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及其晚期作品
2009-04-01史忆
史 忆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生活经历、重要作品以及后期关键作品——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这部小说对于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莱辛一生的创作以及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这些评论有助于读者在诸多方面理解莱辛的此部小说,有些独到之处。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评论
一、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她是历史上第十一个获得该奖的女作家,据称可能是该奖项年纪最大的获奖者。其获奖理由是:“这个表述女性经验的诗人,以其怀疑主义精神、火一样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一个分裂的文化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
莱辛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六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尽管莱辛在非洲度过了艰苦并且不快乐的童年,但在其笔下的非洲小说中,她对英国殖民者的艰难和当地土著的困境都充满了同情。
莱辛15岁时离开教会学校,四处打工谋生,作过秘书、打字员、小职员等。1949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的莱辛,回到英国定居,并于同年出版了处女作《青草在歌唱》,描写了种族歧视在非洲给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悲剧。从此以后,莱辛便以写作为生。
莱辛随后创作了五部系列的小说《暴力的孩子》,描写了女主人公玛莎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社会的艰难历程。莱辛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也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题为《自由女性》故事,五本笔记构成,叙述手法已有别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故事似乎是相互连贯的,但莱辛将它分为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虽然此书是女主角安娜的成长纪录,但内容也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
20世纪80年代,莱辛还创作了一系列科幻小说,如《南船座中的老人星》等,以科幻的形式思考人类历史和命运。最后莱辛的创作又回到了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题材也相对地比较狭窄。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简-萨默斯的日记》(这部作品由《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和,《如果老人能够…“》两部小说构成)《好恐怖分子》《第五个孩子》和《又来了,爱情》。在创作了大量小说以外,莱辛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
“莱辛一生致力于自我教育,关注20世纪所有重要的知识政治运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神秘主义,生物社会学和科幻理论。所有这些都展现在她的作品中。使其作品最终成为这一时期变换的社会气候的记录”(Jean Pickering,7)。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里,莱辛一直努力在其作品中揭示种族歧视、个人的内心挣扎、自我良知与阶层利益的冲突以及地球之外的太空现实。因此,她被誉为非洲作家、共产主义作家、现实主义作家、神秘主义作家、心理研究作家、女性作家和科幻小说家。
二、《一个好邻居的日记》
1983年莱辛以简·萨默斯的笔名匿名发表了《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莱辛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抛开作者的声望,探索一部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第二,鼓励无名的年轻作家,第三,不想被人认出是多丽丝·莱辛,从而被贴上一定的“标签”。如女权作家、共产主义作家或科幻作家。事实上,“只要这些书没被认出是莱辛的作品,就不会受到太多关注”(Baba Copper)。然而当得知这是莱辛的小说时,它被认为是一部闪光作品,值得每一位希望了解莱辛作品的读者感兴趣。《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和莱辛的另一部小说《如果老人能够……》一起以《简·萨默斯的日记》为书名出版,并被普遍认为是“莱辛后期写作中的关键作品”(Tiger)。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讲述了一位成功的职业中年女性(简),与一位生活窘迫的老年女性(莫迪)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简是一位中产阶级职业妇女,担任一家十分畅销的妇女杂志的编辑。在她的丈夫和母亲相继去世之后,简发现实际上自己在感情上是麻木不仁的,和丈夫、母亲都极少交流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80多岁的小个子老人——莫迪。莫迪衣衫褴褛却个性很强,身上有一股倔强的傲气。从此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彼此改变了人生态度。莱辛的这部作品饱含着作者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与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一位成功的中年编辑与一些老年女性的非凡友谊在莱辛笔下通过生活细节的描绘得到了准确的阐释。这部小说展示了当代社会以“年轻文化”为主流的现实状况,探讨了老年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经济问题。而莱辛也唤起读者心中对老年女性那“故意的漠然和逃避”的深切同情。
三、国内外对《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评论
作为多丽丝·莱辛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受到国外许多评论家的关注。
1995年,Emily K.Abel在《老龄研究》上发表了她的评论文章《玛格利特·福斯特、玛丽·戈登和多丽丝·莱辛的关怀》。在这篇评论中,Abei研究了包括《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在内的三部小说,指出这些小说粉碎了存在多年的关于老年关怀的概念。1997年,Muge OaIin出版了她的专著《在东西方之间一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苏菲主义》,其中《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被认为是莱辛苏菲主义教育小说之一。2000年,维基尼亚·泰戈发表了评论Ⅸ老龄焦虑——《简·萨默斯的日记》,评论涉及文艺女性代表、莱辛的双角色应用,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母亲以及莱辛在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之间的游离等众多主题。
尽管多丽丝莱辛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中国大陆学者的注意,但在国内关于莱辛这部后期关键作品的评论并不多。幸运的是,2007年我国学者王丽丽出版了她的著作一《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A Studyof Doris Lessings Art and Philosophy。王丽丽的著作。锁定莱辛从伊朗、非洲到英国的成长经历,历数她一路受到的复杂思想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直到狄尔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伊斯兰教义中的苏菲主义。以此思想研究为背景,作者挑选莱辛的九部代表性小说,一一分析其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哲学观念与艺术手段之交融。如此文本分析、论证详实,有理有节。堪称创新。”(赵一帆)。在这部专著中,《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得到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此部小说的专题包括《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的时间结构、生命的同一性和小说中的隐喻等。就笔者所知,《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一部较为全面研究莱辛及《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专著。
除了王丽丽学者的专著之外,2005年,田若飞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论罗杰斯的“反射”理论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体现》的论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萨默斯德日记》,并分析她是用心理分析家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来影响读者的。2006年,王丽丽教授和郭曼在《山东外语教学》上发表了《灵魂的影子——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的特征和功能》一文,通过双人物的起源、死亡与新生、现实与梦境和心灵告白分析了双人物的关联性特征及在小说中发挥的独特功能。
以上这些评论有助于读者在诸多方面理解莱辛的此部小说,有些评论有着其独到之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虽不是莱辛的代表作,但它是莱辛创作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饱含着作者对处于后现代时代的普通人的命运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于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莱辛一生的创作以及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王宁)。它在今后必将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