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岛上空的空战传奇

2009-04-01

航空知识 2009年4期
关键词:美机机群敌机

许 毅

1950年秋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召见新中国人民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当时的中国正卷入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刘亚楼一落座,毛主席就开门见山地说:“志愿军地面部队,主要是以步兵和为数不多的炮兵、坦克兵参战。与拥有陆、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国军队作战,制空权必然掌控在美军手中,这对志愿军的战斗行动极为不利……为此空军必须迅速开赴前线,支援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

“请主席下达命令,空军一定早日参战。”刘亚楼霍地站了起来,毫不犹豫地说。

一场简短的对话,吹响了志愿军空军参战的号角。不过,无论是作出这个决定的领袖,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军,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决定,将揭开的是怎样的一个荡气回肠的空战传奇……

一场力量悬殊的对话

当我们横跨近60年的时光,来重新审视当初这个决定……让志愿军空军参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事实:志愿军空军的对手,是美国及其纠集的多国部队在朝鲜战场投入的庞大空中力量。1950年10月志愿军决定参战时,美军已投入了14个联(大)队,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空军及南朝鲜空军一共100余架战机。而此时的人民空军,组建仅一年时间,仅有新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各型战机不足200架。

在飞行员素质方面,美军飞行员多数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而人民空军的飞行员们驾驶喷气式飞机的平均飞行时间只有20小时左右。

显然,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对话。面对强大的对手,年轻的人民空军慨然赴战。

195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在辽宁安东(今丹东)宣告成立,刘震任司令员。4月25日,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开始履行全面领导参战部队的职责。

志愿军空军最初的计划是进驻朝鲜境内机场作战,为此,1951年3月至10月间,以工程人员付出巨大牺牲为代价,在朝鲜北部先后抢修了17个机场。遗憾的是,由于美军对这些机场频繁轰炸,志愿军空军最后决定改用鸭绿江沿线中国境内的安东等几个基地进行作战,因此这17机场也最终未能使用。

1950年12月21日,与朝鲜新义州一江之隔的安东浪头机场。一位身披军大衣,气宇轩昂的方脸汉子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处的天空。在他目光的延长线上,10架米格-15战机正从辽阳机场飞来。

他就是刚刚任命为空4师师长的方子翼。为了稳妥起见,空军决定在正式参战之前,先以飞行大队为单位进驻前沿机场,在苏联帮建的我东北地区防空作战部队的掩护下,选择有利时机,进行实战练习。方子翼此行的任务,正是带领10团28大队首批进驻前线机场进行实战练习,以取得首战经验,解开“空战之谜”。

在友军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实战练习计划。计划确定:首先熟悉美国空军的活动情况和特点,研究作战对策和战术,做好战斗前的各种准备活动,尔后进行战斗飞行练习。

一个月后,志愿军空军迎来了参战后的第一次战斗。1951年1月21日,朝鲜安州上空,伴着一阵狂野的吼声,6架米格-15战机急速地飞过来。带队长机是28大队大队长李汉,他们发现了前来攻击我后勤补给线的美军机群。

首次接敌,李汉很兴奋,顾不上察看敌机的数量和部署就率队向敌机发动了攻击。乍见中国战机的美机有些慌乱,但很快发现来机数量不多,而他们有20架F-84,于是把李汉围了起来。李汉的队伍毫无惧色,对着美机一阵急冲猛打,但是毕竟经验不足,无一命中。好在李汉还保持着一点冷静,偷偷迂回到4架美机左侧400米处,向长机猛烈开火,将其击伤,取得了这次空战的唯一战果。这也是志愿军空军获得的第一次战果。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战首次揭开了“空战之谜”。正如空军首长的贺电指出的:这次空战,“证明年轻的中国人民空军是能够作战的,是有战斗力的。”8天后,在定州以西,李汉率8机迎击16架F-84机群,击落击伤各1架敌机。这也是志愿军空军首次在实战中击落敌机!

