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华来日正清秋——《中华诗词》2008“青春诗会”侧记

2009-03-31刘宝安

中华诗词 2009年1期
关键词:诗友诗词中华

“昔日芳菲避雁影,今朝红紫透霜林”。秀美的西山,天高云淡。11月24日至26日,《中华诗词》杂志社举办的“2008青春诗会”在中础宾馆举行。来自神州大地的12位诗友出席了会议。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郑伯农、周茑文、杨金亭、张鲒、欧阳鹤、丁国成、赵京战、王德虎、李树喜、张力夫、刘宝安、李津红等出席会议。

诗会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主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致祝贺词。他首先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华诗词》杂志社,向与会的青年诗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今年初,中央六部委又联合发出通知,要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用以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举办“青春诗会”也要秉承这一宗旨,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以诗词为载体,做出我们的贡献。在谈到诗词本身的问题时,郑会长强调,搞诗词也要有点事业心,我们不仅要学习王维的妙思、妙悟,还要提倡贾岛的苦吟。诗词作品要反复诵读、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不要急于发表。他说,我们的诗词队伍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他希望年轻的诗友不但自己要写好诗,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本地诗词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为祖国传统诗词的中兴贡献力量。

《中华诗词》主编杨金亭在致辞中说。我们举办的“青春诗会”始于2003年,至今算来已经是第6届了。这种形式是《诗刊》于80年代初首创,我们是从《诗刊》借鉴而来的,现在将历届“青春诗会”推出的新人算在一起,也将近70名了,真是可喜可贺。杨金亭在回忆旧体诗词经过五四运动的冲击——运交华盖60年的历史之后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旧体诗词由空前活跃到逐渐繁荣,从诗人的年龄段上看。基本上达到老中青的“生态平衡”。鲁迅所说的诗歌交倒霉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诗词新人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令人欣慰。他说,诗词本来就是青春事业:缪斯是青春的伴侣。青春是诗歌的花季。目前,我们的诗词事业只是初步繁荣。将来振兴的重担还是寄托在你们青年人的身上。他向与会的青年诗友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树雄心,怀大志,要学习王国维所提出的有关诗词的三种境界,作大学问,成大事业;是要深入生活,与时俱进,要有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和历史沧桑感。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多读书,还要向新诗学习;三是要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提倡“活色生香”。作到与时代同步,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

中华诗词学会教培中心主任李树喜也讲了话。他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因此,我们的诗词创作首先要顺应时代、合乎潮流;其次是要向传统学习,向前辈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生活学习。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充当生力军。

周茑文教授的发言令人深醒。他说,《乐记》这部中国最早的美学著作中提出了“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的论断,所以充实而高尚的人格,在我们的诗词创作中显得是多么重要。从历史上看。大凡经典、佳作,无不渗透着作者人格的魅力,我们与会的诗友应该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人格魅力的修炼上多下些功夫,以担当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

欧阳鹤和王德虎也在开幕式上发了言。

在改稿会上,大家济济一堂,推心置腹。对12位青年每人提供的10首习作,共同诵读、推敲、评议、修改,大家出以公心,直言不讳。为的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本刊2009年第1期设专栏刊发了诗会部分佳作,以飧读者。

伦丹。辽宁人,满族,现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是著名学者叶嘉莹的博士研究生。她认为,评论一首诗词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风格,而是要看是否有感发人心的力量。例如《赞国际救援队》:“临危方受命,飒爽整戎装。万里神行路,三川痛断肠。天公应有泪,大爱自无疆。拼却浩然气,甘当风雨狂”。又如《卜算子·睡莲》:“生在墨泥池。造化偏为主。雅士唯知慕盛名,谁解莲心苦?已是倦芳菲,却被薰风误。宁做希夷转世魂,不共蜂儿舞”。抒发的是自身的感慨,且气韵深邃,格调高昂,厚积薄发。

关燕苹,电大本科毕业。爱诗、读诗有年,中学时代就参加漠江诗社的活动。后来在老前辈的影响下。逐渐将自己的感受溶入诗句之中。她认为诗词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现。她钟情古典诗词,但不泥古。试看五绝《一线天》:“幻化丹霞景,萦回一线天。崖深峰岫险,绝处有云烟”。再看七绝《古镇落霞》:“夕阳含醉落江潮,一带西山水底烧。向晚无人呼小渡,渝州古梦远尘嚣”。可谓感情真挚细腻,句法精粹,意境清新自然。

白凌云,军人,少校军衔,现服役于北京卫戍区某部。他主张诗词应实在、雅致、真情、流畅。他比较擅长于词作,尤其喜欢豪放词。且看他的《水调歌头》之一:“料峭早春玲,乱雨已十年。卧听檐下滴水,往事泪频弹。作茧囚茏自缚,怕是阴晴难料,不敢怨苍天。寻路路泥泞,举步步雏艰。雪初霁,风恻恻,问前贤。谁人知晓,长路此去向何边。万径皆通罗马,寂寥匆匆行客,试步过秦川。且为兴亡事,一改旧容颜。”这分明是辛词的风格,可谓务实,顺畅。再看“展翅送千里,一夜富江东。四通八达高速,壮志上苍穹。人本精神通透,取道科学发展,四海俱和风”。他的这种准确、明快、流转的笔法与他的军人气质不无关系,作为当代诗词,我们应该加以提倡和弘扬。

