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掌舵中国村庄阻力不少
2009-04-01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3月30日文章,原题:大二学生掌舵中国村庄 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当选村主任的事,在中国引发了对鼓励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服务乡村的新政策的关注。该政策旨在改善中国基层行政管理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减缓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低就业率问题。在上世纪中国进行的推动农村社会改革的运动中,中国的年轻人曾经若干次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然而,他们经常发现乡村对变革的抗拒超出他们想象。
陕西高杰村的村民听到催促领取免费碘盐的广播通知。播放通知的是村主任白一彤———仍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业的19岁大二女生。白出生在该村,小时搬到城市。她说担任这个工作是因为父亲的建议,他是一名社会关系很广的地方记者和前官员。
村民说,因为新主任村里才有了从枣园通往山下的路。为修建这条路,白一彤花掉了家中相当于1.4万美元的钱,几乎是这个村委会3年的财政收入。尽管这种做法可能会引起对公私资金混用的猜疑,但在中国一些地区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竞选策略。今年1月,白几乎全票当选,击败了46岁的白治家———早期候选人的典型代表。“村民态度很明确”,白治家说,“之所以选择白一彤是因为她年轻又有文化。更年轻的村主任是未来的趋势”。除了出钱修路,白一彤正努力将村里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修复为观光景点。但她表示并非所有村民都支持这种做法。“因为那不能当饭吃”,她笑着说,“正如古谚所说的‘民以食为天,农民们更关注的问题还是填饱肚子。”
邻村建起一幢建筑堵塞了正修的路。就在白想协商解决时,她的村民已火冒三丈,拆毁了那幢建筑的近一半。邻村村民想暴打她,但她的村民将她保护起来。一些分析家指出,这种对改革的抗拒力量来自于更高级别的基层官员,并对乡村权力架构能否接受年轻人表示担心。他们也怀疑,其他年轻村主任们在不具备白一彤所掌握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资源的情况下,是否也能有所建树。▲(作者安东尼·库恩,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