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专业实践对软件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研究
2009-04-01王伯平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软件行业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结合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关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文章提出了适合培养软件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集中式的暑期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这一观点通过作者所在学校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软件专业学生暑期专业实践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关键词:暑期专业实践;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200-02
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增多,但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作为独立学院要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在建立高水平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专业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具有雄厚扎实的技术实力、熟悉国内外企业运营模式的实用化软件人才。暑期专业实践作为软件专业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最集中、最深入的形式,历来就是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形式,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课题就是针对软件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暑期专业实践的特性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面向就业,突出“三用一新”的特点:实用、适用、够用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与实践结合模式,广泛调研和借鉴国内外各高校相关软件专业对学生专业实践所采取的运作模式,力图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方法来解析软件专业学生在暑期专业实践中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和特点,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以期发现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互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最终将探索与研究的成果反馈到暑期专业实践当中,使独立学院软件专业的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利用暑期专业实践的平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主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真正适合独立学院软件专业学生的暑期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自主创新学习,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地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以自主创新学习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从个人的学习活动来说,是指学生在认识、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有不同于书本、前人、教师所讲的思维过程;在解决、分析、处理问题时,有新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的观念、方法、结论是经过自己探索和实践获得的。在自主学习中,始终强调学生是主体,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软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软件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往往跟不上软件行业的需求。因此,有专家指出,在大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进行实践。简言之,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有意义的教学手段,在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促进软件专业学生主体发展,达到主体性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共同成为21世纪推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有用之才。因此,怎样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暑期专业实践作为软件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则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美国的“合同教学法”、德国的“引导探究教学法”、苏联的“问题教学法”、澳大利亚的“协商学习法”,这些探索都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国内,很早以前就有人开始探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面的问题,如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课改综合研究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课改目标”;这些探索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改革,较好调整了教学关系。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教,轻自学的现象,有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理论支撑也相当薄弱,软件专业实践的机制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合理因素,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软件专业把专业实践安排在相应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时间有限,只能做些小型软件题目,难以让学生从事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实践;甚至某些高校连专业实践课都很少。我们学校的软件专业也有每学期的小班专业实践,但只有短短的每周两节课时,也只能对课堂上讲的相应理论知识点进行编程实践。如何有效地在学生大学四年的人生黄金时间段让学生参与工业界项目整个阶段的软件开发全过程实践,并且利用学期之外的非学习时间让师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们自然想到了利用时间较长的暑假时间进行专业实践,并连续坚持做了四年,并且反应良好。因此,研究暑期专业实践对软件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今后暑期专业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连续做了四年的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暑期专业实践活动,我们要求暑期专业实践题目须是现今工业界所用的软件项目的一部分或其模拟,软件专业学生通过这些软件项目的亲手制做,对同学们以后的就业很有裨益,同学们大都比较重视。暑期专业实践题目一般是在暑期放假前提前在多个题目中让学生自行选择,同学们大都选其所喜爱的题目,2008年以后的暑期专业实践我们甚至还允许部分学习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组成团队自报项目,因此同学们投入到项目开发的热情也较高。
同学们在暑期实践前,利用暑期的空余时间,会自觉地利用书籍或网络等工具查找相关项目的资料,有些还自己提前动手实践。在项目的实践中,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暑期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学生是主体,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同学们在解决、分析、处理问题时,有新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的观念、方法、结论是经过自己探索和实践获得的,这就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因此,暑期专业实践我们是采用软件工程项目引导的具体方法,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创设切实可行的实践问题情境,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问题;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具体实践流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在整个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起到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每次暑期专业实践中,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同学们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符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同学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同学们高素质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次的暑期实践结束后,我们都会有一个总结报告会,各组同学都能分别展示自己所完成的软件作品并对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交流。多数学生表示在这种形式的实践中,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自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并接触到了工业界真正在使用的工程项目,收获颇丰,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作者简介:王伯平(1965- ),男,陕西西安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