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学老人的文学激情
2009-04-01井绪东
井绪东
袁仁琮是贵州少数民族作家勤奋创作的突出代表。作为一个侗族作家,他从1956年就开始从事文艺创作,最早的文学作品发表在1958年。从1958年到今天,已经长达半个世纪,可是袁仁琮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作品。尤其令人感慨的是,袁仁琮先生竟然在他退休之后,迸发出高度的创作热情。这几年,他连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王阳明》、《血雨》、《穷乡》、《难得头顶一片天》、《太阳底下》和最新出版的《梦城》。这些作品,有的是历史文化题材,有的是革命历史题材,有的是城市生活题材,有的是学校生活题材,涉猎非常广泛。但是把他的长篇小说以及诸多的中短篇小说综合起来看,袁仁琮先生的创作题材,仍然是以贵州民族地区的农村生活为主。正如袁仁琮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不能没有报答。”袁仁琮先生的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经国济世而命运坎坷的历史文化人物,有浴血奋战经受艰苦考验的英雄志士,有学校里青春洋溢的学生,也有历史背负很重的农民形象。袁仁琮先生的创作涉猎广泛,人物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省里的文学奖励。2007年,他的长篇小说《太阳底下》荣获了贵州省第二届乌江文学奖。作为一位侗族作家,袁仁琮先生的作品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不久,我在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终评的时候,参加评奖的中国作协、《民族文学研究》杂志和长期从事民族文学评论的几位资深评委,都与我深情地谈论起贵州的民族作家们,当他们得知袁仁琮先生这几年仍然创作不停,新作迭出的时候,他们都由衷地表示赞叹。
在当今文坛上,文学创作的激情正在急剧退场的时候,袁仁琮先生近些年来推出的这些作品,不论是什么题材,不论塑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作者探索生活、探索人生、冲击生活激流的力量。这是一个年逾古稀的文学老人对文学所充满的激情,这是一个民族作家对社会进程和民族未来的独立思考。袁仁琮先生信守着一个座右铭:宁可一个字不写,也不昧着良心创作。他把这句座右铭赫然地印在了他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梦城》的封面上。这体现了他的一种文学的风骨,这种风骨来源于袁仁琮先生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和操守。
这里就着重谈一谈《梦城》这部小说。在我所阅读的袁仁琮作品中,《梦城》是一本充满了作者历史记忆、理想追求及生存困惑的作品,他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故事借助小说的结构编织在一起,构成了《梦城》的文学世界。这本小说,从题材到人物到语言创作风格,都与当下广为流传的快餐文学、娱乐文学和鬼神灵幻文学格格不入,但它却最深刻地表现了袁仁琮先生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执着的坚守。
《梦城》一书写的是农民进城的故事。应该说,有了城乡差别,就有了农民进城。从旧中国的殖民化,到新中国的工业化,再到今天的城镇化,历史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整个大地上到处都闪动着从农村奔向城市的身影。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进程,农村改革的出路之一是走向城镇化,农民走进城镇从务农变为打工,从农业生产变为参与建筑、工业和社会化的服务,这是当今中国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八十年代起,我国著名作家高晓声就创作了《陈奂生进城》这种描写农民进城的经典作品。那个时候,农民走进城市,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他们所不熟悉的另样的世界,他们大多有着坎坷的经历,大多经历过无助、无奈和失落。一方面,城市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和出头的机遇,给他们提供了改变人生境遇的种种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更感受到的是城市人对他们的欺诈、冷落、嘲讽和压榨。农民走进城市,常常看到的是物欲的膨胀,肉欲的泛滥,道德的堕落和人性的丑恶,看到的是城市人与人之间自私淡漠和尔虞我诈。走进城市之前,他们充满了梦想,走进城市之后,他们常常面临的是梦想的破灭。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的许多作家围绕着农民进城这种幻想破灭的状况创作了大批作品。袁仁琮先生继续了这个主题,但在他的笔下,走进城来的不再仅是没有文化的那些老农民,而更多的是有着初中或高中学历的农村新一代。这批有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走进城市,除了同样面临老一辈农民进城以后所面临的种种状态之外,他们能够更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城镇生活充满剧烈竞争,生存之间的争夺更为残酷。像书中主人公禾妹、谢灵这样一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在他们的生活中,希望与破灭同在,寻找与茫然同在,渴望与恐慌同在,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在他们的生活中演绎出许多令人震撼的故事,但他们毕竟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很快适应了快节奏的剧烈竞争的城市生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扎下根来,闯出了新的路子。在《梦城》这部作品中,正是这种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链条,构成了作品中诸多人物命运的升浮沉降,再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正是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基本矛盾,在人物个人性格的导引下,走向了不同的生存状态。
文学是人学这一特质,决定了文学必须立足于人,观察于人,思考于人,只有把具体的人放到行动过程中来表现、来考察、来塑造,才有可能获得深厚的文化内蕴,才能体现出文学自身的价值。袁仁琮先生正是把禾妹、谢灵这样的当代农村青年和高里夸、桃花、姜大雅、普干等等农民形象,放到当代农村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加以刻画,不仅写出了农民进城艰苦拼搏的创业史,而且写出了农民在城镇的心灵的漂泊史和奋斗史,才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当代农民新形象,艺术化地再现了新时代农民的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取向和新的行为方式。
文学的故乡是每个作家精神创作的发祥地,袁仁琮作品中对我省农村发展的描述和审视,使他站在更高的历史的阶梯上,俯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面对着诸多农民进城的不同境遇,作者的情感非常复杂,他既置身于对进入城镇农民的真诚同情,又痛恨于他们身上那些背离当代文明的顽固不化的农民习气;他既要批判城镇社会中那些尔虞我诈的赤裸裸的商品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社会病象,又要写出农民进城脱胎换骨,摆脱贫困,走向新生活的历史大趋势。阅读《梦城》,我们深深地感到作者把自己下沉到能够和农民平等对视的地位,感同身受,由己推人地去观照和描述自己的创作对象,去触摸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本质、最真实的状态,所以他塑造的人物真实动人。他的《梦城》就是一部新时代农村文化青年进入城镇的心灵史。
袁仁琮先生的文学创作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他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着重于真实的再现生活环境和场境;在人物塑造上看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其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常常具有多重性。他的作品大多采用线性结构,熟练地掌握传统叙事手法和技巧。在人物的语言上,袁仁琮先生讲求个性化,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物,使用的语言是明显不同的,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城市人和农村人、先生和学生等讲话的语气、语汇和节奏都各有区别,显示出袁仁琮先生在人物语言选择和运用上的功力和技巧。总的来说,袁仁琮先生的创作风格真挚朴实,特别易于为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所接受。
袁仁琮先生多才多艺,不仅在文学创作中成就蜚然,而且作为一个学者,他还撰写了大量的理论作品,其研究范围涉猎到文艺理论、民族学、心理学、王阳明研究等诸多学和学科。他热情参加社会各界的活动,仅在贵州省写作学会,他就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各地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撰写了十数篇文笔优美、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且具有较高文化品格的散文。回顾袁仁琮先生五十年来的创作生涯,我们看到,作为师长,他在人品、为人、道德、修养上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作家、学者,他在创作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在古稀之年仍在勤奋笔耕,他以自己的奋斗和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的赞誉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