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独院式建筑建造分析
2009-04-01胡亚东
胡亚东
摘要: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低层独院式住宅,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发展,尤其在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更为迅速,但是在设计时应考虑低层高密度的可能性,以节约用地。文章主要对低层独院式住宅建筑建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层独院式;建筑设计;城郊农村住宅
中图分类号:TV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134-02
一、城郊农村的建房历史与现状
(一)城郊农村历史遗留思想
农村住房过去一直以平房为主,基本上以三~五间为多大约(50~80m2),最多的也不过在100m2以内。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二层小楼,也有些地方开始在村中规划多层(六层左右)住宅楼,但是村民普遍不习惯这种多层住宅楼的居住方式。
(二)城郊农村住宅用地的情况
城郊村民建房用地仍然沿袭历史的做法,使用的是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发放“宅基地”的型式获得。城郊农村住宅一方面存在着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又是老房、小房占大院。在华北地区,特别是石(家庄)、保(定)地区,由于地处华北平原,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大约人均土地不足一亩667m2,城郊更显紧张,许多村庄人均土地不足半亩333 m2。发给村民的宅基地(不含道路)一般是130~200 m2,地块面宽一般10~15m。加上门前道路,每户用地170~250 m2之间。
用以上面积的土地,建成200~250m2的小楼,房屋(南北方向)间距不足8m,除去门前道路宽度,院落进深也就3~4m,间距房高比不足1.2,在这样的村落(院落)中居住,使人很有压抑感。
独门、独户、独院是农村多年生活习惯所决定的,也符合农村的生产活动的特点,从平房到新建的独家小楼,都保留了这一特点。四居室的要求是农村的户型所决定,现在,城郊农村人口显著变少,户型逐渐小型化,“四世同堂”已极少见,每户人口已降至5人以下。但是由于亲戚往来较多,节日家人团聚时间较长等特点,一般要求满足三代居住要求外,再加一间客房。较大储藏空间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活动所要求的。厨厕入户是由于城郊已普遍纳入城市自来水及排水管网,这一进步大大激起了村民向往方便、舒适的城市生活的愿望。综合以上要求,考虑城郊农民的支付承受能力,每户住宅建筑面积以200m2左右为宜。
二、低层独院式建筑特点
1.平面组合较灵活,容易处理。能适应不同面积标难的要求。
2.层数少,上下联系方便;与户外的联系方便,使人能更多地接近自然。因为独户,可省去公共交通面积。平房无须用楼梯,楼房的楼梯是独户用,尺寸较小,而且楼梯间的上下空间均可利用。
3.每户有院落,既可综合解决家庭活动如洗涤、乘凉、进餐、儿童游戏、点燃沪子、放杂物、晾晒等,又可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改善住户室内和周围的微小气候。
4.自重轻,对地基的要求不高。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技术简单,住户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建造。
5.低层住宅的平均层数低,用地指标高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另外,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以及其他市政设施投资多,不经济。
三、独院式建筑安排
独院式建筑一般指独户居住的单幢住宅。其特点是房屋四周临空,不与其他建筑相连,有独立的院子。院与院被此用围墙分开;也有不用围墙的,各户之间植树或用绿篱或以道路分隔形成小院(如图1)。
由于独院式住宅一户占一幢房屋,四周临空,因此建筑空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平面和剖面设计中受方位、地形等条件影响较小,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朝向。各户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便于绿化,环境安静,干扰少。
(一)独院式住宅户内的功能关系
一般独院式住宅的面积标准较高,房间的功能要求也多于其他类型的住宅,它和室外环境空间的联系密切。
