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探讨

2009-04-02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

于 威

摘要: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是创设探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和探究,得到主动的发展;三是创设巩固新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境;体验探究;巩固新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S)-0002-2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提高、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这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1.1 以生活展示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在讲测量的技巧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运动会就要到了,体育老师交给小明一个特殊的任务——测出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这可难住了小明,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有同学当时就提出“用卷尺测量”,有同学反驳“不行,操场有弯道”,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顺势引导:“直接测量行吗?”通过讨论,许多学生想到了方法,从而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内容。再比如,在讲解《力》这节内容时,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换水时,手提水桶;超市购物时,手推小车;修路时,推土机推土等情境展现提、推等力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探讨力的概念。

1.2 以实物演示情境

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在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将敲响的音叉迅速插入装满水的盆中,盆中的水四处溅落;将敲响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来回跳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我适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让学生用手感受发声的音叉的振动,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我用一个烧瓶装满水,让学生通过烧瓶观察自己的手。当学生把手贴近烧瓶或远离烧瓶时,看到手或变大或变小,或正立或倒立。此时他们充满了好奇和不解,纷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顺势说:“想知道原因吗?等我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之后,你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1.3 以图片展现情境

利用图片创设情境使知识内容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投影仪展示了几幅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图画——湖上山的倒影、体操房中小姑娘练舞的身影、同学照镜子的情景等。他们感受美之后,我适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画中有影像有实景,它们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立即积极思考,但随后又出现了思考受阻的表情,于是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解开的平面镜成像之谜。”这样,同学们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下带着具体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我展示了一人躺在死海水面看书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此人能躺在水面上而不下沉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适时启发,引出浮力教学。

1.4 以语言描绘情境

利用物理学家的传记或物理学发展史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授重力时,我展示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被一只苹果砸到头的图片,同时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故事,然后提出牛顿曾经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到地面,而不是飞到天上去?”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起来。

2 创设探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和探究,得到主动的发展

物理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然后创设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这部分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首先提供酒精灯、铁砂皮、铁锤、一杯热水等,然后提问:如何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请你和小组同学选择器材,想办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接着,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发现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方法大致有这样几种:(1)将铁丝用酒精灯加热;(2)用砂皮反复摩擦铁丝;(3)用铁锤反复敲打铁丝; (4)将铁丝浸在热水中;(5)直接用手反复弯折铁丝。最后,我再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和分类,得出“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不同方式”的结论。

这种探究活动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内因。同时,这种环境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协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探求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情境的创设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3 创设巩固新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考试命题,不难发现,考查的物理知识越来越灵活,知识点在情境中体现,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接触这类知识,那么应试时就容易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巩固新知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问题,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获取新知。

例如,机械功这部分内容,利用做功两要素来判断力是否做功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重难点的困难,在学习了做功两要素之后,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 甲同学把水桶从地面匀速举起;(2) 乙同学提着水桶不动;(3)丙同学提着水桶在教室里来回走了一段很长距离;(4)运动员将球踢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很长一段距离;(5)射出去的子弹在空中继续飞行。通过讨论,学生们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并在矛盾冲突中总结出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力没距离不做功、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以及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从而加深了对做功两要素的理解和深化,进一步巩固新知。

总之,在初中物理新课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同时在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顾建元.重视物理情境创设,促进物理意义建构[M].物理教师,2006(3).

(栏目编辑赵保钢)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