1951年3月2日,首批到前线机场锻炼的空4师完成实战练习任务,带着击落美机1架,击伤美机2架的战绩,返回辽阳驻地。

这次重要的实战经历,不仅是志愿军空军的首次空战体验,同时也是人民空军成立以来的首次实战经历,必将被深深地烙进历史的记忆中。

直面空中“绞杀战”

1951年8月18日,侵朝美军发动“夏季攻势”,同时,美空军开始执行空中“绞杀战”计划,目的是切断朝鲜北部交通线,卡断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这时,美空军力量已增至19个联(大)队,作战飞机1400余架,空中活动十分猖獗,给中、朝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和后勤供应带来了极大压力,反击敌方的空中封锁成为志愿军空军的首要任务。

1951年9月起,志愿军空军开始以师为单位,轮番进入一线机场参战。9月12日,经过初战锻炼的志愿军空军第4师的56名飞行员、55架米格-15战机,由师长方子翼、政委谢锡玉率领,再次进入安东浪头机场。刘震司令员指出,空4师这次参战应积极打击敌方大机群,进一步提高战斗力。

9月25日起,大规模的激烈空战开始进入高潮。当日,第4师出动32架飞机,配合友空军与企图袭击清川江上新安州大桥的美空军百余架混合机群进行激烈空战。这座大桥是连接前线和后方的咽喉要道,对地面战役胜利有重大战略意义,因而双方争夺异常激烈。

这一天的下午,12团副团长李文模率16机在安州上空突然与20多架美机遭遇。双方相距非常近,很快就投入了战斗。从米格战机上射出的一道道银色闪电劈进了F-84机群之中,炮火、浓烟遮蔽了天空。战斗中,6号机飞行员刘涌新为了保护长机,孤身与6架敌机激战,最终击落1架F-86,但终因寡不敌众,座机被击落,壮烈牺牲。

F-86是美国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1949年5月才开始装备部队,是当时美空军装备最先进的战斗机,与我方装备的苏联第一代喷气战机米格-15性能大致相当。但是,考虑到双方作战经验的悬殊差距,年轻的刘涌新创下的首次击落F-86的纪录显得尤为难得。

在此后5天的空战中,第4师和友空军密切配合,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毛泽东看到空军关于第4师的战报后欣然批示:空4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你们予以鼓励是正确的,对壮烈牺牲者的家属应予以安慰。”

10月20日,4师奉命转回沈阳休整。此轮作战,空4师共作战38天,参加大机群空战7次,击落敌机20架、击伤10架。同日,第3师50名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15开赴安东前线,担任掩护泰川一带新建机场

和平壤至安东一线交通运输任务。第3师是一支善于学习和总结的部队,他们研究了空4师的作战经验和美机的活动特点,从11月2日至10日,连续与美空军分散活动的小机群空战5次,击落击伤美机8架,自己仅轻伤一架,首战告捷。

11月16日起,第3师开始与美空军大机群作战。18日下午,美机9批184架,一部分活动于永柔地区,另一部分窜至安州、清川江一带对铁路目标进行轰炸扫射。第3师9团副团长林虎率16机出战。在肃川上空,发现美空军F-84战机20余架。沿西海岸北飞。林虎乘敌不备,率编队以突然猛烈的动作,从8000米高度俯冲下来,一举冲乱美机队形,造成各个击破的有利态势。此战,9团共落美机6架。

11月23日,3师7团副团长孟进率领20架飞机与北窜的20余架F-84空战,又创造了一次空战击落击伤美机8架,自己仅轻伤1架的战例。此后,3师又多次参加大规模空战,愈战愈勇,战绩不凡。到1952年1月14日,空3师第一次轮战结束,在86天时间里共击落击伤美机64架。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在看到第3师战报后,欣然写下“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勉词。

在空3师作战期间,空2师6团和第14师完成了打击美空军小机群、进行实战锻炼的任务。1951年12月和1952年1月,第6师、第15师分别进入一线参战……

到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已有9个师18个团的歼击机部队和两个轰炸师的部分部队轮番参战。他们不畏强敌,奋勇反击美空军封锁铁路线的活动,同时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取得了组织指挥和空战的经验。志愿军空军大批部队投入战斗,加上地面防空部队的奋勇作战,沉重打击了美空军,使其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的所谓“空中优势”受到很大削弱。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51年11月18日下午,当空3师9团1大队的6架战机到达清川江上空时,发现在前方低空有60多架敌机在活动。大队长王海一声令下“跟我攻击!”随即率编队猛冲下去。他们利用米格战机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几经上下格斗后,美机队形大乱,并抓住时机发起猛攻,先后击落敌机5架,其余美机只好退出战斗。在这次空战中,战机数量是6架比60多架,而战果是5比0。这就是著名的“王海大队”的成名作。

