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范畴理论视野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多义词教学

2009-03-31刘信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一词多义

刘信波

摘 要:多义词是人类认知范畴化的结果,在语言中十分普遍。原型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多义词所构成的认知语义范畴总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即原型意义,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讲解多义词时,我们应当以原型义项为中心,重点讲解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理据性联系,同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并掌握多义词的衍生意义。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 一词多义 语义范畴 多义词教学

一、引言

人类语言的词语通常具有多个义项,即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十分普遍,它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充分展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性。词汇的多义化势不可挡,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手段。正如Lyons所说的,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从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然而,多义词的教学一直是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与学中的难点。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在讲授一个词的多种含义时,往往或者沿袭传统教法,在单一语境下作一词一义一例式的讲解,或者脱离语境对某一词汇的意义进行一次性的数量上的简单罗列。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既额外加重了学生记忆上的负担,又容易挫伤学生词汇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效果甚微。因而,多义词的教学呼唤新的理论方法。本文试图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高职高专英语多义词的教学。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现象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常简称为原型理论或类典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基于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研究。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在传统主义范畴观的基础上为了更科学地定义词义的范畴而提出来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osch通过对焦点色的研究发现,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概念;大多数的范畴不可能制定充分和必要的标准,词的定义不可能用一组语义就能完全概括;范畴成员有典型和边缘之分,彼此间有程度差异;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范畴的界线是模糊的,无法用“是”或“不是”来解答。可见,原型理论体现了一种语义的向心力,其核心意义源于对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特征的抽象。越接近核心意义的词即具有显著的原型特征,则可视为典型成员,反之,则可称之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

多义词是人类认知范畴化的结果。认知语义学按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词不能以一个事物成为范畴成员所必须满足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来决定其意义,意义是由原型来决定;b.义范畴表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它们的语义结构呈现集合和重叠的辐射集;c.词义范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即并不是每一个义项都可以同等的地位代表该词义范畴,原型义项最能代表该词义范;d.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我们以face的词义范畴为例,face有十几中含义,现只列举其中的六种: (1) the front of the head; (2)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untenance; (3 ) a surface of a thing; (4) the side or surface that is marked,as of a clock,playing card,etc.; (5) the appearance; outward aspect; resemblance; (6)dignity; self-respect; prestige,as in lose/save face;在单词face获得多义现象的过程中,其基本词义(1)处于中心位置,其他词义(2)-(6)都是围绕它而逐步产生的且与(1)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最后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在一词多义的平面上,一个词构成一个词义范畴,原型义项是该词义范畴的中心,其所指义项具有家族相似性,都是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

我们认为,多义化是通过多义词范畴内非典型成员的衍生和类典型的分裂来实现的。 一方面,在多义词词义范畴中,非典型成员不断地通过连锁和辐射的方式从典型词义衍生而出,衍生词义又可以成为进一步衍生的源词义。衍生意义是典型意义的词义延伸,即以某个词义为中心衍生出其他词义。语言表达意义之间的概念性关联并不仅仅局限在典型意义与非典型意义之间,但是这些意义却是相互关联的。上例face的语义范畴就反映了“辐射型”词义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再以press这个词为例来看“连锁型”词义变化的过程。press的中心意义为“压”,在“压”这个意义的基础上派生出另一个意思“压制”(如用模子制造等);根据“压制”产生第三个词义“印刷”;从“印刷”派生出第四个意思“印刷品”;以此又引申出第五个意义“报刊”;从“报刊”派生出另一个词义“新闻界”等。在这个词义变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第六个词义“新闻界”与基本词义“压”已经没有语义联系了。

综上所述,词的多义化过程就是词义中非典型成员不断衍生以及典型成员不断分裂的过程。一词多义现象是围绕原型意义的词义的辐射范畴。具有明显区别特征的词义范畴的不同子范畴就是该范畴所代表的词的不同义项。义项成员具有中心的、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里最早获得的义项,其他子范畴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 (如隐喻、转喻、联想等)从原型发展而成,并围绕原型意义向外辐射、扩展,构成一条或多条意义链。边缘义项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也就越脱离它的原型。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原型理论对语言学习者如何掌握一个词的义项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多义现象,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词的多义化发展过程以及各个义项的来龙去脉和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对多义词的教学理清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在多义词词义方面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重点讲解多义词的核心意义即原型意义

