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

2009-03-30方维进

广东教育·高中 2009年3期
关键词:马谡抒情诸葛亮

方维进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本质,也是其特性。一般而言,只要把观点阐述得清楚明白、充分透彻,有理有据,从而在字里行间激荡强大的逻辑力量,就算是好文章了。所以,情感这文学殿堂里的宠儿,在议论中就常被有意或无意地打入冷宫。其实,议论文固然在于“以理服人”,但与此同时又有款款深情扣人心扉,那不是锦上再添花吗?例如:

不要轻易说“不”,铸就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屈斗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泱泱长史,中华子女一路走来,历经多少磨难,然而困难是弱者的路障,却是强者的磨刀石。华夏子孙在一切磨难面前,从不轻易说“不”。零三非典,我们团结抗击;怒涛洪流,我们挽手并进;天寒地冻,我们温暖彼此;地动山摇,我们众志成城。无论何时,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绝不轻易说“不”!(广东考生《不要轻易说“不”》)

这段文字用凝练的笔触按时间顺序,概述了四件中华儿女勇斗灾难的事例以阐释“中华民族从不轻易说‘不”这一观点。因为事例典型而充分,逻辑力量不可说不强大;与此同时,作者将华夏子孙“塑造”成强者的形象,借形象倾注浓浓的赞颂与景仰之情,情理兼得,表达上乘。

议论文重理固然不错,但是重理又重情,甚至做到像文学作品一样情真意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当行的。如果在高考中能使笔下议论文感情洋溢,可以预料,定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斩获理想的分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理情并茂呢?

一、积蓄源头活水,提升情感层次

用真挚的感情打动人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真情,这是根本。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一个人如果考前不注意情感认知的提升与积累,只是临考时苦苦搜括枯肠、无病呻吟,写出的东西往往连自己都无法感动,又何来感人至深呢?如果平常多关注一下自然、社会与人生等方面的见闻与感受,筑就高大的感情堤坝,在需要的时候开一道口子,汩汩而出的感动之泉,自能让人闻之即醉!试看:

举手投足间的微小更是温暖、信心与力量的传递。

你可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黄河决堤之时,已近古稀之年的周总理脱下衬衫,光着膀子与大家一齐拉纤。周总理在举手投足之间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周总理在面朝黄土的举手投足之间背负的是浩浩青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你可记得“非典”肆虐之时,刚刚上任的中央领导来到我们中间,一次又一次紧紧拉住我们的手。在举手投足之间驱赶着无情的病菌。而此时已不再是手与手的相握,而是心与心的相连。

举手投足之间,一个微笑就是心与心的交融,一个拥抱便是爱与爱的互动。当我们用一颗真心对待自己,对待集体,对待祖国,对待身边的每一物时,我们便发现举手投足之间都包含我们对周围深深的爱,包含着我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湖北考生《举手投足之间》)

文段选取的是两位国家重要领导人面对灾难表现出的不平常的举动,很显然,这些非凡的举动以其非凡的特性深深地叩击过作者的心扉,此时款款情思伴着说理的文字流淌而出,使文章朴实而清纯、真挚而感人。

二、糅合心动对象,激荡情感波澜

一个演员要在特定的时候调动自己的感情与体念,该悲就悲,该怒就怒,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表面上看,写作跟饰演角色无关,实际上却有相通之处。一个人的所知总是有限的,但人的聪明在于能调动已有的情感与体验去理解特定的对象,并且能通过联想把很多类似的对象糅合到一块,使这个特定的对象典型化,从而激荡波澜般情感,使之充分宣泄。请看:

黑夜往往是在人最悲伤的时候寒冷,远山冷冷清清,江水凉意袭人。没有人知道这漫漫长夜会延伸到何时?槛外栏杆空寂寞,面对着窗外,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自从他挥泪斩了马谡之后,每到夜深他就会听见先帝在他耳畔不断重复的话:“马谡不可重用,重用请三思啊……”而此时,他也会被惊醒,落下泪,落下复杂而难言的泪。

唉!这又能怪罪于谁呢?追溯着历史的脚步,我们会不断地谴责马谡或者诸葛亮,说马谡狂妄自大,说诸葛亮太轻率,如此这般,又会有谁想到我们在谴责的同时,却远远忽略了人的本身,是啊!古今不断重复“三思而后行”,而偏偏却又有人忘记了古训,背道而驰。浓烟滚滚,屯于山而困于山,纵使王平再三劝阻,却使马谡三笑而过,假若他认真思考王平的话,三思而行,结果会是这样吗?一个肯定的回答:不是,一定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笑一思落下多少悲痛,多少叹息,多少冤魂!纵有百余名道士为其超度,也难以使他们合目而息!(吉林考生《三思,若奈何》)

