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公民素质教育
2009-03-30汤卫红
汤卫红
新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发展儿童作为现代小公民的基本素质,其公民素质教育的渗透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和自身特色,随着年级的升高,渗透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在逐步增加。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加以说明。
一、社会公德与品德教育
公民教育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而公民道德教育又是以公德为优先的道德教育。教会儿童遵守归属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规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如低年级教材中常有结合数学知识以图片形式呈现的公共场所有秩序地排队买票、乘车、坐船、参观、停车等遵守公德的内容。中年级教材中的社会公德内容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四上(指四年级上册教材,下同)“找规律”一节呈现的电线杆与广告牌——间隔排列的图片上就有编者精心安排的公益广告“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通行”、“讲究卫生,从我做起”、“爱护公物”、“爱护花草”等。而高年级则由约束自身行为深化为服务社会公众,如六下结合数学问题呈现同学们到车站参加义务劳动的场景,教育学生走向社区,用自身的积极行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形象服务社会。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对现代公民进行相关的品德教育是我国公民教育的本土特色。教材中也比较重视这方面内容的渗透。如一下结合“我们认识的数”实践活动要求儿童了解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后面又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出现了以折千纸鹤送给过生日的妈妈、爷爷为题材的“大几岁”问题情境。三下“生日快乐”实践活动则要求学生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并交流准备怎样为爸爸妈妈过生日。尊敬长辈的教育从了解到送祝福再到策划活动可谓循序渐进。
二、民族认同与爱国教育
公民素质首先是民族国家的公民素质,因此民族认同对现代公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忠诚祖国、具备本民族意识、能够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公民。因此,我们,必须把爱国化为爱具体的存在物。充分了解国情是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教材主要通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明、飞速发展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一)爱祖国的自然环境
教材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疆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教学素材和背景,且大多提供图片,促进学生对我国自然的了解。第一层次主要是知识渗透,如三年级结合“认数”读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青海湖的海拔和我国鸟类的种数,给五岳高度排序;“年、月、日”单元,通过“你知道吗”结合四季的划分展现了四季分明的北京、四季如春的昆明、长夏无冬的海南,把幅原辽阔的国土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二层次的渗透则通过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如五年级“认识负数”通过对正、负数的比较、计算,展现了我国各地的气温差异、海拔差异。第三层次的渗透通过完整的数学活动进行,五年级结合绘制统计图、六年级结合多层次的百分率计算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的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与世界的比较,很好地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国情教育。
(二)了解国家的历史及发展
教材利用学科特色展现我国的人文、社会、历史状况和飞速发展。低年级结合认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民族情况,各名胜的面积,各农业和工业产量,教育、卫生、体育、交通、航天等事业的发展。结合时间教学,了解国庆节、教师节、党的生日、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举办奥运会、建国一百周年的年份。中、高年级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从数学的眼光深化对社会文化和发展状况的理解。如用对称的眼光欣赏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故宫、中山陵、黄鹤楼等建筑的特点,通过设计统计图表,充分感悟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三)了解我国光辉的数学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我国的数学文明,既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提升数学素养,又能最大限度地从学科的视角进行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内容主要安排在“你知道吗”中。内容从记数到算法再到思想,不断把学生带进辉煌数学文明的深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推进,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记数的发展: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示整数、分数、小数、负数;中年级开始逐步介绍我国古代总结的试商经验、“铺地锦”的方法计算乘法、求最大公因数方法、土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等优秀算法:而高年级则重点渗透了我国古代的方程思想、以盈补虚思想及“李白喝酒”、“鸡兔同笼”等数学名题中的模型化思想,彰显了至今仍熠熠生辉的优秀数学思想。这些数学史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数学教学深入到文化层面,弥补了其他学科关于国家历史介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为让中国重新成为数学强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努力的积极情感。
三、环境与生态教育
回顾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不难发现:我们在享受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伟大成果的同时,也痛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环境遭受着巨大破坏。人口激增、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衰退及全球变暖等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以及今后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也已成为公民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教育也是教材最具特色和最浓墨重彩的公民素质教育内容。
(一)改善环境
低年级重在引导行动参与,中高年级开始渗透环境知识,增强改善环境意识。例如,教材中多册、多次以植树、浇花等题材为载体展开教学,二上还安排了“我们去植树”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改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教育。从三下开始,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系统渗透了树木提供树阴,草坪和阔叶林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绿化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高年级通过计算绿化面积和百分率、制作统计图,让学生感知我国在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与世界的差距,帮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改善、绿化环境的思考和参与行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节约资源
人类正面临着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的压力,而自然资源的衰竭和环境退化将严重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并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节约资源是公民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习惯的体现。四上通过观察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条形图,为节约资源教育埋下伏笔。四下则让学生通过计算太阳灶每月节约的煤炭资源、解决以收集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为题材的问题体会到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意义与价值。从五上开始更是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讨论节约用电、用水的措施。五下还通过系列活动如计算、统计、“你知道吗”等阐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全套教材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应用作为“结束语”也颇具深意。
(三)保护物种
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四上教材结合大数的认识用数据介绍有关物种的灭绝情况、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个数及面积,渗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六上则通过让学生计算我国鸟类占世界的百分率、研究北京加强湿地保护使湿地鸟类数量大增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我国为保护物种所作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巨大压力,增强物种保护意识。
四、生活能力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教材较以往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更直接为儿童当下的生活服务。新增的确定位置、认识方向、数字与编码等内容是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有些内容具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如迷路了怎么走、紧急疏散该走怎样的路线、平均水深与游泳安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儿童的健康生活方式。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公民素质教育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活化这些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作为现代小公民的儿童的生活与发展,促进公民素质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