金中,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文学博士。现为西安交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全日本汉诗联盟运营委员兼驻中国代表。他认为,当代诗词作者应该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涉猎外国文学,感悟二者不同的精神气质,将新的表现手法导入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之中。他思路敏捷、聪慧,从小就得到家庭的启蒙教育,一岁呀呀学语时即开始背唐诗,19岁去日本留学,边学习边创作,还要向社会推广。请看《沁因眷·挟桑》:“带水扶桑,缥缈蓬莱,屹立于东。”“平生钦佩豪雄。不枉到人间做虎龙。视弹丸寰宇。孰兴孰盛?神州大地,何去何从?发奋图强,十年面壁,砥砺成才济世穷。男子汉,要名垂青史,身建奇功”!热血男儿的家园,襟抱、豪放之气跃然纸上。他视野开阔,经历独特。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使他将中日诗词文化交流的重任承担起来。

张伟,辽宁大石桥人,16岁开始写诗。并手抄诗集,读书如饥似渴。由于在印刷厂工作,每次赶印诗集,他都乐此不疲。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他是家乡龙山诗社的主要成员,同时又办网站,社交面广,切磋得法。他主张写诗不避词浅,但求意深,更重要的是趋新,要适应时代,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例如七律《奥运》:“犹记清廷运势颓,百年奋斗始扬眉。一朝圣火入华夏,万丈豪情夺奖杯。若欲强国须健体。焉能治世不思危。此时拔剑向天问。笑我病夫还有谁”?诗

体流转,腾挪有度,且新声韵用的平稳自如,颇得吟坛前辈的赞许。

李骥,来自江苏泅洪。提起泗洪。6届青诗会竟有3届泗洪青年参加,真是令人钦羡。他们的清明诗社更是闻名遐迩,李骥受其影响自不待言。其实,他的基础好更缘于祖父严格的家教,从小养成背诗的习惯。他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任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唐宋诗词多有涉猎。他对诗词创作。持“每心情鼓荡,辄率然命笔”的态度。“蜗居逼仄暂容身,翰墨香浓远俗尘。夜半惊眠缘月漏。雨中移案恨风频”“牵萝补屋岂嫌陋,挂角负薪争脱贫。自叹无才匡社稷,未妨率性作诗人”。剖析得当,颇有自知。作者对韩愈的“不得其平则鸣”的创作动因,无疑是心领神会了。

陈斐,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博士生、新风雅诗社社长。诗经、楚词多能背诵,对李杜苏黄的文集也颇有研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完成学业外,他每天晚餐后都坚持读书40分钟。他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诗要张扬个性,标举新韵。“身在青云端,心和大地连”“乡音一缕电波传,客梦归心日夜煎。自会平生无限泪,每因民瘼最悲酸”。准确,平实,发自肺腑,深得忧患意识、悲悯情怀。

徐国民,现任湖南湘潭第四中学教师,专门教授诗词课。浏阳市教育局非常重视诗词的教化作用,推出百校诗词进校园工程,老师们先在当地的淮川诗社培训,然后再教学生。他原本对旧体诗词的复兴感到迷茫,这次参会使他看到了前途,增强了信心。他主张探寻前人的心路历程,厚积薄发,唱出心灵深处的歌。“卧榻闻鱼跃,翻书识稻香。兴来吟杜曲,明月入纱窗”“软语时搔楚客心,无情秋雨夜灯深”。他不单喜读李杜,更爱李商隐;他说要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要为诗教多做奉献。

李令计。来自安徽萧县人民银行,计算机专业毕业。幼承家教,学诗有年,多作绝句。他认为写诗要将情感和技术有机结合。“农田免税正宜居,归去来兮且种蔬。但使三餐能饱饭,生涯何苦问车鱼”。当然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但还要在厚重感上多加笔墨才是。

董勤凯,一名祝君达,个体工商者,河南南阳人。自考中文毕业,业余写诗撰联,常常夜不能寐,视诗联为生命。“日月证兴亡,诗人枉断肠。熏风难解愠,独立看夕阳”!这的确是作者心灵的写照。

高满风和胡子华。他们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翩翩学子,他们来自全国诗教的先进单位,是瑜珈诗社社员,也是杨叔子院士和李白超老师的门生。他们的诗词观推崇情真、贴切、朴实、自然。例如高满凤的“飒飒西风又一秋,轻纱茏月半含羞”“月谙别恨催侬睡。梦入江乡得月楼”。又如胡子华的“琼珠乱打水中莲,远谷空生淡淡烟。抛却红尘喧闹事。闲来坐看雨绵绵”。诗中没有故作惊人之语,质朴而平和。

综上所述,与会青年诗友们的创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经过逐首逐句的研讨,大家都觉得有了新的收获,对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

在闭幕式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本刊常务副主编丁国成作总结发言。他说。英国诗人密尔顿曾经说过:“谁想做一个诗人,他必须自己是一首真正的诗”。而真正的诗又必须说真话,因此,我们青年人一定要摒弃泥古现象,要与时代同步,居安思危,用我们手中的笔饱醮忧患意识,贴近生活,为人民鼓与呼。他预祝年轻诗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多出力作和精品,以不辜负歌舞升平的宽松环境、不辜自历史的重托。这正是:“山浮树盖连云动,露滴荷盘并水流。舣岸龙舟能北望,翠华来日正清秋”。

猜你喜欢

诗友诗词中华
诗友之声
诗友诗书
诗友诗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