显然,作者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事论证“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时,他的心底涌动的远不止是诸葛亮与马谡,他的笔端流淌的也不单是诸葛亮与马谡,而是一群代表、一类典型。试想,聚集万千水流的浩荡江河与潺潺独逝的小溪相比,哪一个更能撼人心魄?在这里,诸葛亮既是诸葛亮又不全是,读来才显深沉与厚重。

三、把握立意方向,抒情顺理成章

应该说任何一个命题的论证,它既可以偏重于理性的角度,也可以偏重于感性的角度。而不同的构思取向将直接决定我们在写作时,是以理性阐述还是以感性抒情为主。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2008年广东高考文题“不要轻易说‘不”,题旨重心落在“不要轻易”上。“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该说能说就说,不该不能就不说”。对这一“哲理思辩”式的主旨我们可以侧重于纯理性的阐述,如:

面对父母师长的教育,不轻易说“不”;面对传统文化,不轻易说“不”;面临灾难、外来侵略,不轻易说“不”;面对极度的困难挫折,在一般人都放弃的情况下,不轻易说“不”;当“愤青族”动辄说“不”的情况下都不会轻易说“不”……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在对待异己、社会另类以及对待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现象等,我们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敌视。“不轻易说‘不”,正反映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理性成熟程度。(《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分析》)

像这样以理性分析为主的构思,当然不便融入浓烈的情感内容。这也说明能不能使议论糅合情感因素与立意取向关系密切。但就这一命题,如果我们用感性的便于抒情的思路来加以阐释就不一样了。比如: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那儿有生命的奇迹……危难之中,无数解放军战士奔向抗灾一线,对于废墟中任何一条生命,都不轻易说一个“不”字!生命在呼唤,大地仍在痉挛。你看见过那一双双布满鲜血的手是如何夜以继日地搬着碎石的吗?你听说过那一个个在废墟中受困一百多个小时后获救的生命奇迹吗?那是对救援人员绝不轻易说不的精神的回报,那是生命的礼赞!“不救?”那是从未闪现过的念头!因为他们,废墟中点燃了生命的烛光(广东考生《不要轻易说“不”》)

这段文字既是典型的例证,又是热情的褒扬,事挟情思,情随理出,自如而顺畅。事实上抒情如放水,水沿渠走,方可顺畅地到达目的地,所以,抒情也不能不顾方向。

四、熟习形式技巧,抒情水到渠成

俗话说,车行陆路水走船,各有各的道。议论有议论的范式,抒情有抒情的特征,要将二者合而为一,当然还需一些特定的技巧。其实上文讲到的有关内容也可说是技巧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得更具体更细致一些。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生命如舟,航行在未知的海洋。风浪雷雨向我们投来了一张张冷酷的战帖。面对这些,不要轻易地说出一个“不”字,敢于接受困难的磨砺,人生才能筑起一种新的高度。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落败,不要轻易说“不”。当全身瘫痪夺去了霍金活动的权利时,还能运动的大脑却在新世纪物理天文史上写下辉煌神奇的一章;当轮椅成为史铁生余生的脚步后,他手中的笔却在文坛上划出一轮新月;当失明的双眼让阿炳看不到繁华的都市,《二泉映月》却透心清凉般流动在人们心间……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叹与感动,只因他们从未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困难说“不”。他们,霍金、史铁生、阿炳,不轻易向生存说“不”,于是历史有了感人神话。不要轻易说“不”,失意时就听听他们的故事。(广东考生《不要轻易说“不”》)

这段文字情与理合,关键在于在说明过程中使了排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深挚的情感、真切的议论与生动、形象的文字融合得如水乳交融。所以,我们在行文时,要多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排比、描写,增加悦读性。否则,就会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下面我们把这段文字改成粗线条的议论样式,试看其议论效果:

生活免不了有很多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敢于接受困难的磨砺,人生才能有一种新的高度。(提出问题)

霍金瘫痪了,他没有说“不”,在物理、天文学上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史铁生残废了,他没有说“不”,在文学上有了很多亮点;阿炳双目失明,他没有说“不”,在音乐天地里留下了动人的《二泉映月》。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困难,不轻易说“不”,才有很多历史的成就。(分析论证问题)

两相比较,哪一段文字所说的理更为人接受?更能打动人?自不待言。

总之,议论文以情动人关键有两点:第一,写作之时要充分进入角色,把要写的对象同相关的人与事对应起来思考,以调动感情,具备了真情就具备了感人的“热血”。第二,尽可能借用文学手段,用比喻、排比等技巧将语言形象化;选取典型的人与事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当我们确定了议论的骨架,准备了足以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感,再动用形象化的手段将情与理“若合一契”,真挚感人的议论就会在笔下流淌。

责任编校彭琳

猜你喜欢

马谡抒情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会抒情的灰绿
诸葛亮隆中决策
约会
马谡失街亭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