在朝鲜半岛的天空上,这样的传奇屡见不鲜。

在保卫新安江大桥的战斗中,第4师12团l大队长李永泰先后遭到12架敌机围攻,飞机中弹30余发,受伤56处,仍与敌格斗,最终奇迹般摆脱敌机,安全返航。后来,友军派人看了这架飞机,幽默地说:“这哪里是飞机,简直是‘坦克。”从此,李永泰有了个“空中坦克”称号。最终他创下了击落4架F-86的辉煌战绩。

在1951年11月23日,空3师1大队长刘玉堤神奇般地创造了在一次战斗中击落4架美机的纪录;陶伟,一位年仅19岁的新飞行员在一次战斗中创下了在最近距离歼敌的纪录,即在120米的地方开炮,将敌机击落;在一次敌众我寡的战斗中,中队长孙生禄为了掩护战友,像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一样,奋不顾身地驾着受伤的飞机猛地向敌机撞过去……

被美空军称为“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戴维斯少校,被另一位更为勇敢的对手张积慧击落。如果不是事实如此,美国人根本不信他们的英雄,有着3000小时飞行时间、在二战中参加过266次战斗的老牌飞行员戴维斯,会被张积慧这位一年前尚不知空战为何物的中国飞行员击落。只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另一次战斗中,年轻飞行员韩德彩同样靠着英勇作战,神奇般地击落了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费席尔被俘后,要求见见击落自己的对手。当脸上尚挂着稚气的韩德彩出现在他面前时,费席尔吃了一惊,志愿军空军首长严肃地说:他的确很年轻,只有20岁,在战斗机上总共飞行不到100小时,但是,他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英勇战斗,终于把你击落了!

轰炸大、小和岛

1951年11月的一天,9架图一2轻型轰炸机携带72枚100千克杀伤爆破弹和9枚燃烧弹,飞到了位于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和小和岛上空。抗美援朝作战中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战斗由此打响。

大、小和岛是美军和南朝鲜军的一个前哨阵地。专门搜集朝、中两国的军事情报。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决定攻占这些岛屿。志愿军空军承担了登陆前夺取岛上制空权、航空照像侦察、摧毁岛上情报指挥设施等配合地面作战的任务。

首次轰炸大、小和岛,志愿军空军参战后第一次动用轰炸机部队,也是志愿军空军首次直接配合地面部队组织不同机种的协同作战。从另一个意义上看,同时也是人民空军成立以来实施的首次主动进攻作战。

执行此次任务的是人民空军轰炸航空兵第8师,他们在抗美援朝初期才组建完毕。当年以带队长机身份参加战斗的大队长韩明阳回忆了当时作战的情景:“我们准时在指定空域与护航掩护的歼击机会合,然后飞向大、小和岛。15时38分,我轰炸机群在目标上空准时投弹,整个机群的炸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向敌人的指挥机构……”

这次轰炸行动,志愿军空军的轰炸机群投弹81枚,命中72枚,命中率达90%。

11月30日下午,志愿军地面部队准备好了对两岛实施渡海登岛作战。在发起总攻前,志愿军空军第8师大队长高月明率9架图-2轰炸机,向大、小和岛发动了第二次轰炸,以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由于组织、指挥上的问题,轰炸机群在途中遭遇美方战斗机群伏击,失去了喷气战机的掩护,战斗打得极为惨烈。轰炸机飞行员和护航的拉-11(活塞式歼击机)飞行员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长空壮歌。

虽然面对30多架F186的攻击,联合机群顽强抗击,连续击退了敌机数十次攻击,终于飞到目标区上空,对目标进行了强行轰炸。途中1中队右僚机飞行员毕武斌驾驶的飞机已中弹起火,他不顾一切地驾着飞机,不!准确地说是驾着一团愤怒的火球冲向大和岛,在强大的爆炸声中化为不朽。

此战,我轰炸机编队被击落4架,还有4架负伤。但是,最终飞到目标上空的飞机把炸弹全部倾泻在大和岛上,有力地支持了地面作战。当晚,志愿军地面部队一举攻下了大、小和岛。

轰炸大、小和岛的两次作战,一次完美、一次壮烈。但伟大的意义却是共同的:它们无异于向对手宣告,年轻的人民空军虽然是防御性的,但是也决不缺乏进攻的意志、能力和决心。

担负独立作战任务

1952年4、5月间,美方仍在遣返战俘问题上设置障碍,极力拖延停战谈判,并企图再次发动进攻。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央军委判断朝鲜战争可能拖过1952年。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空军歼击机部队进行第二番作战。