标准较高的独院式住宅,居住部分一般包括起居室、卧室、餐室、客厅、工作室等;在有待定使用对象的住宅里还设有警卫员卧室和保姆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此外还有门厅、走廊、阳台、平台等。户内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如图2)。
在较低标准的独院住宅中,居住部分一般包括卧室或起居室兼卧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厕所、走廊等,功能关系较简单。
(二)独院式住宅的类型和空间组合安排
独院式住宅一般分平房独院式住宅和楼房独院式住宅。
平房独院式住宅是独院式住宅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既可适用于较小的户型,也可适用于较大的户型。居住部分和辅助部分可采用前后组合和左右组合两种方式。前后布置可将居住部分放在好朝向的位置,而将辅助部分放在朝向较次、较隐蔽的位置,可做到分区明确,前后门交通路线不混杂。左右布置往往使辅助部分占有好朝向,而有些居室却得不到好朝向,如图3(b)中的厨房占了好朝向,而有一个卧室却在北向。
平房独院住宅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分为走道式和枢纽式两种。走道式组合适用于较小户型;户型较大时,交通面积过多,不经济,另外走道狭长,空间也不好利用。枢纽式交通联系平面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对大小户型均能适应。
图3(a)为走道式交通联系,前后组合。图(b)也是走道式交通联系,另在起居室与厨房之间加了环形交通线,以方便厨房与起居室内餐桌之间的联系。图(c)为枢纽式交通联系。以餐厅为交通枢纽与所有房间作放射形交通联系,平面紧凑,联系方便。由于没有纯交通面积,面积利用率高。居住与辅助两部分前后布置使建筑进深较大,面宽较小,比左右布置有利于节约用地。
图3(d)是以起居室为交通枢纽,但因通行穿过起居室的机会较多,而对起居室的干扰较大,通过厨房组织环形路线作为补充,可以减少对起居室的穿越。
如果户内居室多时也可采用插入小庭院的布置方式,这样可使户内各个居室在朝向、通风或环境要求等方面都得到比较理想的条件,户内交通也方便而短捷。这种户内庭院在空间上可以和与它相邻的房间形成密切的联系,并互相流通和渗透,形成一块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室外活动和休息场地。
楼房独院式住宅比前者用地经济,又因为楼层比底层干燥,卫生条件好,不易受干扰而更受住户欢迎。独户占用底层和楼层,可按不同的功能分层布置房间。通常将户内公共活动用房,如起居室、客厅、餐厅、厨房放在底层;面积允许时可在底层安排一个次要卧室、以方便老人。楼上布置对卫生条件和安静要求较高的卧室、工作室和书房等。卫生间可按户的规模及标准分层设置。这样,功能分区明确,各得其所,来客、聚会、做饭、吃饭在底层,休息、工作、读写在楼上。
楼房独院住宅虽然增加了户内楼梯,但压缩了水平交通面积,楼梯尺寸小占用面积也不多,且楼梯上下空间均可独户利用,楼梯下部除用于贮藏外还可作为小卫生间。
三、结语
楼房独院式住宅在建造安排中,楼层和底层房间的关系应有利于建筑结构和设备管线的布置。起居室、餐室、厨房等常在底层,其面积和形状变化较大,对方位、朝向要求比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地段和道路出入口等。设在楼层的卧室、书房等房间的面积、形状变化不大,但对朝向要求较高。因此,在布置这些面积不同,功能各异的房间时要统一它们之间的矛盾,创造合理、经济的结构布置条件,尽量使承重墙、柱上下对应;备层卫生问应尽量上下对应以利于各种管道的布置。
参考文献
[1]王德民,黄春华.广义建筑学的人居环境空间尺度概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4).
[2]邹艳红,周胜,陈进,邓浩.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8,(5).
[3]吴丹,郭非.城市滨河区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探寻——以沈阳市浑河沿岸五里河公园一带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为例[J].中华建设,2008,(10).
[4]张劲松.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2009,(2).
[5]何大治,谢步瀛.基于子空间模型的人员疏散路径选择[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6]车竹明.浅谈小户型住宅设计[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
[7]刘兴,吴晓丹.公共空间的层次与变迁——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分析[J].华中建筑,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