友出版界丛书

雷 雨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也有零零星星的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这倒很令人感慨,建国马上就要60年了,而改革开放也已经30年了,但回顾我们的出版界,真正称得上众望所归的建国以后的出版大家,似乎还不是很多。真正经得起时间淘洗让我们如今还能毫不脸红的罗列一二的好书又在哪里?看了《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之后,更加重了我的忧虑和自卑。

麦奇勒是一个出生在德国的英国人,并没有什么耀眼夺目的学历,算是子承父业投身出版行业。但从他的回忆文字中,似乎看不出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多少遗产。这个精力充沛很难循规蹈矩的风流男子,对出版这个行当充满了天然的挚爱和难以遏制的激情。追随着麦奇勒生动幽默坦诚得令人不很习惯的文字,我们知道这位在出版界呼风唤雨四十多年的出版人,一生编辑出版了十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家没有成名或者没有获奖之前,这样的识英雄于草莽的慧眼,可不是每一个编辑都能具备的。麦奇勒与加西亚·马尔克斯、托马斯·品钦、多丽丝·莱辛、聂鲁达、纳丁·戈迪默甚至曾经被伊朗全球通缉追杀的拉什迪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深入交往。在与这些一流的作者们的深入交往中,麦奇勒虽然也时常抱怨因为出版而交的朋友是脆弱的、也是势利的,但他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自己的目光比同行高远,使自己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英伦三岛,而是遍布欧美,当然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后院拉丁美洲。

交往广泛兴趣广泛具备天生的阅读者和欣赏者的麦奇勒,不仅出版我们本土的主流话语所谓的“纯小说”之类,也出版似乎很没有市场的诗歌、散文,并且市场表现还往往不错。麦奇勒还出版童书、美术画册、烹饪等,也出版所谓的很商业化的都市言情。左右开弓的麦奇勒似乎很难受到所谓专业分工的约束,他惊人的图书阅读量和海量的吸收信息,让他拥有了高出自己同事和同代人的胸怀和视野。看他叙述自己在法兰克福书展的活动路线图,我们会惭愧当下所谓的主宾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显示政治上正确的一种姿态而已,虽然难以启齿说是“凑热闹”或者是被“忽悠”。

风流倜傥精力充沛的麦奇勒并不全是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一个又一个出版传奇,都像自己成功策划“布克奖”一样顺心如意春风得意。与长期合作的作者的关系断裂,被同行背后一刀的极度沮丧,经营出版社出现严重危机被人并购的难堪和打击,使麦奇勒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好在心理素质极佳的麦奇勒都一一化解逢凶化吉。因经营出版而出人头地的麦奇勒不是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街头小贩,更不是抠门器狭的严监生或威尼斯商人,他慷慨大度乐善好施情趣高雅富于冒险精神,他在英国不同地方或者法国南部的个性别致的别墅都成了自己召集沙龙或者派对的所在,麦奇勒甚至毫不讳言自己吸毒后的美妙体验和在布拉格体验集体狂欢的刺激。

麦奇勒这个大出版人在回顾生平,总结自己集一生之经验时,用了“充满热情”、“喜欢”、“赞赏”等词汇畅谈对一本书的感情,然后是“传播”,从出版社内部开始一直到天涯海角。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用不着我们去深文周纳高头讲章。

猜你喜欢

良友出版界丛书
你有病吗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逃离
《良友》画报二三事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