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俗事纷扰中诚实地想象爱情
2009-04-01杜文婧
杜文婧
冯小刚曾在一次记者访谈中坦言他的《非诚勿扰》讲的是一个温情、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想让观众在唯美的想象中投入地、真诚地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他并且称其为:足底按摩。
印象中的足底按摩有点疼、有点痒,又很舒服。冯导的这个比喻想来亦是神来之笔。看完了故事才真觉得,这部片子看似喜剧却又不那么轻松:既可以当作智慧通透又油滑暖昧地解读着世故人生的雅痞式语言游戏来品味,也可以当作温暖中强压住透骨的冷意,既迷茫逃离又诚实相对的爱情白日梦来看——这个梦有足够的钱和闲情逸致做底子,涂了几抹让人心疼的诚恳,让爱着的人和看了的人既快乐又悲伤。
俗世中的小人物,真实地活在各人的悲喜中。当个人的真实与想象对接时,自我的风采与落寞会一起升腾起来,而当真诚的心愿不得不被纷扰的世情击倒、冲垮之后,强势的一方揉一揉僵硬的表情和瑟缩的心灵,起身离开,脆弱的另一方则退守旧梦,在迷茫中沉沦。在爱情或是在生活中,诚实的爱恨往往交织着人生,让人想起时内心隐隐作痛。每个人都会憧憬、都会无奈、都会沉溺、都会痛……《非诚勿扰》便在料峭的冬意中,取了西湖的盛夏和北海道的初秋,在曼妙美景中,将个中滋味打翻了、撕裂了又拼贴了,做成一道风景、一种情致、一个姿态一给人看赏、给人品味、给人想象。
尽管故事主线略显单薄,但在或同步穿插、或旁枝横溢、或渐行渐远的单线条叙事结构中,以人物语言和情态为中心被串起的一个个小故事,却仍能够在张弛中极具弹性地展示不同世态人生中人的价值取向、伦理判断以及情感纠葛。
杜撰的一次次相亲和预设的各色人物、情境则分别模拟了一个个期待温情的人存于心底的种种脆弱和渴望。片段式的实物场景和语言场域,展布出的既有湖光山色中对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又隐藏不住彼此心照不宣的对视中和心有旁骛的凝视时,眼中那深深的寂寞:功利的买卖、认知的错位、空洞木然的纯情、一厢情愿的寥落、利害的审读……都借着近乎顺势调侃的调子,暧昧模糊却又冷静残酷地破开了超凡景物和唯美自然中包裹的人生真相,以貌似单纯的解释方式闪亮地穿透人心深处对爱与归宿的期盼。如果说这是一出喜剧,那它撕裂的应该就是个体对于人生的种种感悟、喟叹和无奈了吧——固然无用,其承载起的却是暗涌的生命之潮中点滴有关真实情感的感动与回望过往时那几分为自己添加的温暖和诗意。
更多的时候人们是无暇与美好的东西作太久的对视的,并且当固执地要求别人真实时,自己也未必就那么诚恳。之所以很多人会把影片中在教堂里忏悔的一段戏看做是调侃手法的登峰造极、是夹了长长尾巴的一声被风吹干的笑……少了几分从中读到感动的真诚(尽管没有读到倾诉中所积累和孤独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而当那个不乏真诚、单纯的倾诉者回忆的闸门被打开,被记忆中的自在与欢欣裹挟,津津乐道于回味和讲述时,人们更多看到的是牧师的无奈和愤懑,也都在教堂时针所走过的区间里骄躁了、无语了,却没能够发现和分享倾诉中人的快乐和满足——毕竟,人只有傲着快乐的事才能忘却时间也忘却一切。
对于习惯了俗事纷扰而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多时候就连凝视天边灿烂霞光的时间和想法都没有。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影片这一情节的设置无形中成为一种反讽和对悲哀的感慨。能安静地放松心灵,离开尘世走进山水,诚实而妥帖地在想象中经验一种尽管并不那么完美却着实温暖且浪漫的爱情,平静地回归内心,轻松而真实地与自己面对面……这未尝不也是《非诚勿扰》的美意。
将心态放平和、敞开心扉去坚定地容纳才能让更鲜活更美好的东西进来,才能让不安宁的另一颗心觉得安定。也由此,伶俐、空寂而又明朗的笑笑才能在心死过一回之后,放下令她不安的一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也正是那个知心不换命,坦诚得可爱的酒友、那个有了半点爱的希望就不禁乐得脸上开了花的男人、那个爱得认了真的人,让她着实感动并懂得了珍惜。如她信中所说:“……善良的你和干净的北海道,能让我看到人世的美好。”这种对于美好的品读对于一个灵魂在一场痛苦的爱中被撕扯的女人而言,所弥留的更是发自内心的留恋和向往。出于无法正视自己被耗尽的情感,她选择了用沉溺的方式解脱,用果决的姿态逃离……待到再回归时,她才得以如水般平和干净,在抛却了烦扰之后淘气又有些霸道地走入爱情。
诚实地面对了俗事中的纷扰,诚实地想象了并不那么完美却熨帖了心灵的浪漫爱情,《非诚勿扰》让我们笑过之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谅解以及对于过往的回味和想象,虽然有些隐约的疼痛,却快乐着,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