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联合库存控制

2009-03-31张家善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3期
关键词:供应链策略

张家善

摘 要:分析了传统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的利弊,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联合库存管理(JMI),并就从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等几方面,讨论了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27-02

长期以来,供应链中的库存各自为政。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形成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传统的供应链库存控制模型见图1。

可以看出,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的不足之处:

(1)库存分散、条块分割,缺乏系统的统一的库存控制方法;

(2)库存信息传递速度慢,且易失真,进而导致需求放大现象――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3)源头供应商不能享有足够的市场信息,无法做到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1 联合库存管理的原理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提出联合库存管理新模式(Jointly ManagedInventory,JMI。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JMI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每个库存管理者不仅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协调性考虑,而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相邻节点之间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这就保证了整个建筑业供应链网络的库存与需求预期保持一致,提高了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做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JMI把供应链系统管理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JMI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和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

2 联合库存管理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 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如前所述,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上下游企业之间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需求预测扭曲现象,产生的“牛鞭效应”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JMI则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的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3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联合库存的优势,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供需双方应从充分合作的精神出发,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建立合作和沟通的渠道,为供应链的联合库存管理机制提供条件。针对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实施步骤如下:

(1)分析物料供应商的现状,如利用在手的KPI(Key Performacne Indicator,关键表现指数)对供应商评级。选取级别最高的若干个物料供应商,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需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树立共同的合作目标。采用SWOT法(优势,弱势,机会,威胁),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

(2)建立灵活高效的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愿景。

②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③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④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把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诸多好处。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使供应链各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并且能够大大改善供应链的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⑤最重要的一点,建立完整而又精确的库存数据收集系统,由生产厂商中心控制供应链各个节点的库存情况,并根据此随时调整生产与配送计划。 这种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建立在WEB的基础上,也可以单独开发自己的Intranet系统,也可以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来实现。但是我们必须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是前提;二是库存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有效的编码的基础上。

⑥在生产组织方面,根据销售预测在拥有一定成品库存的前提下,严格执行JIT生产,不生产任何一点多余的库存。

4 总结

联合库存管理协调机制因能对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从而能提升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实行联合库存管理,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物资供应运行机制,是供应链库存管理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文亮,徐青川,乔卓. VMI下的供应链库存系统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2.

[2]@刘源.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2,(9).

[3]@王槐林.物流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唐纳德丁,鲍尔索克斯,林国龙 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供应链策略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