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大循环经济 创新发展方式

2009-04-01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更好地总结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帮助试点单位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宣传典型经验,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于2009年4月下旬至8月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4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在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厂举行“循环经济专家座谈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行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出席并作了“壮大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方式”的重要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到会并作了发言。清华大学金涌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作为专家代表作了发言。现将解主任、金涌院士、徐滨士院士发言摘编如下。

发挥示范作用

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于2005年、2007年分两批,选择192家单位开展同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了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这项工作得到了财政部、科技部、环保部、工程院等很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近期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们多次邀请专家到甘肃、青海指导编制了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试验区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提出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近期将报国务院。4年来,我们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研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部分领域和区域开展了试点,循环经济从理念逐步变为行动,逐步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资源产出率稳步提高,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明显降低,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取得较大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和产业园区,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我国能源产出率为8660元/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0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62.8%,同比增长2.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144立方米,同比下降6.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2%,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钢产量近1/4来源于废钢,水泥原料的20%来自于固体废物,纸浆产量近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宣传,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优势、知识优势,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挖掘经验,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帮助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完成重大技术改造,提高试点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管理部门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循环经济应通过建设三个平台来推动。首先,要建设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平台,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其次,要建设制度、法律、教育及道德的平台,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第三,要建设既节约资源、能源,又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同时还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平台,运用好科技这只“点石成金之手”。三个平台缺一不可。

在这三个平台中,科学技术平台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当我们按照资源、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四赢”的标准去审视当前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技术,会发现很多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要加强生态工业、系统工程等相关科技的深入研究,设计创新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指导科技研发。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实现形式。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现代化,他们所提的循环经济,主要是面向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清洁生产,以及社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立足于基本国情,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不仅要面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更要注重生产源头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探索生产、流通与消费关键环节的生态转型,以真正实现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惠及民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此,需要一系列包括决策支持技术、产业升级技术、系统链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作为支撑,并逐步形成体系。同时,要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途径、基本方法等方面应有别于其他国家。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体现。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要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作为科技界人士,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专门规定,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这为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能够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贯彻落实。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内涵与特征

再制造是指将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恢复到像新品一样或优于新品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与新品相比,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欧美等国的再制造目前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如2005年美国再制造产业产值达800亿美元。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这些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是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制造,为发展我国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从事机电设备和武器装备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拥有再制造寿命评估、再制造关键技术、再制造质量控制等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二、我国再制造发展概况

2005年,国务院有关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适时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在技术、政策、标准、市

场规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制造企业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积极性不高,没有看到再制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是还没有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再制造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产业发展态度,致使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没有考虑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些政策和法规从各个方面对再制造的发展客观上设置了障碍。

三是亟待建立再制造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实行的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政策,颁布实施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堵死了发动机等再制造旧件的来源,切断了再制造行业的原材料,是当前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日是再制造关键技术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再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存在许多不同,为了提高旧件利用率,发挥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优势,需要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再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

四、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深化示范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再制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摸索总结一整套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再制造试点的内容和范围至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

二是逐步建立和实施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一是适时调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行“变堵为疏”,建立再制造与制造、回收、拆解相衔接的制度,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废旧品并进行再制造;二是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对再制造生产和流通实行严格监管。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再制造产业的生产和市场的监管。一是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二是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控制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四是加大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依托从事再制造研究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结合有再制造基础的企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并发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和示范推广,推进再制造工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五是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在欧美,再制造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被产业化。建议采取一系列财政、税收、产业等综合措施,尽快使再制造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发展改革委尽快出台《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制订《再制造产业振兴规划》,推进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