这在当时被称为“加打一番”。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已经参加过和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的空军部队,继续轮番作战,经受实战锻炼,增强战斗力。今天来看,这一决定是非常富有远见的。也是与中央军委和空军领导层最初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设想一脉相承。事实也证明,志愿军空军在这一轮“加打”之后,战斗力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这一次,华东军区空军的指挥机构接替了志愿军空军的指挥任务,华东军区司令员聂凤智担任了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此时,美空军方面,在空中“绞杀战”失败后,1952年夏季,又采取“通过有选择地摧毁目标来达到从空中施加压力”的作战方针。突击重点从铁路交通线目标转向重要工业设施和城镇。

从7月上旬起,志愿军空军的作战方针改为以“保卫目标为主”,确定了与友空军共同掩护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一线空军基地,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要地的作战任务,同时明确了积极寻找战机,出敌不意深入到平壤、镇南浦、元山一带,打击美战斗轰炸机小机群,钳制和削弱其兵力的指导思想。这是志愿军空军作战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志愿军空军以实战锻炼培养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主的阶段宣告结束,从此进入协同友空军保卫重要目标的独立作战阶段。

8月份开始,志愿军空军集中力量主动前往清川江上空作战。此时,战区正值雨季,志愿军空军克服了气象条件不利的困难。9月,第3、12、17师粉碎了美机6次大机群进袭的企图。同时,志愿军空军还采取4~8机小编队,多批连续出动,深入平壤以南打击分散活动的美战斗轰炸机,取得了出色的战绩。

1952年7月至11月间,由于志愿军空军主动出击,多次击退美空军的大规模进袭,基本上完成了保卫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等重要目标的任务。

随着战斗活动的不断增多,志愿军空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第3、12师已能担负打F-86大机群的任务,第17、18师已开始单独执行打美战斗轰炸机任务,第3、12师甚至开始使用性能更先进的米格-15比斯战机作战,并已取得成绩……美空军也承认,在1952年冬季的几个月里,志愿军空军的“战斗力显然有了提高”,而美空军的“战斗活动越来越困难了”。

朝鲜战事进入1953年。1月30日下午,美空军出动272架各型战机突击清川江桥,破坏永柔等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志愿军空军当即组织一二线部队共7个团96架飞机起飞迎敌,前两个梯队分进合击,第三梯队掩护。这次空战,志愿军空军阵容严整,气势夺人,一举冲破了美空军部队的前锋,穿插至宣川、龟城、昌城一带展开猛烈攻击,击落多架美F-86战机。在志愿军空军的凌厉攻势下,美空军战斗轰炸机纷纷南逃。

这是志愿军空军第一次成功组织一二线部队大机群协同作战,标志着整体指挥、作战能力皆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共和国之鹰越飞越高

1953年7月19日上午,美空军出动两个机群袭击新义州和义州机场,遭到反击。下午,又出动168架各型战机组成的混合机群,企图再度袭击这两个机场。志愿军空军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采取多梯队连续出动的战法,英勇反击。战斗中,第6师的沈洪江击落美机1架,郭树武和第4师的褚福田各击伤美机1架。这是抗美援朝中最后一次空战。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在这场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空战中,志愿军空军有如凤凰涅槃,经历战火的锤炼,而羽翼丰满,越飞越高。

由不会空战到学会空战;由打小机群到能打大机群;由单一机种作战到多机种联合作战;由只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到能够在昼间较为复杂的气象条件下,甚至在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21个团的672名飞行员,2个轰炸航空兵师的3个大队28个机组,59733名地面人员得到了实战锻炼。整个参战期间,志愿军空军部队总共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有212名飞行员击落或击伤过敌机,击落敌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志愿军空军被击落战机231架,牺牲空勤人员116人。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扶持。从1949年至195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批阅空军的请示报告达124件;1952年2月4日,为解决空军装备急需,毛泽东亲自与海军领导人商量,把准备购买舰艇的外汇转而买了飞机。抗美援朝期间,全国人民开展捐献飞机活动,捐献的款项,可购买3710架歼击机……这些支持,成为了人民空军迅速成长的最重要源泉。

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空战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无比深刻而久远。其最大的启示就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而这一启示,虽然经过了60年时光的摩挲,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国人所汲取!

责任编辑:思空

猜你喜欢

美机机群敌机
冲着敌机,开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亮剑! 云端反杀美机
39米!绝杀入侵美机
新中国建国后击落入侵敌机大盘点
广东省机群吊桶洒水灭火技术发展与应用①
“小阳春”派送
三年一剑
基于多核机群的Petri网系统并行化模型的研究
机群系统操作系统浅谈
偷架敌机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