日常语言词汇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即某个词越是使用频率高,其义项就可能越多。原型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也告诉我们,一个词的义项是无法穷尽的,因而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可能学习一个词的所有含义,并且即便是权威的字典也不可能列出一个词的所有含义。然而,根据原型理论我们知道一个多义词所构成的认知语义范畴中总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即原型意义,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必机械地列出一个词的所有义项,而应该有选择词义范畴中具有原型意义的义项进行重点讲解,因为这些义项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在学习其他义项时起着重要作用。换言之,非原型意义的义项根据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或隐语机制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可以通过具有原型意义的义项成功识别。

2.引导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理据性联系

多义词范畴的本质是范畴原型的转移或裂变,因此在教授学生习得新词汇或旧词汇的新义项时,应该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理据性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以hand一词为例,其原型意义是 part of the body at the end of arm,including the fingers and thumb手,这是人的最初生理感知,后根据家族相似性,又推及对周围客观环境的感知,引申出新义pointer or indicator on the dial of a watch,clock or otherinstrument钟面或表面等上之针(如:the hour hand of a watch)。再引申出a person who does physical work on体力劳动者。最后又扩展到抽象概念 skill in using ones hands技巧 (如:She has a light hand at pastry。她很会做点心。)以及point or direction方面、方向(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由此可见,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它的原型原义项有密切的语义联系,了解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能促进词汇的加固和记忆。

3.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并掌握多义词的衍生意义

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词在语境不同时意义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人曾以“词汇本无义,全看何处用”,来说明词汇意义的多样性、可变性和灵活性。当在教学中遇见某个多义词在语境中是以非字面意义出现时,我们可以试着给学生该词的典型意义为其提示,去猜测在此语境中的衍生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边缘义项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逐渐脱离它的原型,很多多义词的词义与中心意义之间失去了联系。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我们在教授学生习得这类词汇时,也应该依赖具体的语境确定多义词的意义。特定的语境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词放到实际的语境中去解释、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学习、运用这些词汇。如work的不同义项,只有通过下面不同的实例才容易理解、记忆。

a.She works as a management consultant for a design company.(工作)

b.Jane works with deaf children.(帮助)

c.You'll have to work really hard if you want to pass your exams.(学习)

d.The farmer worked the horses until they were very tired out.(让……干活)

e. I assure you that this medicine will work wonders for your cold.(产生)

f. It took several hours to work the puzzle.(解迷)

g.They worked their way out of the crowd.(走动)

h.I woke up at 6 AM because the sleeping pill didn't work as long as I had hoped.(生效)

我们在解释work作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时,先通过一两个例句提示学生其核心意义为“工作,劳动,干活”,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运用联想、隐喻、转喻等思维进行有效猜词。从基本含义中推导出work在在这八种语境里不同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定词义能加深理解,从而掌握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只要我们在深刻理解原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语境按上述方法进行多义词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记忆一词多义时重点突出,省时省力,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结语

多义词是人类认知范畴化的结果,在语言中十分普遍。原型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多义词所构成的认知语义范畴中总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即原型意义,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词的多义化过程就是词义中非典型成员不断衍生以及典型成员不断分裂的过程。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讲解多义词时,我们要重点讲解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并鼓励学生弄清楚其衍生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另外,由于边缘义项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逐渐脱离其原型,很多多义词的词义与原型意义之间失去了联系,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词放到实际的语境中去解释、分析。利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多义现象,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词的多义化发展过程以及各个义项的来龙去脉和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对多义词的教学理清思路,使原本枯燥的多义词教学变得更灵活更生动形象起来。

参考文献:

[1]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1.

[2]Ungerer,F.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2guistics [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3]林正军,杨忠.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4]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杨文静.英语多义词多个语义形成的原因[J].文教资料,2005.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一词多义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
浅议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翻译策略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研究
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