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而不伤的人性寓言
2009-04-01刘涵苏伶童
刘 涵 苏伶童
摘要经典的电影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然退色,相反会因大浪的淘洗而愈发魅力四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寓言,一部关于现代文明吞噬“人”的寓言,更是一曲挽歌,一曲哀叹理想与彼岸消亡的挽歌。主人公的姓名,船,海洋,城市和陆地都是寓言中的象征符号。该影片以其浪漫、唯美的情调,悲而不伤的韵味和对人性深刻的诠释而令笔者唏嘘、嗟叹。
关键词船,陆地,本我,寓言
一、引言
《海上钢琴师》出自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同时又是他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之一。该影片于1999年上映,从此饮誉全球。
二、剧情
如同《天堂电影院》给人的感觉,托纳托雷以其擅长的叙事手法,使观众随着回忆与现实的交错,轻易地融入剧情之中。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人名),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扣动着观众的心。
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从一开始便是一场悲剧。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游轮SS Virginian号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锅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锅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惟一的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SS Virginian@的1900葬身于海底。
199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了,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
三、永恒的人性寓言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寓言,一部关于现代文明吞噬“人”的寓言,更是一曲挽歌,一曲哀叹理想与彼岸消亡的挽歌。主人公的姓名,船,海洋,城市和陆地都是寓言中的象征符号。1900象征了整个20世纪,进而变成了永恒的人性挣扎的载体。船和海洋象征了已知的,有限的本我世界,而城市和陆地则象征了未知的、无限的和世俗的世界。
与船相比,城市是无限的、用1900话说就是:“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得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在电影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一群群寻梦者第一眼看到美国时的激动、狂欢与贪婪的场景。在这种意义上说,城市是没有尽头的,就如同人们的欲望。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欲望的膨胀,而这种膨胀的欲望又是不可遏止的。影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海上生活”,体现了世界与人性的本然,同时也反射了凡庸生活的平淡无奇乃至苍白贫血。换言之,这世界上至少有两种互相无法协调的生活:一种生活,永远保持着对本然的追寻和不懈的探究,而另一种则是苏格拉底意义上未经检验因而也并不值得真正一过的生活。而这样两种不同生活,又体现在两类不同人的身上,一类是极少数天才或哲人,一类是绝大多数群众乃至群氓。对此,1900做出了如下哲人般的思考:“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
船无疑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它是移动的,穿过惊涛骇浪,连接此岸与彼岸。除了1900,所有的人都只是乘客。在影片中,船是复杂的象征、隐喻载体。它是人类最后的理想与艺术的栖息地,是向膨胀的城市输送寻梦者的载体,是“本我”与灵魂小憩的最后一个驿站。1900这样评价自己的生活:“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最后,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革命与反革命、大萧条与大清洗之后,在将现代文明催生的人类的欲望与罪恶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后,船(蒸汽船——第一次工业化的代表)就成为多余。当船与人类最后的理想与艺术的守望者1900一起,在火焰中沉入大海的时候,现代文明已经发展到足以摧毁自身的高度。就像人建造了远航的巨轮,却不得不亲自毁灭它,人也要毁灭自己建造的乌托邦。
四、尾声
1900最终没能走下舷梯,这个选择意义非凡。他完全自主地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划出了界限,在他心目中的本真生活与众人的雷同生活之间划出了界限。1900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海轮上——他选择了回到自我。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1900的黯然离世而悲叹唏嘘,或许这才是他生命戏剧惟一合乎逻辑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